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学淄博?

4月28日政治局会议召开。整个会议给今年的开局定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基调。那就是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态势回升向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高层这个基本判断比去年底乐观了不少。那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政策取向要发生大的调整了。比如“房住不炒”重新出现了,严控地方债也明确下来了。从大的方向来看,会议能够看出三个调整。

一是不要期待下个阶段会更加宽松和加码刺激。之前的宏观政策,是靠前协同发力,接下来可能就要进入一个放缓的观望期。

二是今年稳经济的发力点进一步从“靠投资驱动”转向“靠消费驱动”。结合最近部委还有地方政府的动态,其实可以得到一些验证。比如发改委说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还比如地方年初拼经济的方式都是搞大项目,最近变成了集体去“学淄博”。

三是明确了下一个阶段的关键是扩大需求。没有提及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供给侧相关的政策就需要密切观察了。相关的行业呢,并没有等来利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是好事。因为现在是要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活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意味着至少钱、资源不再只是流向和多数人无直接相关的大基建了。那地方就得多想一些实际的办法,给出一些实际的资源来带动当地和居民的企业改善。

不过高层整体的态度还是审慎乐观的,意识到目前这种好转呢,主要还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是不够强的,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那至于新的阻力到底是什么?要怎么解决?我认为通稿透露了三个点。

一是外循环,提出说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之前国常会还提出说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这表明今年出口的隐忧还是很多的。那如果欧美经济持续的动力衰减,然后加上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加速,那对于整个外贸行业来说呢,今年这个订单以及就业的寒冬还没有结束。不过相关部门还是积极有为的。比如商务部说最近在对重点的市场、每个国家制定贸易促进指南。那今年像中东、东南亚、俄罗斯,也都是出口的亮点地区。

二是企业居民的需求还在缓慢的恢复中,就业仍然是难题。所以就提出说要帮企业恢复元气。还要鼓励头部平台企业去探索创新。那这是持续向互联网行业释放利好的。

同时也提出要多渠道地增加居民的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这一点从最近各大城市营销的方向转变也能够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学淄博”。那这种政府掏钱,又是接送啊,又是优待外地游客的方式,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认可呢?本质原因我认为是很简单的。因为最终当地的百姓都赚到了钱。酒店、餐饮、交通这些容纳多数人就业的服务行业爆火,大家的生活都会得到改善。而消费者的体验呢,也有保障,没有被坑。那这是一种让民众有参与感的实实在在的利好地方。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好日子还在后头。那地方靠这种主动服务,积极作为的能力,能吸引的不止是外地的游客,还能够招商引资,给当地带来就业。那就是更加长期有效的方式了。

三是产业体系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大,短板领域还得加快突破。那这一类呢,就是卡脖子的领域了。今年芯片是难上加难,外部的围剿呢,只增不减。会议还特别提到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那看得出,GPT的出现还是加重了国内创新的压力。不过呢,也提到了要重视防范风险。那在网络数据安全和技术发展之间,恐怕也还存在着一些平衡的难题。

整个会议总结一下就是开局满意,保留实力,这场马拉松,仍需负重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淄博   这一点   利好   居民   需求   方式   政策   会议   地方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