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983年淞一小学

先来一段网上关于“淞兴路第一小学”,简称“淞一小学”的简介:该校位于吴淞镇淞浦路147号,占地1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现址原系一庙宇,名天后宫。该校原系创办于民国2年(1913年)的吴淞乡立第二国民学校,学校设在吴淞镇西豆市路顾宅中,有学生45人。民国17年(1928年)改名为市立培基小学校。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战火中校舍被毁,战后迁至淞兴路刘姓民房中复校。民国24年(1935年)迁至现址。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被日军占领,改建为宪兵队驻地。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时吴淞镇仅有小学1所,为解决学龄儿童入学,将宪兵队营房重新改建为培基小学。1951年改称淞兴路第一小学。1987年有12个班级,学生418人,教职员工36人。

关于“淞一小学”原址是庙宇和日本宪兵队驻扎的事情,当年在念书时听老师说起过,下面先上图, “1978年~1983年校园平面图”,最近根据记忆画出来,不知道是否有偏差。

“淞一小学”地处淞兴路最东段,东面就是外马路(即今天的淞浦路),西面是昌北路,而南面则是一墙之隔的海事处,整个校园呈长方形。学校西北角有一扇侧门和紧挨着的大铁门,平时大铁门不开,师生都是由侧门进入校内,侧门西侧是门卫传达室,斜东面是个自来水斗,各个班级打扫卫生取水就在这里。水斗边的墙上是黑板报,周一到周六值班老师编排表会写在上面。黑板报西面几间是后勤组,里面有台用木柜装着的电视机。这里走道顶上有一个遮雨天棚。往南走就到了音乐教室门口,那间音乐教室的西窗正好挨着昌北路,学龄前偶尔会站在窗外看里面大哥哥、大姐姐上音乐课。

音乐教室南面是一间热饭的小杂物间,不回家吃饭的师生就把自带饭菜放在那里加热,上午第二节下课去放饭盒,到第四节课结束正好可以吃。再往南就是男女厕所,记得女厕所的东面放着一个铁制的攀爬架,低年级学生下课后就在这里玩耍,为什么对这个铁架子印象这么深,因为当年班里几个调皮男生爬到最高处后就对着女厕所里面瞧,其实根本看不到什么,因为女厕所外面有座L形挡墙,所以这个铁架子寿命不长,印象中放了一年后就没了,是否是遭到女老师投诉才撤掉。

音乐教室往东开始就是教室,北侧大礼堂和一年级教室直到卫生室是铺着黑色瓦片的一体平房,东面紧挨着两层楼的教学楼。而南面隔开一条小路,则是一二年级教室及体育老师办公室、大队部广播室的一体平房。

现在的淞一小学教学楼(淞浦路拍摄)

操场是泥土场地,周围没有跑道。东西两侧有两个篮球架,大概1980年又在篮球架前方分别装了两个足球门框。升旗杆在操场东侧,后面就是水泥滑梯,这个滑梯有2米左右的高度,分南北两根滑道,在滑梯下方有道门,里面是乌漆嘛黑的防空洞,顺着台阶可以走下去,有两个胆大的女同学曾经进去过,问她们下面有什么,说啥都没有……

校园东南角有座高高的碉堡,一半在校内,一半紧靠外马路,现在已被拆除。操场南面是个司令台,领操员就站在上面。记得当年做早操,操场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一二年级小学生就站在自己班门口,只有三至五年级才进入操场。单杠和沙坑在西北角,后面的围墙上刷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白色宋体大字。在校园东北角还有个比较小的沙坑,北面有两根爬杆,几乎和围墙差不多高。

两层教学楼有上下两层共八个教室,最东端是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与教导主任办公室在二楼的东北面,里面还有个小阁楼。底楼的走廊西尽头是橱窗画廊,橱窗对面有一副双杠。出门往西就是卫生室,然后是一年级教室和大礼堂,这种平房没吊顶,可以看见上面的三角形房梁。

遥想当年学生下课玩的地方也分等级:攀爬铁架处都是一二低年级小屁孩,二层教学楼双杠处和操场是三四年级窝点,而五年级喜欢聚在二楼的露台和爬杆那里吹牛显摆。

现在的淞一小学淞兴路正门

如果追溯“淞一小学”的历史,那么至今已有110年之久,一晃眼自己从那里毕业也已过去整整40年!童年在淞一度过五年美好时光,假如有曾经的小伙伴有幸阅读到本文,请写下您的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吴淞   平房   宪兵队   小学   铁架   侧门   教学楼   民国   操场   教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