印度疯狂抢劫中国公司的背后

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近日,小米集团印度分公司被印度冻结50亿的资产登上热搜,理由是小米公司在印度以支付专利费用为由,向三家外国实体公司支付了40多亿人民币,而印度认为小米并没有从商家外国公司获得任何服务,小米涉嫌非法转移资金,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条例,所以印度政府开出了重磅罚单。

对此小米集团也在第一时间发文进行维权澄清,表示集团在印行为完全合法,并不存在印度所称的违规行为。印度此番抢劫行为也点燃了广大网友的怒火,但在一顿口诛笔伐过后,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目前来看,我们并没有有效举措去保卫我们的民族品牌。一旦遭遇外国政府的无理取闹,也只能是逆来顺受。

2014年,小米正式进入印度,前前后后盖了7家印度工厂,提供了20000多工作岗位,对印度工业,特别是手机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了印度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

小米在印度市场上有3000万庞大用户市场,不仅卖手机,还有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等。对于小米的“苦劳”,印度政府没有丝毫怜悯之情,一纸诉状对小米痛下杀手,几乎让小米给印度白打了十年工。

从2023年印度一季度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度来看,第一名三星,占比20%;第二名vivo,占比17%;第三名小米,占比16%;第四名OPPO,占比12%;第五名realme,占比9%。从同期市场表现来看,oppo和vivo 两家份额提升,而小米和 realme 则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市场份额下滑,加上印度政府的痛下杀手,让小米印度分部雪上加霜。当然,受害者怎么能仅仅只有一家,据不完整统计:上海电气被印度罚款10亿、去年op­po公司印度分公司被冻结了37亿、vi­vo公司印度分公司的3.9亿也遭遇印度截流。

安抚外资是为了更高远的产业链目标,抢劫外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打断产业链进程,无异于杀鸡取卵。实际上印度就是一个“杀猪盘”,印度商家和政府对于商务合作的条款,不是特别看重价格,而是特别看重触发的处罚条款,一个坑可能会埋很多年,然后一网打尽。

尽管印度人在外贸圈里口碑不佳,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随着“小硅谷”印度劳动力的优势凸显和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前往印度投资建厂,希望能分得这个新兴国家的发展红利。

但印度一而再再而三地干出这种事,中国大企业都不敢去印度投资,就会延缓打断印度产业链发展。比如去年7月份,中国手机品牌荣耀表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决定撤出印度市场。”现在再看荣耀的选择,可以说是十分明智的,避免被印度找上门。福特汽车在印度待了20多年,最后被印度的税收系统逼得一走了之。微软、诺基亚、三星……都被罚款。

现如今,海外企业并不会将印度视为出海的第一选择,即便奔赴印度寻求增量,那么也会采取授权合作的形式,而绝非亲自下场。对于印度的发展,是喜是忧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三星   印度   荣耀   公司   小米   产业链   中国   外国   分公司   疯狂   政府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