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曾痛斥: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此二人当属罪魁祸首!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从成都乘飞机落荒而逃,飞离大陆。

想内战之初,蒋介石手握400多万的机械化部队,此时国共军队规模比达4:1;国民党军队海陆空三军齐备、还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就是在这样明显的优势下,蒋介石最终却被打得落荒而逃。

究其原因,还是他自己挑起内战失去民心,失民心者必失天下,他的败局是在一开始就注定的。

不过蒋介石刚愎自用了一生,他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也是绝对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的。

他晚年回顾一生,认为自己的“雄才大略”之所以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两个人在战争中拖了他的后腿。

那么到底是哪两个人这么倒霉被老蒋拉来做背锅侠?他们俩到底又做了什么呢?

一、从拜把兄弟到冤家对头,蒋介石一生的梦魇之李宗仁

利来而聚

蒋介石与李宗仁曾经因为利益称兄道弟,后来蒋介石同样因为利益与李宗仁反目成仇,在这个过程中,李宗仁成了蒋介石的“死对头”,也让蒋介石有理由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到他身上。

从军阀起家,蒋介石在乱世中也算是一个混家子。他一生跌宕起伏,在起起落落中,李宗仁曾两次让蒋介石从国民党的权力中心中下野,其他时候也对他的权力虎视眈眈,成了蒋介石的心病,让蒋介石常常夜不能寐。

一开始,蒋介石需要借助李宗仁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国民党中心的位置,更与李宗仁臭味相投地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两人一起“讨汉”、“北伐”,在这段时期,蒋介石和李宗仁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利去而散

不过在北伐期间,李宗仁的势力一天天扩大,这让生性多疑的蒋介石也越来越介怀,蒋介石对李宗仁始终存了防备之心。

原本蒋介石是想借用李宗仁的力量,他怎么能允许李宗仁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两人的分歧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大,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小心眼十分恼怒,也在暗中找机会对付蒋介石。

介石第一次下野,是在攻打孙传芳的同时,又受到来自武汉方面的国民党军队的讨伐,他三面受敌,想要寻求李宗仁的帮助。李宗仁冷淡对待蒋介石的求助,蒋介石无奈之下试探性地说出自己愿意辞去总司令一职,本以为李宗仁会挽留。没想到李宗仁却联合白崇禧逼迫他正式下野,就这样蒋介石在国民党的第一次下野李宗仁“功不可没”。

不过,蒋介石凭借与宋美龄的婚姻,得到助力和资源,再次回到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虽然中间因为胡汉民事件第二次下野过,但是他始终把持着国民党的大部分人力财力。

后来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和李宗仁虽然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但是暗地里的打压是一点都没放松。

终于在1943年给蒋介石抓住了机会,削了李宗仁的兵权,让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李宗仁心里有火,表面却也只能暂时妥协,找机会反扑。两人的梁子越结越深,蒋介石不知道自己的正在一步步给自己埋下恶果。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逼宫蒋介石

解放战争愈演愈烈,蒋介石收到的骂声也越来越多的,一直虎视眈眈的李宗仁终于抓住机会,联合白崇禧和美国势力,逼迫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蒋介石显然对此次下野早有准备,他虽然交出了总统职位,但是依旧把持着中央银行的财政。

此时国民党一路溃败,早已成不了什么气候了,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便公开不承认李宗仁的身份,让李宗仁无路可去只能逃往美国。

“兄弟”反目是蒋介石自己一手促成的

蒋介石与李宗仁本就是为利而聚的“兄弟”,蒋介石从来没有真心对待过李宗仁。

是他先招惹了李宗仁,再得罪了李宗仁,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老蒋心胸狭隘,他主动接触李宗仁就是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壮大的自己权利,当李宗仁也渐渐强大起来之后,老蒋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地里捅刀子。

正是因为蒋介石的小心眼与处处为难,才导致李宗仁最终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多次逼迫他下野。

乱世之中,格局与心胸才是立身之本,老蒋没有这两个东西,所以他多次腹背受敌。所以他不顾一切也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惹天下纵怨,最终落得个失败的结局,还把责任推到了李宗仁身上。

蒋介石从来都没想过,即使没有李宗仁,他最终也会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让他失去一切的从来都不是李宗仁,而是他自己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

同时,蒋介石认为自己的失败不止因为李宗仁,更是因为另一个人从中作梗。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就是马歇尔。

二、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之马歇尔

马歇尔是谁?

马歇尔原本是美国陆军参谋长,1945年1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前来中国调停国共关系。此时抗战刚刚胜利,国共一直在谈判,共产党始终坚持不要内战要和平的态度,蒋介石对此一直置之不理的。

原本蒋介石以为马歇尔的到来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没想到马歇尔却主张国共和平相处,这让一直想要发动内战的蒋介石十分不满。迫于美国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表面上开始和平的谈判,在此过程中,马歇尔频频对蒋介石指手画脚,让蒋介石十分恼火。

蒋介石从未真正想要过和平,他一直在伺机发动战争。

而且马歇尔代表的美国,虽然是来调停国共关系的,但是一直偏心国民党,借着谈判的机会,美国用自己的运输机将国民党的军队运到他们原本力量薄弱的地方,以增加国民党谈判的筹码,为国民党也为美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美国的这些举动,暗合了蒋介石想要发动内战的心,他一面假装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对马歇尔阳奉阴违,一面积极筹备内战。

蒋介石一意孤行,罔顾全国百姓的期待、也不顾战争会给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带来多大的伤害,

他只想挑起战争,并认为自己一定会胜利。

蒋介石发起内战

在与马歇尔的远距离周旋之中,蒋介石假借联系不便的原因,还是主动发起了内战。

美国方面对此大为光火,马歇尔直接威胁蒋介石:若不停战,美国将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补给。

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为了不失去美国的支持,蒋介石不得不签订了第二次停战协议。

此时蒋介石对马歇尔的厌烦已经到达了极点,任何阻止他发动内战的人,都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已经“走火入魔”的蒋介石,根本想不到自己发起内战到底给百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也根本想不到自己最后会输的如此彻底。

将失败归给马歇尔

最后,蒋介石直接把自己失去东北地区这件事归咎到了马歇尔身上,他认为若不是马歇尔要自己停战,共产党不会攻陷东北。

进一步,蒋介石把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也归咎到了马歇尔身上,他认为若不是共产党在东北有据点,可以接受来自苏联方面的援助,自己也不会输掉内战。蒋介石认为一切都是因为马歇尔的到来,打破了自己原本的计划,才造成了自己最终的失败。

蒋介石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手握装备先进的军队,有毕业于黄甫军校的高级将领,军队人数也是共产党的四倍之多,还有美国暗戳戳地援助,却在内战中节节败退,最终经过三大战役彻底被打败了?

蒋介石认为是马歇尔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认为是马歇尔让自己的内战走向了失败。却不想在自己领导下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派系为了利益内斗,大家根本没和他一条心,每个派系想的都是怎么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为他蒋介石打仗,在这个基础之上,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没办法好好战斗,自然在战场之上节节败退,一击即散。

在这个基础之上,蒋介石还任人唯亲,让自己没有才能得亲信担任重要职位,让宋美龄的干儿子在军队中乱指挥,任凭自己的亲信贪污腐败,多次延误战机,逐渐失去自己原本拥有的优势。

同时蒋介石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并不突出,作为总司令,他格局不高、对战局的把握不准,长期远离一线却喜欢指挥一线。他总是喜欢“微操”,疑心病重,用人却不信人,搞得手下将领常常很被动,在他一次次的乱指挥中,战局也渐渐对他自己不利。

军心涣散的同时,蒋介石也早已失去了民心。

为了自己的野心,蒋介石不顾已经经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痛苦的全国百姓,不顾大家渴望和平的心声,不顾共产党一心为百姓谋安稳的谈判,他一意孤行地发动了战争,把万千百姓的生命又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没有百姓会渴望战争,也没有百姓会拒绝和平,连年的战乱,最终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蒋介石从来没有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从来也没有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

失去民心,才是蒋介石失败的根本。

结语

蒋介石在自己失败之后,大喊所有人都是罪人,包括李宗仁、包括马歇尔,在他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罪人,都是导致自己失败的罪魁祸首。

蒋介石对李宗仁和马歇尔的恨,是一个不懂自省的人的悲哀,他怪李宗仁、怪马歇尔,认为是这两人促成了自己失败的一生,他有没有想过,即使没有李宗仁和马歇尔,他难道就能成功了吗?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才是那个罪人,他的疑心、狠心、对天下人没有良心、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对事对人没有真心,导致他最开始就失去了军心和民心,这一切才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蒋介石   江山   马歇尔   国共   罪魁祸首   内战   美国   民心   晚年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