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坛寺森林公园:“槐林五月雪,天香漫野飘”红坛寺的今世前生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五一”假期,看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是“人从众”的状态,我们没敢走远了,就回家乡的生态园——红坛寺森林公园游玩。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我们这里的人,从生到死能够吃一个土坯。”

我们小时候住的房子都是用土坯盖的,一个土坯长大约70多厘米,宽大约30多厘米,重量有七八十斤。

人为什么能够吃一个土坯呢?原来,是天长日久一日三餐,饭菜底都会有泥沙造成的。因为我们这里有一条河叫钩盘河,是黄河故道。(当年曹操曾经在这里打过仗的)

历史上这条河害多利少,洪水期最大洪水水面宽300米,径流量达到每秒20万立方米;干旱季节,河道内飞沙漫天,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曾经让靠地吃饭的当地农民,受尽了流沙之苦。

即使关闭窗户,流沙也会从窗缝里飞进来,特别是附近村落的人家,家里称得上一碗水半碗泥。

我们这里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孩子,小时候大都穿沙土裤;晚上用铁锨头热一些沙土,温度晾到适宜,给幼儿穿上,一宿拉尿没问题了,又干净又卫生。

卧病在床的瘫痪老人,也可以用烧热晾好的沙土;拉肚子、腰疼受寒,都可以用热沙土来缓解,比现在的纸尿裤强百倍,既不花钱也不污染环境,这或许是黄河故道给我们当地唯一的好处。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人民开始种植槐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形成了一片林海揽翠区,每年五一前后,槐花盛开,随着春风一阵阵甜香的槐花味沁人心脾,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有诗赞曰:“槐林五月雪,天香漫野飘”,公路两边也有很多放蜂的人家,甜香的槐花蜜也吸引着游人。

为什么叫红坛寺森林公园呢,红坛寺这个名称与建文帝有关。

传说,在我们城北七八公里处,有明太祖朱元璋赐建的三个村庄,名字分别叫风家、罗家和燕家,是明代三员偏将的姓氏,他们受朱元璋委托,预先在小城此处修筑洪传寺,以供建文帝出家避难所用。

太祖皇帝晚年,担心落难的子孙没有钱用,还派人运来十八船金银财宝,埋在通往洪传寺官道两旁。

并密诏风罗燕三员偏将永世居住在这里,以便暗中保护太孙。

这三个村庄都坐落在朱家河南岸,当地老百姓习惯统称风罗燕,传说朱家河是通往东海的大河,紧邻北岸的就是红坛寺。

明朝建文帝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

大势已去的建文帝想要自杀,少监王钺从奉先殿取来一个红箧,那是朱元璋临终前秘密留给建文帝的。

箧内有三张佛牒,一张应文、一张应能、一张应贤,袈裟、僧帽、僧鞋和剃刀齐全,几十锭黄金。

还附有一封密信:

应文从鬼门出京,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而行,而后转入洪传寺(红坛寺)……

于是,建文帝和贴身随从剃去头发,换上僧衣僧帽,拿着文牒,和翰林院编修程济等十人,一起逃出了京城。

他们按照红箧中书信的指点,来到小城北,在这里修建了红坛寺。

根据当地老人讲,红坛寺高大的寺门朝南,分为前后两院。

前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达摩殿,后院有方丈、法堂、禅堂和藏经阁。

门前有枝叶茂盛、三抱莫合的国槐,每月逢五排十,寺前有集市贸易。

人来人往、香火缭绕,一派繁盛景象。

历经了永乐、洪熙、宣德三十三年,僧侣们相继过世,其中有九位高僧埋在寺庙东北角,这就是传说的和尚坟。

到了正统五年,也就是公元1440年,应文对众僧说:“我是朱允炆,是建文皇帝。”

当地官府赶紧把他护送到京城,老太监吴亮看到了他左脚趾上的黑痣,确信是建文皇帝。

从此,宫中人都称他为老佛后寿终葬于西山,不树不封。

随着建文帝离开寺庙,红坛寺就日趋衰落。

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此地,看到红柱红墙的寺院位于一高高的土坛上,遂称洪传寺为“红坛寺”,并赐立“大明护国之碑”。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黄河改道、洪水肆虐,红坛寺消亡在战火和波涛中。

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成为人流如织的森林公园天然氧吧!

我是@昕暖草木盛​,欢迎路过的朋友留言交流支持[比心][比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森林公园   沙土   偏将   故道   土坯   京城   黄河   甜香   槐花   今世   前生   洪水   五月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