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施行仁政

周文王是商末周族部落的领袖。他以德待人,广求贤才,施行仁政,裕民富国,为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昌。他是周太公(季历)的儿子。他受封西伯,建国在岐山之下,又称伯昌。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残暴,嗜杀成性,经常用极为残酷的刑罚对待臣民。为了制服那些反对他的人,他竟残忍地将他们剁成肉酱,又逼迫别的大臣分食。面对纣王的残暴,全国臣民都噤若寒蝉。有一次,西伯侯姬昌因为说了几句抱怨纣王的话,就被囚禁起来。无奈之下,姬昌的全家人只好将珠宝、美女、骏马等献给纣王,姬昌这才获释,回到自己的领地西岐。此后,姬昌采用韬晦之策,励精图治,发誓要报被囚之仇。于是,他四处求贤,力图找到能够辅佐他的贤士。

有一天,西伯姬昌来到渭水之滨,忽然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垂钓。这老人虽然身穿布衣,却透露出一种仙风道骨。他的钓鱼竿更是奇特,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又没有鱼饵,鱼钩还是直的。这怎么能钓到鱼呢?西伯姬昌惊诧不已,走上前去,向他鞠躬施礼后问:“老人家,你这样钓鱼,怎么能钓到鱼呢?”老人头也不回,却朗朗地说:“我在这里不是钓鱼虾的,而是专钓龙子龙孙,这就叫愿者上钩!”原来,这老人名叫姜尚,又名吕尚,因怀才不遇而长期隐居,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姬昌与姜尚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姜尚学问渊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非常深刻。姬昌十分钦佩姜尚的才能,就亲自扶他上车,两人一同回都城去了。到了都城,姬昌就将姜尚封为宰辅,又拜他为国师,请他掌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

姬昌觅得姜尚后,君臣配合非常默契。在姜尚的帮助下,姬昌制定了“修德以安内,施奇以谋商”的战略。他施行仁政,安民富国,要使国力强大起来,然后出其不意地去讨伐商纣王。为了发展生产,姬昌宣布了“罪人不孥,有亡荒阅”的政策,不仅不把罪人的家属贬为奴隶,还要把逃亡的奴隶找回来,以防止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姬昌又发出“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号召,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他还经常“卑服康田”,穿着破旧衣服下田参加耕作。他勤于政事,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这样,西周兴盛起来了。周文王不仅率领军队向外扩张地盘,还征调大批奴隶在沣水西岸修建了都城丰京(今陕西长安西)。

周文王姬昌迁都丰京后,已对商朝形成了步步紧逼的合围之势。至周文王晚年,西周已形成“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只可惜,周文王在位50年,灭商之志未遂,最后因病而逝。但是,他已为建立西周王朝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回眸##历史故事##历史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仁政   都城   王朝   鱼钩   商朝   臣民   西周   残暴   奴隶   老人   周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