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城区凤山街道“红色巷长”,拉近党群“邻”距离

近年来,汕尾市城区各级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群众“身边小事”精准发力,创新提出“红色巷长”“红色楼长”工作做法,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2021年底,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凤翔社区组建第一批“红色巷长”队伍。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凤山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逐步完善了“红色巷长”推选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办法,把社会力量、社区力量、居民力量紧密融合,“邻里党建”更加深入,党群“邻距离”持续拉近。

“红色巷长”从何处来、要怎么选?为把好“源头关”,凤山街道制定《“红色巷长”推选工作初步方案》,对推荐人选基本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划分前期筹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验收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确保选出的“红色巷长”在政治上靠得住、在工作上有本事、在群众中有威信。

按照一年一聘的工作原则,每年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推选出30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能干事、肯干事的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担任“红色巷长”,认领包干30条巷道,实现社区巷道和“红色巷长”一一匹配。自2023年凤翔社区“红色巷长”聘任以来,已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服务群众活动30余次,解决居民身边急事难事16件。

“红色巷长”要做何事、要如何做?凤山街道制定《“红色巷长”培训工作初步方案》,探索实行“专家库+社区(村)人才+本土导师团”的培育模式,邀请各领域专家授课的同时,从基层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和社工队伍中挖掘骨干力量作为培训师资,着重讲授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等“实用性”本领,有效破解“红色巷长”的“本领恐慌”。

同时,完善定期走访服务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化解制度、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定期交流工作制度,在每条巷道设立公示牌,为“红色巷长”亮出身份。长期以来,推动“红色巷长”发挥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环境监管员、困难纾解员、群众服务员等“五员”职责,发挥其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及时掌握群众困难诉求,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红色巷长”如何管、谁来管?凤山街道出台《“红色巷长”管理办法》,将工作成效的“打分权”“评价权”还给社区居民,每月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大会,由“红色巷长”向居民代表汇报当月开展工作情况,社区“两委”干部和居民代表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分,党群互动更接地气、社区工作更有“烟火气”。

同时,对群众一致认可、工作突出的优秀巷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优先推荐优秀巷长参与各级各类评先评优活动,大大提高了“红色巷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南方+记者】彭骏

【通讯员】汕区组宣

【作者】 彭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凤山   党群   汕尾市   凤翔   汕尾   街道   红色   巷道   工作制度   党建   基层   居民   群众   城区   距离   力量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