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两句】
高股息率股票能不能投资?分析这个问题,要回到股息率的定义上:股息率=每股分红/每股股价。
周少杰
又到年报分红季,一些高股息率股票备受关注。从分配预案看,煤炭股大多以高于7%的股息率居前,其次是银行股,普遍高于4%,比一年期定存利率还高。市场中有一种说法——“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背后的逻辑是投资高股息率的股票既保本,收益也高于存款。
看似合理,其实不然。
一个典型例子,前两年股息率居前的钢铁股,今年就没上榜了。某家钢铁上市公司前两年每年都是10%以上的股息率,市场趋之若鹜,但今年突然宣布不分红了,市场一片哗然。
道理很简单,去年煤炭等能源价格涨上去了,导致钢铁厂成本上升,就不赚钱了,自然也拿不出钱来分红。钢铁、煤炭都是强周期行业,往往会在周期顶部采取高分红,因为公司自己也知道,如果在周期顶部拿着好不容易赚到的利润去扩产能,那么等到周期下行的时候,产能就会出现过剩,导致大额亏损,因此,赚了钱分掉才是最好选择。
这时候,股息率高反而意味着离周期顶部不远,冲进去大概率是要买在山顶。比如,某家海运公司今年股息率超过12%,前脚才公布完分红,后脚即披露一季报: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七成。
周期股涨涨跌跌,倒也还好,买在山顶站岗了大不了就选择躺平,只要公司不退市,总有回本的希望。但是,有一种“高股息率”陷阱可能会让投资者血本无归,需要擦亮眼睛。
前两年,很多民营地产公司出现在高股息率排行榜上,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少地产公司都爆雷了。如果翻看这些公司财报,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高负债率。为什么明明已经负债累累了,公司还慷慨分红呢?这是因为,前些年上市公司再融资有现金分红比例的要求,这些高负债公司正是为了满足再融资条件,忍痛割爱拿出现金来“回报”股东,实则是“拆东墙补西墙”。
相比之下,年年高股息率的银行股才是真“保本”。四大行自不必说,每年都稳定分行,股息率基本在4%以上,奈何股价就是涨不上去,如果长期持有,可以近似当作永续债投资。多年前,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说过“银行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的金句,诚不我欺。
然而,现在语境不同了。银行是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四大行和较大规模的股份行或许还能穿越周期,维持基本稳定的分红政策。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和近年密集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抗风险能力相对要弱些,受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影响更大,且中小微客户占比可能更高些,坏账风险自然要高于大银行,但受累于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偏低,高股息率能否长期维持尚待观察。
高股息率股票能不能投资呢?分析这个问题,要回到股息率的定义上:股息率=每股分红/每股股价。
在这个公式中,分红是由上市公司确定的,分红的多寡是由公司实现净利润决定的;股价是由市场确定的,股价高低体现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那么,把分红率=每股分红/每股净利润、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净利润两个公式代入股息率公式中,可以看到,股息率本质上是分红率与市盈率倒数的乘积。
因此,高股息率的本质是上市公司拿出大比例的净利润来分红,且公司股价处于低估值状态。理解到这一步,投资者就不能简简单单看哪只股票股息率高就闭着眼睛买入了,而是要分析公司现阶段的分红率能否维持,换言之,公司能否长期维持现阶段分红政策并保持现阶段的盈利水平;以及,要分析公司为何处于低估值状态,是否市场已经真实反映了公司的实际价值。
如果做到这两步,那距离巴菲特说的“像企业家一般长期经营和投资一家企业”的标准就不远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新时间:2024-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