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帝王,赳赳武夫,南朝第一帝王-刘裕

在南北朝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可谓是武夫的时代,是英雄的舞台,在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称王称帝有如儿戏,不得不说的是,南北朝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几乎都是出身,但你要说谁最有帝王气象,实际上屈指可数。而刘裕和陈霸先是最有帝王气度的皇帝。



都说中国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实际上刘裕也算是一个,唯一遗憾的就是刘裕没有能统一天下,刘裕可谓是低配版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几乎无一败绩。所有参加的关键战役都打赢了。项羽力能扛鼎,破釜沉舟灭秦称王。刘寄奴气吞万里如虎,战无不克。赵匡胤一根盘龙棍,打遍天下四百州郡都姓赵。但三人距离一统天下就都差一点,假如项羽遇到的不是刘邦,他就可以成为天下霸主。再给赵匡胤十年,必然收复燕云十六州,刘裕也是一样,再给十年,华夏再现一统,南北朝不会出现了。重现汉唐盛景,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南北朝无疑是一个平民英雄的时代,是不讲出身门第的季节,也不是世家门阀的时光。一切都是凭本事吃饭。而刘裕无疑就是其中的杰出的代表,他 36 岁前的人生是几乎不见于史书的。以零星的记载来看,是个靠着砍柴,种地,卖草鞋。原本就这样过一辈子刘裕,由于一场叛乱,属于他的时代到来了,公元 399 年。东晋爆发了邪教头子孙恩造反,让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东晋朝廷胆战心惊。在这种情形下,朝廷开始征兵剿匪,已经走投无路,人到中年的刘寄奴参加了家乡的军队,成为了北府兵的一员。



刘裕的一生都与战事有关,所有的功绩都与武功深度绑定,刘裕不是政治家,更不善治国,但绝对是最一流的武将。辛弃疾说刘寄奴:“气吞万里如虎”。真的是恰如其分。绝对是南北朝第一战神,能与刘裕相提并论也只有宇文泰和慕容垂。高欢都差一点。


刘裕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一生的都踩在了点上,开挂了。绝对开挂了。说白了,刘裕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他在最好的年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从普通的流窜犯成为了刘牢之麾下最精锐的北府军的普通一兵,在历史的不断推动之下,没有受到过任何军事经验的刘裕最终向了时代的巅峰。这也算是是天赋异禀了。


刘裕的成名之战发生在东晋隆安三年,人近中年的刘裕还是普通一兵,带着一队士兵会战邪教头子孙恩带着数千人的武装分子。这完全是一场赤裸裸的直接武力搏斗,照理说,一场普通的战斗并不值得书写,但刘裕的战绩过于出色,这次战斗如果形成战报告的话,肯定不被承认,认为是虚报战功,而刘裕幸运在于,他的勇武被北府军的统帅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目睹,现场见证了刘裕的武勇。因此在一年之后,37岁的刘裕就已经是北府军参军。并开始独自领军驻防句章,防备孙恩的邪教武装登陆。


隆安五年,刘裕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击败孙恩六千大军。这就证明了此时的刘裕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掌军的能力,而且综合素质绝对在大多数人之上。刘裕打仗几乎都是以少胜多。坚定的决战意志以及武勇是刘裕战胜一切敌手的先决条件。在冷兵器时代,个人勇武是第一战斗力。最重要的刘裕专门打神仙仗,历史上很难找到能与之媲美的军事家,最起码在帝王里面能与之一较高低的只有李世民,刘秀可能还略逊一筹。粟裕实际上还是刘裕的“粉丝”。


刘裕发动了京口起义,击败大楚皇帝桓玄无疑决定了刘裕的政治地位,为他日后称帝打下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京口之战,刘裕带着12个人就敢起兵,带着几百号正规军外加一千多百姓就敢就跑去跟桓玄打决战,覆舟山之战打了三场,每一场都是身先士卒开无双,桓玄总兵力三万以上,可见战斗时很惨烈的。


桓玄不是桓温,完全就是一个官二代,如果不是世家门阀出身,就是一普通人,因此不管是在军事能力还是战斗意志方面和刘裕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桓玄称帝之后的种种表现也彻底让当时的人失望。也就是说,刘裕反对桓玄的行动与当时的形势重合,打败桓玄是必然。当然刘裕也知道,他没有退路,每一战都是最后一战,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赢了就拥有一切。因此,刘裕每一战都是以命搏命。


如果说三国打的是谋略战,南北朝则不然,刘寄奴一生的战争大多数都是硬碰硬,凭本事吃饭,没有高超的战场指挥,平时的军种协同训练,是根本办不到的。


再往后,随着地位的提升,刘裕基本上就不亲临一线,但却始终指挥作战,朱龄石灭蜀,刘裕几乎是复盘整个作战计划,敌方会怎么部署,朱龄石要怎么部署,跟实际情况分毫不差,朱龄石按照刘裕的锦囊妙计成功灭掉谯蜀。大摆却月阵,两千步兵击败北魏骑兵大军,北魏领兵的长孙嵩还是进了武庙的,两千步兵追着几万骑兵,敌军跑的比兔子还快,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


应该说,刘裕要是生活在桓温时期的东晋,无论是国力和军力都是巅峰期。以刘裕的能力绝对是可以一统天下,但刘裕主政时期的东晋已经是破败不堪了,世家门阀已经完全了控制的东晋,皇帝完全是个傀儡,几乎是权臣主政,即便没有刘裕篡位,东晋的国祚也长不了。刘裕当政时,东晋经数次两次叛乱、殷仲堪与桓玄的火并、孙恩之乱、桓玄之乱。东晋已经是虚有其表。刘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北伐的。刘裕硬是凭军事能力取得了北伐成功。但在整个灭后秦的过程中,刘裕其实并没有深度参与,他的角色是后勤部长,在后方给大军输送粮草。


刘裕的北伐成功,归根结底是刘裕个人军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体现,并不是东晋国力和军力的体现。他通过先前十余年的军事征服,已经将南方重新整合了一遍,在东晋国内实现了权力集中,故在北伐后秦时,能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有效的使用,这是北伐取得成功的关键。义熙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后秦国都长安城被王镇恶以偷袭的方式占领。此时的长安城在时隔一百零一年之后再次被东晋收复。那一刻,整个建康都疯狂了,刘裕个人的威名也达到了顶点,个人军事生涯的巅峰。


刘裕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统一了整个南方,更是通过两次北伐收复了多半个北方领土,在他登基的时候,刘宋王朝的疆域几乎占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步。也是南朝宋齐梁陈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当刘裕在未央宫并拜谒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时,我相信刘裕必然是志得意满,豪情万丈,他一生功绩绝对不亚于汉高祖。


单论军事能力,两晋南北朝刘裕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和他有一比的也就是慕容垂,要看综合能力,能跟刘裕并驾齐驱的也就一个宇文泰。对于刘裕而言,他最大遗憾就是起事太晚,晚年的刘裕又过于惜命。这和刘穆之去世没有关系,即使刘穆之不死,刘裕也不可能继续北伐。在东晋那个注重出身,看中门第的时代,刘裕从底层慢慢往上干,直到最后篡位登基。真的并不比朱元璋容易。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隆安   刘寄奴   赳赳武夫   后秦   门阀   半世   东晋   南朝   南北朝   帝王   出身   能力   时代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