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河南鲁山江河机械厂(国营5113厂)

三线建设是我国有史以来的一次重大的经济建设大发展,此期间,我国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鄂西等地部署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军工等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基地,它形成了巨大的物质技术力量,实现了国家建设重点由东向西的迁移,这一重点的决策改变了三线地区的工业发展,同时巩固了战略大后方。我国的三线建设于1964年提出,1965年、1966年、1969年进入几个阶段性建设高潮,它的起因是六七十年代严峻的国际局势,当时美国和苏联对我们虎视眈眈,战争随时可能发生,三线建设是以国防战备为目的的工业大迁移、大发展。

三线建设示意图

七八十年代海报

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在重庆、鄂西、豫西等建立几个常规兵器生产基地,平顶山市鲁山县地处伏牛山腹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称誉,山高林密是这里显著的特征,非常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基本要求,为此鲁山县在三线时期部署了大量的军工企业,如:新华工具厂、华源机械厂、07号基地、红旗战备医院、国营259储备库,以及油料储备库等,江河机械厂就是诞生在三线建设时期。

江河机械厂大门

江河机械厂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让河乡江河村,主要负责炮弹壳的生产,1968年5月破土动工,军工代号5113厂,江河村北临昭平湖,南面3公里左右就是铁路,让河乡建有火车站,整个厂区修建在山谷之中,一条小河从厂区中穿过,占地面积达到5700余亩,截止到七十年代末,总建筑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1969年中苏在边境发生冲突,导致两国在边境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这加速了我国三线建设的速度,加强了建设的决心,江河机械厂也加快了建设步伐,1969年底建成投产,当时大量东北军工企业的骨干来到这里支援。

70年期初期,我国对外军事援助的力度很大,加上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江河机械厂的军工订单非常多,工厂的效益也是很好的,最鼎盛时期,职工达到4500多人,加上家属有一万多人,工厂虽然远离县城,但配套设施却很完善,建有职工宿舍楼、招待所、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技工学校、食堂、商店、邮局、礼堂、职工俱乐部、图书馆、灯光球场等,一座五脏俱全的军工小城商业非常繁荣,很多附近的村民都会到这里购物,把孩子送到江河子弟学校上学,因为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大城市的援教,教学质量很好,到江河子弟学校上学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江河家属楼

江河子弟学校

80年代国际形势好转,我国也在1980年画上了三线建设的句号,三线企业也开始转型、改制,采取平战结合的生产模式,鲁山的很多三线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江河机械厂也改制为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大型的集团公司,继续为国防建设而努力拼搏。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是三线精神,这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和凝聚,那一代人在“好人好马上三线”、“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与敌人抢时间”,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与天斗与地斗,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段历史将激励后人更加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鲁山县   鲁山   江河   平顶山市   机械厂   战备   河南   军工   职工   时期   我国   子弟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