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电影不能心甘情愿当配角

街谈

五一假期,旅游酒店行业火爆,旅游胜地人满为患,虽然电影院有19部新片上映,被称为“史上最热闹的五一档”,但在这个假期,电影成了“配角”,无论是市场热度还是话题热度,都差点意思。

“上映影片数量那么多,《长空之王》此前热度那么高,我们本预计黄金时段应该场场爆满,但目前上座一般”,业内人士的这句话,可以代表五一档的整体状况。处在档期第一位置的电影,尚且无法爆满,紧随其后的《人生路不熟》《这么多年》达不到预期,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行业、市场与观众,一向也不怎么重视五一档,迄今为止,也仅有两部五一档电影票房破十亿,分别是2018年《后来的我们》的13.61亿和2021年《悬崖之上》的11.91亿。《长空之王》总票房初期预测为7.15亿元,单从这点看,今年五一档较难获得一个漂亮的总票房数字。

五一档未能火爆,和观众的心理预期有关,当出游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主旋律时,观影却未能同时奏响。出游人数多了,观影人数自然会减少,这一逻辑关系未必成立,如果影片有足够吸引力,观影也一样会成为出游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今年五一档结束总结得失时,第一要素是从影片本身出发,不能归因于人们忙于旅游无暇看电影。

缺乏名导大作,是今年五一档不具备足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这些年来,著名导演+大投资制作+话题性,是一部影片成为“票房收割机”的必然要素,观众已经对此达成共识,且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有了更挑剔的选择眼光。今年五一档显然不具备与观众心理期待值相吻合的作品,很多观众不进影院,是因为院线电影难以做到在更强的层面吸引他们。

一些知名的演员,固然有一定的票房能量,但粉丝数量并不能成为高票房的保障,这已经是屡经检验的定律。中国电影市场现在逐渐倾向于“用质量说话”,一部电影由谁来编剧、导演,完成度如何,社会话题性怎样,这些已经远远高于演员的选项,靠单一的类型标准,或者靠使用某一流量高的演员,已经没法使一部电影“大赢特赢”。

一个档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公映影片的“质”而非“量”。好的档期,如果能有两三部高质量的电影同步上映,市场在被搅热之后,它们会摆脱竞争关系,因为带动观影热情的缘故,而均会成为赢家。与此相反,如果一个档期公映的电影扎堆,除了个别电影会借特殊原因赢得一些青睐之外,剩下的皆会成为“炮灰”,这样的扎堆公映毫无意义,甚至会强化观众对于该档期的认知定势,从内心深处排斥该档期。

想要让五一档真正强势起来,改观春节档之后长达近百天的电影市场低潮,行业应该率先重视起来。像用心经营贺岁档、春节档国庆档那样,把佳作、力作均分一些给五一档,给观众留下一个“五一档也不弱”的基本印象,培养出“不可错过的五一档”这一观影习惯,让五一小长假期间,电影消费也能同步火热起来。

最近媒体上最热的消费话题无疑是“淄博烧烤”,与此同时还有各地“人从众”的拥挤画面,对比之下,确实电影的话题冷清了许多。节日气氛少不了电影话题的参与,电影亦不能在重要节日心甘情愿当配角,还是要贴合市场贴近观众,全力活跃起来,更多地走进节日消费中来。 □韩浩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配角   假期   电影   档期   长空   共识   票房   心甘情愿   热度   吸引力   观众   演员   影片   话题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