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值得记上一笔的历史功绩,张玉凤忆毛主席如何选定选接班人

“四人帮”要搞掉华国锋

毛泽东晚年选定华国锋当自己的接班人,并将他调到北京,进入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1976年4月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老干部是真心诚意地支持华国锋工作的。“四人帮”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在表面上也服从华国锋,甚至还有要拉华国锋入伙的打算,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是表现出服从华国锋领导的样子的。

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证明毛泽东在世时“四人帮”在表面上是服从华国锋的领导的:1976年7月,中央政治局为向党内高级干部通报毛泽东的病情问题发生了争吵,“四人帮”搞的通报材料稿上写有“毛主席健康好转,不久可以恢复工作”的字样,叶剑英、汪东兴等一些同志不同意这样写,认为这不是事实。双方发生了争论。华国锋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过了一阵,宣布散会,通报稿交给华国锋,由他签署,华国锋签署通报稿时,删去了“健康好转,可以恢复工作”的字样。华国锋删掉了“四人帮”强烈坚持要写上的这些字,可是“四人帮”并没有像过去对待其他高级领导干部那样不依不饶,追究下去,而是偃旗息鼓,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在毛泽东在世时,“四人帮”在表面上是拥华的。

但是,毛泽东逝世,情况就不一样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见此前拉华国锋入伙的打算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就下决心要把华国锋搞倒。当时,“四人帮”要把华国锋搞倒,采取了两种手段:一种手段是造华国锋不可信任的舆论。另一种手段是控制一部分权力,同时为自己上台造舆论。“四人帮”认为,华国锋在中央没有根基,人老实,魄力差,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搞掉华国锋,然后取而代之。

华国锋下了与“四人帮”斗争的决心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更不把华国锋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华国锋就是一个傀儡,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无用之人。他们不需要这个木偶,要动手搬掉他。于是,他们开始向华国锋直接发难了。

他们向华国锋发难,主要是通过两件事,一件事是篡改毛泽东的临终嘱咐。本来,毛泽东在1976年4月30日接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之后,亲笔给华国锋写的三个条子之一是:“照过去方针办。”对此,华国锋向中央政治局通报过。当时,毛泽东的病情日益发展,说话已经不方便,指示很少,又面临着在毛泽东之后谁来接班的问题,因此,对毛泽东那时的指示,中央政治局的人都很注意。“四人帮”对毛泽东写的条子,逐字研究过,心中自然非常清楚。

但是,他们却偏要把毛泽东写的“照过去方针办”,篡改为“按既定方针办”。这一篡改,等于把华国锋的解释权剥夺了,也就等于动摇了华国锋的接班人地位。另一件事是不同意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当华国锋提出要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张春桥率先向华国锋发难,他说,现在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只会对右派有利,不如出单篇。“四人帮”手下的亲信则攻击华国锋,说他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为了捞政治上的“稻草”。由于“四人帮”的刁难,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之事迟迟定不下来。作为一个大党大国的当家人,连出版一本书的事都定不下来,还能决定其他重大事项吗?

面对“四人帮”的挑战,华国锋当时有三种选择:一是,在“四人帮”的压力下,委曲求全,维持下去;二是与“四人帮”又斗争,又联合,最终与“四人帮”搞“权力再分配”,让给“四人帮”一部分权力;三是与“四人帮”进行坚决的斗争,彻底粉碎“四人帮”。对华国锋所面临的三种选择,叶剑英也估计到了。叶剑英希望华国锋选择最后一条路。所幸的是,华国锋真的选择了最后一条路。

但是,华国锋却不动声色。他在表面上对“四人帮”逆来顺受。“四人帮”篡改毛泽东临终嘱咐,华国锋并没有严厉追究,他只是在一份文件上把被“四人帮”篡改的文字加以注明。但是,“四人帮”却借口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加改正,还反诬华国锋篡改毛主席的指示。对此,华国锋没有和他们争论。“四人帮”阻挠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华国锋也没有与他们进行公开争论。他默默地忍耐着,同时密切注意“四人帮”的动向,心中有了对付他们的主意,就是依靠党中央内部的老同志,尤其是依靠掌握军权的叶剑英。华国锋十分清楚叶剑英在当时中国政局中的份量,也知道毛泽东在临终前让叶剑英辅佐自己,因此,他对叶剑英十分尊重。据时任叶剑英秘书的范硕回忆,华国锋刚刚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时,叶剑英提出要去看望华国锋。

华国锋得知后,表示要先去看望叶剑英,叶剑英说,你住得远,工作忙,还是我去看你。当叶剑英驱车到华国锋家里时,华国锋恭候在门口,亲自给叶剑英打开车门,迎接到房间里。谈话中,华国锋恭称叶剑英是“8亿人民的老帅,德高望重”,对叶剑英的话,华国锋都能听得进去。华国锋在依靠叶剑英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争取掌握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局权力的汪东兴的支持,他对汪东兴也十分尊重,很多重大问题,他都先征求汪东兴的意见。华国锋对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军区政委吴德也十分尊重,在工作中争取吴德的支持。

华国锋还特别争取在中央领导层中工作的工农出身的干部。他争取到了陈永贵、倪志福的支持。吴桂贤本来是跟着“四人帮”跑的,经过华国锋做工作,吴桂贤在支持“四人帮”问题上也开始徘徊起来,而且,她当时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正式表决时,没有表决权。这样,华国锋虽然表面上很平静,但在中央领导层中却逐渐争取到了多数支持者,壮大了自己的力量。1976年9月下旬,华国锋、李先念、吴德曾分析过当时中央政治局内的力量对比,认为拥护华国锋的人在政治局中已经占多数。华国锋还特别注意争取军队领导人的支持。除叶剑英外,他对许世友等其他军队高级领导人也十分尊重。此外,他还听从叶剑英关于不能搞第二武装的建议,在中央明确提出各地不许搞第二武装,这就使“四人帮”失去了掌握武装力量的“合法”性。

随后,主席又讲了一句,我也听不清楚。主席就要纸和笔,我扶着他,主席在纸上写道:“慢慢来,不要招(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

当时,主席写这三句话是答复华国锋同志汇报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后来传说:“照过去方针办”是“临终嘱咐”,“你办事,我放心”是指定接班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其实,类似的话主席不止一次地当面对周总理、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例如:小平同志推荐赵同志,万同志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铁道部长时,主席也十分赞扬,说:“很好。你办事,我放心。”

在1月21日、28日,毛泽东先是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然后又提议由华国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正式向全党下达这一决定。另外还宣布,由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这意味着毛泽东否定了张春桥当总理的可能性。

由华国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意味着毛泽东依然冷落了王洪文。

个子比张春桥高出一头,年纪比张春桥小四岁的华国锋,讲一口山西话,不是一个显山露水的人物。论政治手腕,论笔头口才,都不如张春桥。这个山西大汉突然冒了出来,使张春桥的总理梦又一枕黄粱,化为泡影!

华国锋这人,如同他写的颜体字那样,毕恭毕正。虽说他的字写得并不算好,却从不潦草。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他很晚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华国锋与中国共产党同一年诞生——1921年。因此,他可以说是“党的同龄人”。二十八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不过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他与毛泽东是两代人。

在上中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住着两个中共地下工作者。华国锋在那里看了一些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1938年,十七岁的华国锋离开家庭,上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0年,十九岁的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县,担任了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交城县在山西中部,太原西南,文峪河上游,是个山谷林密的地方。这一年,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华国锋担任了中共交城县委书记。不久,担任了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华政委”之称,便始于此时。

1949年8月,位于洞庭湖南岸的湘阳县城插上了红旗。随军南下的华国锋,被任命为这个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从此,华国锋在湖南工作了二十多年。

1952年,华国锋被调往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几个月后,提升为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湘潭专员。

1954年,华国锋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

当时,就连华国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书记那特殊的重要性——毛泽东正是湘潭县人!

1955年7月,当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之后,三十四岁的华国锋写了《克服右倾思想,积极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充分研究农村各阶层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三篇文章。这些带有故乡泥士芳香的文章,毛泽东读来颇感亲切,华国锋的名字第一次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路过湖南时,接见了留着平头、神态激动的华国锋。1955年10月,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特邀华国锋作为列席代表,在会上介绍湘潭地区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一个地委书记,能够在中共中央全会上讲话,是很不容易的了!经过这次会议,华国锋给毛泽东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是我的父母官哪!”毛泽东一句戏言,说得本来就很拘谨的华国锋,很不好意思起来。

“你是个老实人!”毛泽东又夸奖了一句。

华国锋回湖南之后,不久就升为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

1959年盛夏,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也就是第一次庐山会议)。6月下旬,毛泽东离开北京,途经长沙。当时,江青在杭州休养。毛泽东在长沙约见了华国锋。在谈话中,毛泽东透露了口风。想回故乡看看。华国锋立即安排了毛泽东的湘潭之行。

阔别故乡三十二载,毛泽东终于在1959年6月25日傍晚,回到湘潭韶山冲。毛泽东睡在家乡的硬板床上,思绪万千,哼成了那首著名的七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寂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大抵因为在故居见到挂在壁上的亡妻杨开慧的照片,触动了毛泽东对前妻贺子珍的思念。毛泽东上了庐山之后,派车把正在南昌闲居的贺子珍接上山。别离二十多年,毛泽东终于与贺子珍重逢。不料,消息走漏,江青闻风,从杭州打来长途电话,说是马上前来庐山。贺子珍才在山上住了一夜,便被毛泽东匆匆送下山了。

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猛烈地抨击了彭德怀。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也受到了牵连。周小舟是毛泽东的同乡,曾担任过毛泽东秘书。

毛泽东下山之后,亲自提名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

此后,毛泽东一到湖南,华国锋便陪伴在侧。毛泽东总是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1963年10月,华国锋带湖南干部到广东参观学习,写了《关于参观广东农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毛泽东看了,为之写了批示,号召全党克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错误思想。从此,确立了华国锋在湖南的稳固地位。

1968年4月8日,当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华国锋出任副主任。1969年,华国锋的名字,出现在中共九大的主席团名单之中,出现在九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名单之中。华国锋担任了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和斯诺谈话时,提及了华国锋。当斯诺的文章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后,华国锋第一次引起国外的注意。毛泽东是这样说的:“湖南省的人物也出来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任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人。”当时,华国锋不过四十九岁,当然算不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毛泽东所说的“老人”,显然是“老人马”的意思。

在林彪叛逃身亡之后,毛泽东不得不另选接班人。毛泽东在从上海调来王洪文的同时,也从长沙调来了华国锋。这时的华国锋,人在北京,但仍身兼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广州部队政委、湖南军区第一政委等职。

在公安部长谢富治于1972年病逝之后,华国锋被毛泽东提议担任这一职务。公安部长地位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从此,华国锋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1973年5月,当毛泽东正式表明选定王洪文为接班人、让王洪文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时候,毛泽东也把华国锋视为“后备”的接班人,与王洪文同时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在1973年8月的中共十大上,王洪文成为副主席,引人瞩目。华国锋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是不那么惹人显眼而已。

华国锋言语不多,不露锋芒。在北京,他唯一的靠山是毛泽东。他既与“四人帮”没有什么瓜葛,也与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没有什么交情。在中央政治局尖锐的斗争中,华国锋往往保持中立。他唯毛泽东之命是从。

张春桥和他的伙伴们费尽全力,终于扳倒了邓小平,毛泽东却把大权交给了华国锋。

挫败“四人帮”的夺权阴谋,毛泽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已经看出,江青和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正觊觎着中国的最高权力。虽然这一次毛泽东选定接班人,又一次采用了由他个人指定的这样并不恰当的方式。

四年前,就在毛泽东选定王洪文为接班人的时候,已考虑到华国锋。不过,当时他更倾向于王洪文。

1973年5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华国锋和王洪文同时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参加工作。

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王洪文当选为副主席,华国锋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4年冬,在“四人帮”组阁阴谋甚为活跃之时,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住了一百多天,充分表示了他对华国锋的信赖——当时华国锋兼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交城县   接班人   中央政治局   党中央   庐山   湘潭   地委   毛泽东选集   政委   功绩   湖南   北京   省委   中共   中央   历史   工作   华国锋   张玉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