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丨“堵得离谱”的假日出行需优化调整



片来源/新华社


王小霞



这个“五一”假期,哪里都是人。

火车票售罄、景点门票被抢空、酒店客房订不上;在路上堵车,到了景区堵船、堵骆驼。从高速公路到景区一路开启的“人从众”模式,也让“五一”假期的堵,越来越离谱。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4亿人次。中国民航局和多家线上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机票预订超600万人次,“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4倍,全国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疫情前同期增长205%……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五一”很可能是历史同期出游人数最多的一个小长假。

由于游客爆满,多地景区因超负荷而停止售票,部分热门景区甚至在“五一”前一周门票便售罄。因此,景区也从假期前的“招揽”模式转变为“劝返”模式。

作为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居民长期压制的消费需求迅速得以释放,出行热情高涨。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复苏拉动内需,各地文旅部门推出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政策吸引广大游客前往游玩。

出行需求叠加促消费政策的推动,全国消费市场节日气氛浓厚,人气高涨,销售旺盛。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5月1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6%。重点零售企业汽车、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1%、24%、19.9%和9.6%。餐饮休闲类消费火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1.7%。

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回暖让人喜出望外,但“五一”假期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

2亿多人在5天时间里扎堆出游,势必在短期内形成旅游相关资源的严重供不应求,进而导致某些旅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或旅游成本迅速飙升的局面,其压力和风险超限,使得人们的出游体验不佳。

自1999年国庆节第一个黄金周以来,假日景区拥堵就不断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今年“五一”的爆堵,让更多人不得不再次呼吁,假日出行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比如个体在安排出游行程时,可以收集相关信息,提前预判一些城市和景区的拥挤程度,科学安排行程,不要扎堆热门景区,避免过度拥挤和单纯的“打卡”式出游带来的负面体验。此外,出游应该有多样化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小众景点,找个僻静乡村,安安静静休养身心,未尝不是另一种旅游。

对各地特别是热门旅游城市来说,人流量陡增,同样是对城市接待能力的巨大考验。各地文旅部门在做好热门景点人流疏导的同时,可以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挖掘并推荐更多小而美的景点,鼓励人们体验慢生活,深度开发并拓展体验式旅游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同步做好这些小众景点的服务工作,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

从长期来看,要从制度层面下决心,落实带薪休假等,把人们的假日分散开来,避免海量人流拥堵在几个集中的时段里。错峰休假,应成为制度化的常态,以确保旅游行业的供求关系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平稳状态,降低“大起大落”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智观天下丨人口老龄化拖累全球生产率增速

●热点丨“五一”档迎影片上映潮 电影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聚焦丨天津河西:品质之城释放活力

●关注丨5月钢材市场或阶段性反弹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假日   热点   小众   景点   景区   时评   离谱   人流   销售额   旺盛   长假   时报   假期   热门   模式   政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