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没收小米资产,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印度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诱人的蛋糕。然而,近年来,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越来越敌对,不断出台各种限制、打压、甚至没收的措施,让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

最近,就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出:印度执法局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从小米印度公司账户中没收了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元)的资产12。这相当于小米在印度白干了十几年3。小米印度公司对此提出上诉,但被印度高等法院驳回41。这是继去年被罚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6亿元)税款2之后,小米在印度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小米并不是唯一一个受到印度当局打压的中国企业。去年7月,印度执法局突击搜查了包括vivo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理由也是“怀疑其参与洗钱行动”3。OPPO也被指控在印度逃税了5.3亿美元2。此外,印度还禁止了包括小米在内的300多款中国应用程序,并禁止中国电信制造商向印度电信公司销售产品2。


那么,为什么印度要对中国企业如此不友好呢?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印度并不是一直对外资敌视的。事实上,在莫迪上台之初,他曾经大力推动经济改革和开放,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市场3。他还亲自出访多个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领导人签订了数百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3。他甚至还推行了“废钞令”,以整顿贪腐和税收合理化3。


这些举措让外界看到了印度经济改革的决心和潜力。不少中国企业也抓住机遇,在印度投资建厂、开设分公司、发展用户等等。小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自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后,小米就迅速崛起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并且拓展了其他产品类别和服务领域2。小米还在印度建立了7家工厂,提供了20000多个工作岗位,对印度工业发展有巨大帮助,对印度工业发展有巨大帮助。小米的这些贡献,却换来了印度当局的没收和罚款。


其次,我们要明白,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敌意,其实是出于政治和战略的考量。近年来,印度和中国在边境、贸易、地缘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印度认为中国是其最大的威胁和竞争者,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对抗和遏制中国的措施,包括加强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战略合作,参与“印太战略”和“四方安全对话”,以及在南海、非洲等地与中国争夺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其实是一种政治信号和战略手段,旨在削弱中国在印度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向中国施压和报复。印度并不在乎外资的诚意和贡献,也不在乎自己经济的损失和后果,只在乎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战略目标。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敌视,其实也反映了印度自身的经济困境和心理失衡。印度虽然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印度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严重、社会治安混乱、教育医疗不足、民族宗教冲突频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度。而且,印度还面临着严重的疫情和环境灾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看到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嫉妒、恐惧、不满等情绪。印度可能认为中国企业是在“割韭菜”、“榨干”、“控制”印度市场和消费者,而不是在“帮助”、“贡献”、“合作”。因此,印度就想通过各种手段来“教训”、“惩罚”、“赶走”中国企业,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民族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敌视,并不是偶然或无理的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战略、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和逻辑。这也意味着,这种敌视并不容易改变或消除。因此,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要做好长期应对和抗争的准备,并且要有足够的风险和应急的能力。同时,中国企业也要积极寻求与印度当局和社会的沟通和理解,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展现出中国企业的诚意和责任。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印度市场保持竞争力和生存力,为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友好合作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印度   中国企业   小米   当局   中国   贡献   资产   战略   政治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