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半月谈评论员 刘世强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大国战略竞争升级,地缘政治对抗加剧,粮食、能源、金融、气候、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

世界越是动荡失序,人们越是呼唤确定性。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理念创新和战略实践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共赢的世界,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10年前,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洞察世界大势、把握历史趋势,创造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以“五个世界”为总体布局,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的科学完备的思想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聚焦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破解世界愈演愈烈的发展失衡、安全困境和文明冲突,促进世界稳定繁荣、引领人类发展进步。

面对复杂难解的世界难题,中国不仅是美好蓝图的绘制者,更是推进落实的行动派。

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与对话一边,反对个别国家火上浇油,呼吁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降温,为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在中东地区,中国积极劝谈促和,以东道国身份推动沙特与伊朗对话,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重启外交关系,为中东和平稳定传递重大利好,为地区国家解决自身安全问题提供深刻启示。近来,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发起成立国际调解院,这将为加强世界团结合作、消弭国际动荡冲突、克服全球安全赤字提供更多的确定性。

中国坚持做全球增长的动力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身新发展不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时代十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超过30%。现今,中国促增长、稳预期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地,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努力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为世界各国对外出口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持着对国际资本的巨大吸引力。中国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大力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特别是南南合作,旨在提升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消除日益扩大的国际发展失衡。

中国坚持做全球治理的推进器。面对复杂多样的全球挑战,中国坚持命运与共、合作应对,在解决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中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以打压异己为目的挑起阵营对抗,反对个别国家将“家法帮规”包装成普世规则,释放出坚定捍卫真正多边主义的强烈信号。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份额与投票权改革,主导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全球和地区治理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全球治理机制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中国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球议题合作,主动分享在贫困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引领国际气候谈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围绕重大传染性疾病加强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方面合作,全力保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为推动世界由乱到治、由治及兴不懈努力。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中国始终胸怀天下,既顺应历史潮流又引领时代进步,既推动世界发展格局调整又提供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践行者,是为不确定世界注入确定性的重要力量。(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半月谈》2023年第8期

编辑:赵一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确定性   乌克兰   联合国   世界   共同体   中国   和平   危机   命运   人类   稳定   战略   国家   全球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