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大力寨 三月十八牛王会


大力寨山门前的牌坊

邓成满文/图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每到农历三月十八,在西(充)南(部)盐(亭)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远近民众云集于一座名叫大力寨的山上,举办一年一度的牛王会。
  大力寨本名大力山,在南部县玉镇乡境内,因其上曾筑军事堡垒、修城设寨而得名。它海拔628米,古柏阴森,庙宇庄严,是当地民众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山深处 民风奇特
  2008年4月23日上午8时30分,记者乘坐摩托车抵达大力寨前寨门。这里是目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凉亭、戏楼、牌坊、大殿、山门,更有直达峰顶牛王殿,总数400余级的石梯,让人感叹山乡残存的古风不息。湛蓝的天宇下,是春末夏初明媚的阳光,是熙熙攘攘的游人。登临绝顶而举目远眺,山青水秀,村舍俨然。
  就在当天,记者见证了山乡庙会的热烈场景。大力寨主峰下的山坪上,满是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游人,男女老少,或步行、或乘车,他们有的闲逛、有的看戏、有的经商、有的祭祀,来来去去的差不多有一万人;而到了正午时分,上半天的戏散场了,通往大力寨的每一条大路上车辆穿梭,而小径上也全是摩肩接踵的行人。这里的人气之旺可见一斑。
  吸引远近游人的,当然不只是这里要唱三天大戏。当你从凉亭一侧走过,穿过牌坊,沿着陡峭的石梯,一鼓作气爬到前寨门,在二楼的露台上俯视,山麓水田如镜,山腰游人如织,而你的头上山巅,青烟袅袅,鞭炮齐鸣。大力寨之所以远近闻名,正是那建在山顶的牛王殿。


  牛王殿不大,占地也就100平方米的样子,前殿开阔而无神像,后殿则奉着牛王菩萨和他的夫人。
  牛王会 川北绝唱
  自古以来,牛便是南方农民最亲密的伙伴。作为畜力它们减轻了人类的劳作之苦,而一旦年老力衰又逃不脱食肉寝皮的惨境。对主管耕牛命运的牛王菩萨崇拜有加,在祈望牛儿平安的同时,也还折射出农民的赎罪般的虔诚。因此,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牛王庙、牛王会,但让人最难理解的是,大凡菩萨的生日都是统一的,而牛王菩萨则不同,百度一查,藏族是藏历正月初十,布依族是农历四月初八,土家族是农历四月十八,仡佬族是农历十月初一……


  在当地六七十岁长者的记忆中,解放前的牛王会远比如今热闹。那时候的大力寨古柏满山,除了现在重新恢复的建筑外,还有猫儿殿、瘟祖殿,前后寨门有厚重的木门,门板上钉着拳头大小的铜钉。那时候的会期是七天,从三月十五到二十一。山门外的石梯两侧全是乞丐,其中竟有成都来的“八大帮”。整个会期他们都不会离开,晚上就住在猫儿殿旁边的一个山坳里,庙上的人事前要给他们搭好草棚。三月十八正会那天,方圆几百里的人都要来朝山,进香的人排出几里地,有的等不及,就在离主峰还有三四里路程的地方把公鸡杀了,然后焚香遥拜。
  方志记载,大力寨牛王会是川北地区的唯一。在农耕文明渐行渐远的今天,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关于耕牛的记忆,大力寨牛王会堪称绝唱了。
  大麻花 古韵犹存
  在大力寨庙会期间,有一种川北地区寻常罕见的小吃:大麻花。和对公鸡掐冠滴血一样,它也是和牛王菩萨有关。


  这大麻花长约50厘米,粗近10厘米,它的形状大小,正合了农民御牛劳作时的一种用具――“横(音‘环’)担子”。这是用牛儿耕田犁地时,犁头前端连接从枷担上牵出的两条绳索必不可少的一根木棒。这“横担子”虽然硕大无朋,却也金黄亮湛,嗅之香甜,食之酥脆。吃掉它,就是为牛儿祈福保平安。如今耕牛日渐稀少,但这“横担子”从祭品演变为一种美食,在庙会期间最为抢手。
  卖大麻花的还有大力寨山下的农民,而买大麻花的是外地人占多数,本地人买去也多是馈赠远方的亲朋好友。这正合了《南部县志》上风物篇中一句名谚:“大力寨的牛王菩萨――照(罩)远不照(罩)近”。
  大力寨 源远流长
  213年前的春天,在这大力寨山下的一处陈姓人家,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清朝中叶时有“川西才子”之称的大诗人、学者李调元,亲自送儿子李朝龙来到这里,迎娶已故友人、原直隶清河道道台陈琮之女。


  李调元(1734-1820),字羹堂,号雨村,别号童山,出生今德阳市罗江县云龙山麓,是继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之后,巴蜀又一文坛巨匠。其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另著有《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等,其《函海》、《续函海》收川中未见书及自出书163种,852卷。著述包含历史、地理、金石、考古、语言、音韵、诗词、书画、戏曲、民俗、农业及庖厨等。不仅是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据李氏《童山自记》记载:“甲寅乾隆五十九(1794)年……三月二十八日,送子朝龙至南部县大力寨陈宅迎亲,即直隶清河道讳琮长女也。”
  陈琮(1731-1789)字国华,号韫山,大力寨人,清代治水专家,官至永定河道台。李调元晚年自传《童山自记》详细记载了二人的交往历程:
  当年,这陈李二人既是四川老乡,又同在京城附近为官。某年,李“刻《函海》二十集,共一百五十部成,欠梓人三百金,扣板不发。陈韫山为赎焉”。由此可见,如果说李调元刻《函海》是对巴蜀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大力寨山下的陈琮则是对《函海》的出版功不可没。
  在李调元的记忆中,自己入狱时陈琮探监、流放时陈琮送行、缺钱时陈琮解囊、诗成后陈琮唱和,几经风雨患难,由同砚(同学)友谊发展为姻亲关系。“乙巳(1785)四月初一至固安县,永定河道陈韫山(琮)留两日,与余联姻,余二子榕官聘公二女,公六子观林聘余六女,别去。”因此,在老友去世5年后,他亲自领着儿子来到大力寨陈氏故宅,完成9年前的姻亲之约。想来就在那年的春天,60岁的李调元也曾在大力寨登高望远,拜祭牛王。可惜的是,如今的大力寨,竟没能留住当年李氏的半点墨痕。
  不过,大力寨也应该感谢李调元。因为他的记载,让后人了解到大力寨的历史,也才懂得它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南部县   永定   牌坊   童山   耕牛   山门   麻花   庙会   菩萨   农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