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庆帝拿捏梅执礼,满满的帝王心术,妥妥的职场教材

这是一场“语言艺术”的对决,全程高能,唯有通过“翻译”才能听懂每句话背后的含义;这是两位老戏骨疯狂飙戏的经典时刻,动作、表情乃至眼神都满满全是戏。

为什么要学习“语言艺术”?

领导说话,大多都是点到则止,更多的内容需要自行领会,需要从只言片语中提取有效信息,最起码我们也要知道领导的意图是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

人啊,可以装糊涂,但绝不能真糊涂。

梅执礼,时任京都府尹,审理范闲殴打郭保坤一案,为了讨好太子而明显偏向于郭保坤一方。掌管京畿重地,哪能如此行事,就算千百年来的惯例如此,也要分人,也要分情况。

而这一次,梅执礼偏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投靠了不该投靠的人!

然后,庆帝便亲自下令请来了梅执礼,不喝茶,喝蜜浆。

梅执礼:陛下

庆帝:坐吧

梅执礼:臣不敢,臣惶恐

庆帝:恭敬不如从命,坐,这不是在殿上,朕让你坐,你就坐

梅执礼:谢陛下

领导面前,该有的谦虚谨慎和虚伪客套一定要有,尤其是明知自己有错,领导即将给出批评的敏感时刻,这是尊敬,能够充分保证领导的存在感;这是态度,能够赢得主动,尽可能争取领导的谅解。

或许,有人会说,我的领导又不是庆帝,哪里需要如此谨慎?

不必如此唯唯诺诺,但该有的礼貌规矩还是要表现出来,领导眼里,桀骜不驯就是不懂事,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御前赐座,梅执礼惶恐,但庆帝的“糖豆”还在继续:

庆帝:你爱喝蜜浆

陛下重恩,臣感激涕零

行了,“糖豆”给完了,庆帝该抡起棍棒了:

庆帝:今日不论君臣,只算故交,记得初见之时,犹潜龙之时,看现在你也两鬓斑白了

什么叫两鬓斑白?

你老了!

领导说你老了,一般有着两层意思:要么,感谢你的辛苦付出;要么,你就自己识相点,主动请辞吧!

但到目前为止,庆帝还没有明确自己的意思,梅执礼就只能先顺着往下说,等待庆帝更多的暗示:

梅执礼:岁月追人,在所难免

你说我老了,那我就是老了,你就说你想干什么吧!

庆帝:诸多劳事,辛苦你了

听到这里,梅执礼暂时放下心来,原来是要感激我的辛苦付出,那我必须客套客套:

梅执礼:陛下,这是臣的本分,当年臣只是虚职一个,若不是陛下重信,哪,哪有今日

领导面前,固定场景有着固定的回应模式,领导说你辛苦,那就是分内之事;领导说你有功,那都是领导调度有方;领导说你委屈了,那都是为了大局,为了集体;领导刚来或者要走,再或者处在不稳状态的关键时刻,不管他说什么,你都要暗示领导:我是你的人,定会忠心耿耿。

可梅执礼明显会错了庆帝的意思,庆帝需要再给点暗示:

庆帝:你还记得

这句话,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不是领导夸你不忘恩情,而是明显反问语气,带有质问的意思:亏你还记得,没忘了是我提拔的你!

再看梅执礼,还是没能听出庆帝的“话里有话”,真就开始顺杆爬:

梅执礼:臣记得,陛下初登基时,人人都说京都府尹掌京畿诸事,历来都是皇室子弟兼任,若不是陛下独排众议,把这千斤重担交在臣的肩上,若不呕心沥血,怎么对得起君恩万一,这些年,做些事,一直是这个念头驱使,不敢懈怠

话,很漂亮,但曲解了领导的意思,话越漂亮就越会让领导生气,甚至会让领导怀疑你是故意为之,专门挑战领导的忍耐底线。

“语言艺术”之重要性、关键性,足见一斑,不学不行!

庆帝:往事历历,恍如昨日,朕总在想,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只可惜啊,事往往不从人愿

梅执礼:陛下,臣知罪

这一次,庆帝几乎挑明了自己的意思,梅执礼终于明白了,原来领导不是感念自己的辛苦,就是想让自己离开。

虽然尚不清楚领导为何这样说,但领导生气了,那就是自己错了,既然错了,那就赶紧认错,错在哪里并非关键,端正态度才是重点。

再看刘建义老师的表现:手指颤抖,表情惶恐,领导但凡有了翻脸的苗头,赶紧跪下认错,如此这般,既能彰显庆帝的积威甚重,更能表现“伴君如伴虎”的该有场景。

庆帝一瞧,你总算明白了我的意思,但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庆帝:聊着聊着天,怎么聊起罪来了,何罪之有啊

梅执礼:我不该审范闲

庆帝:有人递状,你作为京都府尹,当然该审

很明显,梅执礼的错,并不在于审理范闲!

梅执礼:公堂之上,太子驾到,臣乱用刑法,乱了分寸

庆帝:东宫驾前,你很难办,朕也能理解

同样,梅执礼于公堂上的摇摆表现,同样不是触怒庆帝的根本原因。

那么,梅执礼到底错在了哪里?

庆帝不再纠缠,决定直接点破:

庆帝:当年你就任之时,你的第一个奏章曾经写着,为臣最重要之道是

梅执礼:忠!陛下,老臣或许有昏庸无能,可我对陛下的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哪

完了,领导怀疑你的忠心了,这个罪名一旦落实,罢黜基本算是最轻的处罚,性命不保乃至株连家人都极有可能。

梅执礼当然不肯承认,庆帝继续蹂躏:

庆帝:梅执礼,我听说你有看面相知祸福的本事

梅执礼:不

庆帝:来,给朕看看

梅执礼:我,这,这

庆帝: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将至

庆帝脸上虽然带着笑,但这句话的杀意满满,原因在于梅执礼压根就没法回答:

不看吧,这是抗旨,死罪;

看了吧,没有别的答案,只能回答万寿无疆,可一旦给出万寿无疆的回答,你就落入了庆帝的圈套。

什么圈套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庆帝:朕若死,你投靠东宫还来得及,做个三朝元老,也算是一段佳话

既然朕是万寿无疆,太子继位的希望尚且渺茫,那你为何还急着投靠太子呢?

好在,梅执礼装了糊涂,用惶恐和不解搪塞了庆帝的相面要求,等到庆帝挑明了话题,再赶紧解释:

梅执礼:陛下呀,老臣对陛下一片赤诚啊,绝无此事

奈何,“忠心”这件事,但凡掺杂了“疑心”,便会彻底失去味道,仅靠“解释”恐怕不能挽回。

不再忠心,领导当然不会再用,关键是领导会如何处理不能再用的人。

庆帝:东宫抓滕梓荆,是不是你派督抚调查的地址,是不是你派班头抓的人,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朕听信了传言,朕应该给你赔不是

一句话,杀人诛心!

梅执礼不敢承认自己投靠了东宫,但庆帝的这句话压根就无解,因为梅执礼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继续不承认,让领导变成一个听信谗言的昏君,让领导给你认错!

要么,承认错误,甘领死罪!

梅执礼还能怎么选?

别说梅执礼真就投靠了东宫,就算梅执礼被冤枉了,他也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维护庆帝。

啥也别说了,低头认罪吧:

梅执礼:陛下,臣知罪,臣罪该万死,臣愿领国法

只是,梅执礼到底是老臣,国法处置,恐将伤害其他老臣的感情,更会严重影响庆帝的正面形象,那就只能变通一下:

庆帝:作为老臣,如果用国法治你,岂不是朕薄情寡义

梅执礼:臣明白了

庆帝:明白什么呀

梅执礼:今日臣回府,大概会失足落井,只是此事家中人一概不知,还请求陛下宽容啊

你不得不承认,梅执礼是懂事的,懂得牺牲自己,成全领导,可就算是失足落井,坊间舆论仍会认定这是庆帝逼迫,庆帝会不会同意呢?

杀人算什么,诛心才是上策,来看看庆帝的巅峰操作:

庆帝:好了,好了,蜜浆还没喝呢

梅执礼:陛......

庆帝:不要怕,朕陪你喝

梅执礼已经认定这杯蜜浆有毒,万念俱灰,颤抖饮下,然后惊恐做好了万剑穿肠的准备。

只是,等到梅执礼认定自己性命休矣,庆帝一个“陪你喝”的操作,又将梅执礼拉了回来,从绝望到希望,只是一瞬间而已。

先退一下,才能跨出更大的一步!

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道!

想让别人知道你好,一直对他好并非最佳选择,先让他落于深渊,再扔给他一条救命的绳子,你就是他认定的好人,再难撼动。

当然,庆帝的绳子还没扔完,他还有后续的操作:

庆帝:梅执礼,朕还是念老臣的情分的,回去不要跳井,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还乡,明天不要起得太早,朕保你荣归故里,平安一生

梅执礼:谢陛下宽仁,老臣悔已晚矣,只求陛下保重龙体

只是,等到梅执礼离开以后,我们再来听听庆帝的安排:

庆帝:让鉴查院盯着这个梅执礼,在他回乡的路上,做成马匪截杀吧

按照正常理解,让梅执礼死于马匪截杀,既能维护庆帝的正面形象,又能惩戒不忠于自己的臣属,还能借机敲打太子,这种方式似乎最为理想。

但梅执礼真就死于马匪截杀吗?

请注意庆帝最后的交代:明天不要起得太早!

杀都要杀了,这句交代是不是有些突兀?

而且,梅执礼离开的时候,一脸轻松,很明显就是听懂了庆帝的暗示。

那么,这句“明天不要起得太早”到底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下太子得到消息的时间:

太子:这么早,找我有什么急事吗

侍女:殿下恕罪,我一早便在此候着,怕惊扰殿下,长公主让我告知殿下,昨日梅大人告病求辞了,在回乡的路上被当作马匪截杀,长公主认为此事是陛下

这么早,梅执礼还没起床呢;这么早,被马匪截杀的人只能是替身;但敲打太子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惩戒不忠之臣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不杀能有杀之效果,何必再造杀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京畿   京都   府尹   万寿无疆   东宫   老臣   心术   殿下   客套   陛下   余年   忠心   惶恐   帝王   太子   暗示   辛苦   教材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