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耀辉:落实“百千万工程”,迈向更高水平城乡融合

“我们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既要顾好‘城’这一头,更要顾好‘乡’这一头。只有各个层面的人民群众一起迈入现代化,南海的现代化才是全面的,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在5月4日南海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上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南海要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推动全区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大会部署了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和“种业+”发展工作。顾耀辉强调,“百千万工程”、省实验区建设并非短期能完成,“种业+”行动计划也如此,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对较长,需要长期稳定投入。面对这些重大工作,需要有锚定方向的专注力、持久发展的意志力,最终才能收获硕果。

南海部署全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 南方+记者孙景锋 摄

以下为顾耀辉现场发言摘录:

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前进方向

一方面,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筑牢“三农”基础。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南海虽然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但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全区共有农用地面积53.72万亩,农业领域吸纳数以万计的就业人员,仅淡水养殖户就超1万户;同时,南海还有规模庞大的常住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做好“三农”工作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所需,也是南海改革发展所向。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三农”。南海的改革发展从农村起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业农村始终是南海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成果最集中的领域,为南海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依托省实验区建设,大力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我们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利用政策叠加机遇,拿出更大的改革决心、更实的改革举措,争取更大的改革成效。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南海的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农业是基础产业,具有“接二连三”的拓展延伸属性。去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5.76亿元,同比增长7.5%;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超600亿元,约占全市一半。对标现代化要求,我们决不能松劲歇脚,要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南海的全面现代化筑牢基础。

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必须进一步补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南海去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是1.45,低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在较高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区级层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村社层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既要顾好“城”这一头,更要顾好“乡”这一头。只有各个层面的人民群众一起迈入现代化,南海的现代化才是全面的,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要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推动全区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向深入

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强县促镇带村,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与省实验区建设目标一致、任务相近,我们要把这两项工作融合起来、统筹推进,不能搞成“两张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抓实区内协调发展。西部要崛起,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发展,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引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里将大力支持各镇街围绕各主攻方向,找准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希望各镇街加强镇域交流,打造跨镇街重点产业平台,通过产业共建、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形成一体化协作机制。

其次抓实老旧区域振兴。“七湖三湾一站一园”既涵盖现有镇街区划,又辐射原撤并镇街区域,是振兴老镇街区域的重要抓手。要加强片区间交通联通、发展联动,加快形成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格局;围绕功能互补、产业配套、服务共享,辐射带动原撤并老镇街焕发新活力。

三是抓实薄弱村社发展。去年我们启动区内精准帮扶计划,对19个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3000元的相对薄弱村居进行帮扶。经过一年的努力,有9个村居成功跨过3000元这条水平线。总的来讲,核心是依靠文化、科技盘活资源,提升效益。未来,我们要不断巩固拓展这些经验做法,加强资源对接、信息互通,推动精准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四要抓实对外帮扶合作。省委把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开展产业协作、产业共建时,可以结合本地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引导企业到帮扶地区拓展市场业务,实现两地、三方的合作共赢,既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体现应有担当,也为自身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首先,要以科技化手段解决好农业竞争力问题。今天,我们发布“种业+”发展规划,利用10年时间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就是要抓住“种子革命”的机遇窗口,为南海未来农业发展落下关键一子。发展“种业+”,我们有需求、有基础、有条件。近年来,我们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持续加强合作,陆续引进了鸿景、灏岚等企业项目,创新力量不断强化。叠加优越的区位交通、完善的流通网络、活跃的消费市场,南海完全有能力打造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此外,南海发展起步早,土地成本比较高,要落实中央关于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的部署要求,必须从科技上入手,强化藏粮于技。

其次,要以规模化思路解决好农业发展空间问题。当前,南海区农用地碎片化、集约程度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以水产为例,全区淡水养殖户共10169户,其中30亩以下鱼塘养殖户占比达90.2%,50亩以上连片水产规模养殖户仅107户。我们要继续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红利,持续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激发各类主体集约积极性,推动农业用地连片集约、规模经营。

第三,以“农业+”路径解决好农业附加值问题。南海是农业大区,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主要问题在于产品附加值不高,必须走“农业+”的道路,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不断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第四,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南海集体资产体量大、集体资产交易活跃,但与资产管理现代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村的集体资产数量、面积、范围等不精准,资产信息不完整,账实不符,交易管理模式落后。今年,我们将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化、交易网上化。

农业是充满希望的事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天地。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共进,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启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整理】南方+记者 陈雪婷

【作者】 陈雪婷;孙景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城乡   南海   工程   养殖户   集约   全区   街区   精准   层面   活力   资产   农村   产业   农业   工作   顾耀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