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拍照、发圈:在意别人看法怎么了?

前些日子,和朋友约起去看篮球比赛并拍了不少照片,本无分享之意,却在深夜翻看朋友圈时突然有了“不妨把这些照片发到我的朋友圈”这个念头,遂发之。

在点击发送键之后,我心中却满是忐忑,总有种自己的生活成为“商品”被摆在“社交平台货架”上的感觉:像是必不可免要接受他人评价的无可奈何,核心是缺乏安全感。但又发自内心认为他人的评价无足轻重,自己这种心态不应存在。矛盾的情绪打乱了一时的思绪,唯有时间的沉淀能带我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当时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呢?因为我想收获他人的点赞与认可,并且我认为,在社交平台上流通的生活分享,其目的大多如此。但我深思,在这一过程中,点赞量作为可视化的数据,成为衡量这篇分享是否足以引起他人钦慕的标准,其底层逻辑是:我的生活是否美好,全由他人决定。这似乎违背了我从小到大所形成的价值观,不论是我们教科书中提倡的伟人或是推荐书本《月亮与六便士》,生活的环境一再向我强调:“你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发朋友圈之后会产生这样缺乏安全感的情绪,因为我讨厌“在意别人看法”的自己。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想法的产生,好似让我这么多年想要漠视他人看法的努力在这一瞬间功亏一篑了。

但是,“在意他人看法”真的是错误的吗,非要被抵触排斥吗?未必。回想在接受“不要在意他人看法,坚定走自己路”的价值观时,教科书好似并没有具体描述大人物走这条路时的艰辛,而是大篇幅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而到了现实生活,无法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事实与接受的教育之间存在极大的反差,我们不由怀疑自己“我真的有这么差吗,连不在意他人看法都做不到”。当大多数人都认可“不在意他人看法”时,“在意他人看法”便成了过街老鼠遭众人唾弃,这种价值观如此“刻薄”,并让受众产生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让我不由怀疑其普适性与正确性。私以为,悦纳自我是一生的课题,不论是否在意他人看法,“怎么活”全由自己选择,他人无权高高在上对此评判高低。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此复杂,人世间如此多元,于此,不求理解,但求尊重。无须让所有人都成为“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也无须“踩一捧一”。

综观我遇上的一些人,他们似乎觉得出游后发朋友圈是一条必须遵循的“铁律”,拍照的目的也是为了发一条“高质量的朋友圈”,好像是朋友圈实现了他们旅程的价值。我无权评价这种生活方式,我认为只要他们收获了积极情绪且没有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值得尊重的。

(作者为浙江大学大一学生)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李知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浙江大学   钦慕   在意   看法   便士   目的   过街老鼠   生活方式   社交   价值观   朋友圈   安全感   情绪   评价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