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之下、斑马线之上,依然需要“人墙”保驾护航

□马昊宁(复旦大学)

“五一”假期期间,为合理引导人流、避免发生踩踏事件,各地都采取了一定的人流管控措施。但在杭州西湖边,由志愿者构筑的“最美人墙”却以“作秀”之名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5月2日 央视网)

即使志愿者的热忱初衷最终得到官方澄清,却依然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在管控客流量的数字技术及游客分流的方案设计均趋于成熟的当下,我们是否还需要“人墙”这一“低效而浪费”的分流方式?是否应该将注意力转向更加“直击要害”的部分,修筑人行天桥,并在提高游客交通素质上多下功夫?

无可否认,网友的部分担忧与不满确有其合理性。在交通枢纽本就拥挤不堪的情况下,大批志愿者的加入或将挤占路面原有空间,亦可能在移动队形的过程中干扰路面交通情况。然而,“人墙”并非如部分网友所言是政府懒政的映射,更非“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在人流量骤增的节假日等时期,这依然是把控路面秩序中无可替代的防线。

与大量修筑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公共设施相比,“人墙”显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诚然,上述公共设施能够在通行高峰期起到良好的分流作用、分担路面拥堵压力。但一方面,对大部分需要人力维护秩序的道路来说,承担此等人流压力的情况在节假日以外的时段中并不常见,很可能导致此类设施在带来高昂维护成本的同时,在平时遭到弃置与停用。另一方面,由于节假日期间各大旅游景点中聚集的大多是不熟悉本地路况的游客,转入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的路线往往更加复杂,不及在“人墙”引导下直接穿行路面来得高效、便捷。

举例而言,自2019年杭州相关部门为确保延安路凤起路口行人通行安全,逐步取消路面斑马线设置、全面推行地下通道通行以来,不少游客乃至本地居民便曾“迷失”在错综复杂的通道中左右为难。倘若杭州此次在西湖附近采取类似措施,极易出现地下通道人流量达到阈值、人群彼此推搡挤压的情况,并因复杂地形的加持而形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需要及时调控路面情况时,“人墙”往往拥有红绿灯、斑马线等固定设施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假日期间,拥挤的人流与对冲的人潮间极易形成僵持、“浪涌”等情况,发生个体间肢体推搡乃至群体性踩踏事件的风险始终存在,且并非可单因红绿灯的智能调控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而缩减。作为可机动调整的路面构件,“人墙”的存在恰能填补这一空缺。通过将人流分隔成小块,“人墙”可将无序的人潮化为可控的方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路面秩序。

当然,列举上述优点并不意味着当下我们采用的“人墙”措施已无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方面,由此次网友对杭州西湖“最美人墙”提出的质疑可看出,不少网友依然对“人墙”作用和志愿者们服务工作的性质存在片面理解乃至误读。这不仅是对志愿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可能进一步打击其工作热情,甚至改变“人墙”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人墙”搭建过程中,受队形移动速度的限制,志愿者及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人潮推挤甚至车辆剐蹭的隐患依然存在。倘若能将这一必要措施制度化并出台书面规定,在合理对接相关部门及公益组织的同时协助设计“人墙”构建方案,不仅能从官方角度厘清“人墙”工作的性质、为参与秩序维护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正名”,更将帮助完善现有“人墙”工作中出现的疏漏,使其在节假日中发挥更良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人墙   人行天桥   斑马线   红绿灯   节假日   人潮   路面   人流   志愿者   秩序   情况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