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马家军兴衰史(2)马千龄发家助归顺 二子为国捐躯 四子踞宁夏

大家熟知西北马家军,主要是1936年围剿红军西路军2万多人时,马步芳、马步青部对红军的残暴杀害,几乎造成西路军全军覆没,尤其是对被俘红军和女战士的残酷迫害,简直是罄竹难书!

西北马家军从清末甘肃“河州三马”(马占鳌、马千龄、马海晏),演变成清末民初的 “老五马”(马安良、马福祥、马麒、马廷勷和马璘),最终形成民国时期的 “小五马”(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和马仲英)达到鼎盛,于解放前夕灰飞烟灭。

(接上期)

三 马千龄系发家 踞宁夏

马千龄(1826—1910),字松坪,回族,甘肃河州韩家集阳洼山人。"其祖、父辈皆以农为业,家境较贫寒"。千龄"少负勇略,喜任侠,不屑治家、生产,及壮,益贫穷"。

到了马千龄17岁结婚时,家里日子过得一般,并没有发家的迹象。当时青藏高原流行:“藏民挖草,回民贩草”。草就是虫草,因为藏民不善于经商,而回民由元末明初迁徙而来,经过一代代延续与流传,积累了大量的经商经验。

河州(现甘肃临夏)地处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交汇处,是黄土高原农区与青藏高原牧区“茶马互市”的集散地。被称为“中国西部旱码头”,素有“河湟雄镇”之称,名列“陇上八州”之首。

河州旧城

婚后的马千龄自然而然地来往于河州和蒙、藏地区,和族人一样跑起了"单帮",由于他有些拳脚功夫,好交友,人缘极好。

马千龄在一次去海西押运货物途中,偶然遇到一伙土匪正在抢劫一对男女商人,他仗着艺高人胆大,上前出手相救,打跑了土匪,自己也受了点伤。被他救下的人是海西蒙古族头人优务夫妇。

此后,有了优务夫妇的大力协助:"蒙番归人闻公名,无不争先结识,而贸易因以畅旺”。“乃大兴土木、广置田产,设立商号,家浸浸丰殖矣",由此成为河州有名的富家大户。

清同治年间,西北各省爆发大规模回民起义。陕西回民义军“十八大营”被清军战败后,退至河州积石山县大河家乡,欲攻掠黄河北岸之官亭(今青海省民和县)。

马千龄为免兵戈涂炭乡里,遂组织地方团练自保,但因势单力孤,难以奏效,便资助部分家产投靠当地回族起义首领马占鳖,充任马占鳌的军事谋师,为马占鳌出谋划策。

随后亲自面见“十八大营”首领,说以“主客异形,攻守异势,劝其慎重”,促使“十八大营”出境,为乡里乡亲所感激。

187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一路镇压西北反清回族起义来到河州。湘军总兵傅先宗、徐文秀率部进驻太子寺,围攻马占鳌回民军。

到了1872年初,在关键的太子寺一役中,马占鳌出奇制胜,实施“黑虎掏心”战术。先命令战将马海晏为先锋率精锐500多人,乘夜潜伏于湘军扎营的新路坡的一个中心山峰。

次日拂晓,马海晏以一半人压装子弹,一半人射击,突然向湘军连续射击,马占鳌再率众围击,内外夹攻,湘军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傅先宗等几十人被打死,继而徐文秀也在交战中被杀身亡,40营湘军全线动摇,向东溃退至洮河一带。

清军溃败,民军大受鼓舞,纷纷要求乘胜攻击设在安定(今定西)的左宗棠大营。而马占鳌却审时度势,提出投降清廷的意向。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马千龄及时站了出来,给大家分析当下形势及未来趋势,支持了马占鳌的主张,最终大家形成一致意见。

太子寺战役后,马千龄因为劝降有功(马千龄是马占鳌起义反清又降清中的重要人物),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受到封赏,被清政府授予"蓝翎都司"职衔。

1895年,在平叛“河湟事变”中,马千龄积极支持次子马福禄编练乡勇“安宁军”,再次得到清政府的嘉许。

1900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庚子事件”中,其子马福禄和孙子马耀图、马兆图等多人血战京城,以身殉国。

1910年8月,马千龄病殁,享年84岁。清廷追封其为“建威将军”。马千龄先后娶了妻妾四房,共育有马福财、马福禄、马福寿、马福祥四子。

马千龄二子马福禄(1853—1900),字寿三,幼年入私塾就读,读书过目成诵。他体格魁梧,气力过人,"独喜驰马挽强弩"。12岁单骑逐狼,缚之而归,后弃文习武。

1876年,马福禄中武举人,1880年,赴京会试高中武进士,留京侍卫,但他性格过于耿直,融入不了京都圈子。两年后,便以双亲无人赡养乞请归家,务农习武。

1895年冬,河州、循化一带回族、撒拉族举事反清,马福禄奉陕甘总督杨昌浚之命,募兵成立安宁营,任管带,镇压回民起义。后“安宁军”编入“简练军”,隶属甘肃提督董福祥部,并奉命办理河湟善后事宜,血洗米拉沟,累“功”升为记名总兵。

1898年,马福禄随董福祥进京驻防保定,任简练军统领。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马福禄与姚旺、马海晏等部,阻击侵略军于廊坊,短兵相接,双方各死伤数百人,侵略军不支而退。

8月,随董福祥奉调进入北京城,防守正阳门,马福禄向其四弟马福祥和官兵们慷慨表示:“事既决裂,挽回无术,我辈唯有恪遵朝命, 以身保国。”

8月12日,侵略军集中炮火,向城楼猛轰,正阳门失守,马福禄召集余部,誓与阵地共存亡,要夺回城楼。13日夜大雨,马福禄率精兵乘雨夜黑,突袭夺城,于阵前中弹捐躯,殁年47岁。

此役殉国的还有从弟福恒、福宣、福贵,侄子耀图、兆图及从军亲戚等百余人。据《甘肃人物志》载:“福禄武人也,殉国不敢爱其死,岂非吾陇民族之光乎。”

马福禄死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三里河清真寺内,清廷追封其为振威将军,谥忠烈。马福禄育有四子:马鸿宾、马显图、马负图、马鸿仪。

马千龄四子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他一生经历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有“三朝元老”之称。

马福祥

马福祥受二哥马福禄的影响很大!当他四岁时,二十七岁的马福禄已中武进士。六岁就接受私塾教育,并打下书法基础(一生酷爱书法)。十四岁时随二哥到河州观看陕甘总督杨昌浚阅兵,回家后萌生习武从戎之心,乃随二哥练习刀枪弓马,随后考入兰州武备学堂。

1895年,马福祥随二哥平叛“河湟回乱”时在"安宁军"骑兵队征战,1897年,21岁考上武举人后任骑兵队管带,1898年随军驻守保定,护卫京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际,马福祥为帮统,随二哥马福禄将侵略军阻击于廊坊,被称为“庚子第一场恶战”。此后,调守北京正阳门,同八国联军激战。

正阳门失守,二哥阵亡后,马福祥随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担任行宫护卫,马福祥以"在京有战功,沿途宿卫,亦著劳谨","著加恩,遇缺尽先即补"。

马福祥还在途中结识了慈禧的亲信太监“小德张”,之后与张勋、冯国璋四人一起拜为结盟弟兄。这为他的飞黄腾达搭上了政治阶梯。

1901年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1904年升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09年,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另一只回民军马安良东征陕西后,于1912年初率兵进驻兰州。由于其势力强大,马福祥被排挤来到宁夏。

初到宁夏,正值内蒙动荡,他亲帅其侄马鸿宾奔赴河套,计诱旺德尼玛,擒俘伪皇帝达尔六吉,稳定了局势。年底,马福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宁夏镇守使,从此盘踞宁夏八年。1916年10月又被加封为北洋陆军上将。

马福祥

1921年春,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宁夏镇守使由其侄子马鸿宾继任(马福禄之子)。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任绥远防务总司令。1925年,被迫退出绥远。

1926年,马福祥投入冯玉祥西北国民革命军麾下,随冯部出兵陕西、河南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马福祥投靠蒋介石,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开封政治分会委员,北平政治分会委员。

1929年蒋、冯开战时,其子马鸿逵率部反冯投蒋,马福祥被蒋介石委任为首任青岛特别市市长。1930年春,又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同年秋,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

马福祥在官场中,为人处事比较平和,一生调解了不少纠纷。虽是武人出身,却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他在任上,延请知名文人教读,博览经、史、子、集,临摹名人法帖,为当地士民书写条幅,并签有“戎马书生”印章,以表示自己的志趣。

1932年2月,马福祥心脏病复发,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在天津休养。同年5月,其子马鸿逵因“剿共”不力,被蒋介石派重兵包围于河南信阳一带。

马福祥闻讯,亲赴汉口见蒋说情,导致旧病复发,卧床不起。马鸿逵急赴汉口探视,旋遵医嘱,准备转北平协和医院治疗。

当火车途经河北琉璃河车站时,马福祥病况加剧,于8月19日病逝。翌日,同其兄马福禄一样,葬于北京阜成门外三里河清真寺。

马福祥育有二子:马鸿逵、马鸿炳。从他这一代起,慢慢耕耘宁夏局势,再经过马鸿宾、马鸿逵的经营,最终独霸宁夏,造就“宁马”的辉煌。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宁夏   回族   绥远   兴衰史   为国捐躯   侵略军   总兵   湘军   清廷   回民   甘肃   联军   马家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