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中国驻法大使发言,引西方国家集体围攻,马克龙表态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清影

编辑| 清影

近日,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采访中的发言,引起热议并引发西方国家的集体围攻,马克龙也表态。

他们极其愤怒,已有八十名欧洲议员联名要求法国驱逐卢沙野大使,这是为何?

卢大使的立场有何历史来源?

早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爆发的时候,西方集团就一直想要得到,中国对克里米亚归属问题的正面回应,但是中国在面对国际上的该类事件时,一般都是中立态度。

4月21日,卢沙野大使在接受法国主持人采访时,被问及如何看待克里米亚的归属。

卢大使指出克里米亚问题很复杂,不能随意地说应该归于哪一方,涉及到很多历史因素,不能孤立的评价。

对于这个说法,法国主持人似乎并不认可,他认为按照国际法来看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

其实中国在这两国冲突的问题上通常是“不站队”的态度,但西方总是想要改变我国的立场。

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很不错,所以他们就想通过引导中国“站队”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逼着俄罗斯放弃克里米亚。

卢大使显然也是注意到了他们的意图,很巧妙的回答了很多陷阱式提问。

卢大使的采访视频播出后,诸多西方国家不淡定了,他们群起而攻之,强烈反对卢大使的言论。

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说:“我认为外交官不应该使用这种语言。”指责卢大使言语不当。

原来,卢大使在节目中指出,现在国际上没有具体的协议直接认定,前苏联各国家的主权地位的。

此发言一出,以法国为首,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其他多个欧洲国家外交部,对卢大使的发言内容开始进行抨击,西方媒体也因此发表了很多针对卢大使的报道。

更是有几十名欧洲议员要求立即将中国驻法国大使定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并要求法国方面驱逐卢大使。

根据各国的反应来看,最恼怒的主要是波罗的海三国。他们都已经宣布召见中国大使,可以预计这几个国家接下来还会继续针对这次问题发表看法。

波罗的海三国有何战略地位?为何如此受重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了。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他们加在一起也就17.4万平方公里,与我们的一个省份差不多,但人口还没有一个省的人口多。

波罗的海三国周边是芬兰、俄国、波兰等国。无论是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还是说与其他国家的实力相比,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小国。

可能就是因为自身实力的问题,这三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一直处于弱势。爱沙尼亚在一定程度上与芬兰接近,所以他们一直想进北欧,但是北欧五国并不看重。

根据记载显示,拉脱维亚的独立时间并不长,曾经被俄国长期控制,直到前苏联解体才恢复独立。

历史上这三个国家就一直在遭受强势国家的争夺。后来被俄国控制,当地的百姓就被强制要求接受东正教。

由于之前欧洲地区的宗教思想已经在这三个国家根深蒂固了,当地的百姓们普遍倾向于新教。

所以当俄国人介入开始宣扬东正教的时候,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无法接受。

而且俄国人会强迫他们在寒冬里跳河洗澡,限制他们,实施暴力,引起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自然就有很多人表示抗议。

俄国人的应对办法就是使用暴力,这让他们又对俄国不满至极。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想独立,俄国对此也很反感。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帝国覆灭。于是之前受到沙俄压制的国家开始振作起来,寻求独立。

1918年,德军进入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全部沦陷。当时的苏俄内部问题很多,没有实力继续与德军僵持,于是被迫将这三个国家的领土分给了德国。

之后德国投降,苏联想要再次占领波罗的海三国,但是波罗的海三国已经觉醒,不再愿意被纳入苏联版图。

于是,爱沙尼亚组织队伍与苏联对抗,双方僵持了近十年,苏联也终于妥协了,承认了他的独立地位。

而立陶宛一方立场不够坚定,在共产主义与资产阶级共和国之间徘徊。

拉脱维亚相比较于这两个国家来说更稳定一些,从1918年开始独立,一直到二战前都没有过大的变动。

由于波罗的海三国是去往西欧的重要通道,所以俄国很看重这个区域。不管革命前的俄国还是革命后的俄国,他们对波罗的海的掌控都有一种执念。

很快机会来了,1939年苏德两国签订了划分各自区域的条约,将这三个国家以及波兰和芬兰划给苏联。

但是德国转身就攻打了波兰,几周后苏联也入侵了波兰东部。随后,苏联要求在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境内设立苏联的军事基地。

虽然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都表示了同意,但是芬兰的实际做法并没有令苏联满意。

因为芬兰看穿了苏联的野心,认为对方就是打算在当地建立好军事基地以后就开始吞并他们。

果不其然,1940年,苏联采取了行动,控制住了爱沙尼亚的局势。可短短一年后,德国对苏联发起战争,接着顺势攻占了波罗的海三国。

二战法西斯战败,德国之后丧失了这三个国家的管制权,于是陆陆续续独立出来。

之后,苏联在“美苏冷战”中落入下风,自顾不暇,1991年3月,立陶宛恢复了独立。12月,苏联正式解体,此时波罗的海三国也已纷纷独立出来。

因为波罗的海三国的实力问题,他们无法保证国家安全,所以苏联解体后,他们迅速加入了北约,没过多久又加入了欧盟,生怕再次被俄罗斯吞并了。

军事上,他们所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打不过俄军。所以他们对于攻打反抗俄军也是没有底气的,基本上都是依靠美国。

经济上主要依靠欧盟,这三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也是在加入了欧盟后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要依靠西方国家,这也是为什么这三个国家,在一些外交态度上总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差不多的。

当初苏联解体,十一个国家签订了协议成立了独联体。但是这三个国家并没有参与,所以说卢大使的观点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说的都是事实,有些国家觉得不对就是因为说中真相不愿意承认。

但是这些国家并不能对中国造成威胁,也不会影响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往来。

对于卢大使的言论,欧洲各国多不认同,那我们国内又是什么看法,什么立场?

卢大使之所以说克里米亚归于俄罗斯,是因为早在1783年的时候它就是俄罗斯的领土。

只是在1954年至2014年间划归乌克兰,将这段时间减去,俄罗斯统治克里米亚已经180年。

当初克里米亚入俄,我们中国也并没有明确表态,但这不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发展“新时代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所以是否认可克里米亚的地位,与中俄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并无联系,就不存在所谓的“拉偏架”。

关于苏联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主权问题,卢大使认为因为缺少国际法的决议。

1991年,前苏联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签订《别洛韦日协定》宣告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组成。

后来其他国家跟着效仿,八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订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这两个协议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国际协议的色彩。后来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纷纷加入了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本身就意味着成为了独立国家,享有独立的主权。

在这些国家独立后,我们与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都建立了关系,特别是与俄罗斯。

从历史上来看,这15个前苏联国家的独立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的,我们中国自然也是承认和尊重的。

卢大使的发言也仅仅是从具体决议为出发点,国际上也确实未对争议内容做约定。

同样的,也希望西方国家可以尊重历史,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有所借鉴的内容才是更有说服力的。

现在西方国家群体围攻卢大使,包括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像立陶宛的外长就非常不客气的说中国在调解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就是在“拉偏架”,站在俄罗斯一边。

虽然说卢大使发表了个人观点,但此时西方国家围攻他真的只是在针对他一个人吗?

显然不是,他们是冲着中国的。

西方媒体还用一些“战狼中国”、“俄罗斯的坚定盟友中国”等,带有政治偏见的言论攻击中国,这点我们是不能够允许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他们攻击卢大使并不是在攻击一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外交官群体,也是在攻击一个国家。

不管怎么样,在中西竞争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局部事件和意外事件,就比如这次的卢大使言论争议的事。我们应当做到的就是坚定自己的立场。

我国外交部的发言,足以看出,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寻求共赢的国家。

关于中国政府对于前苏联共和国,包括乌克兰危机,我们的官方立场是什么?

在毛宁发言人的发言中就已经明了。她说了三点:

第一,我们中国始终按照联合国宪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涉及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争议,我们是最早承认他们独立的国家之一。而且与他们绝大部分建立了友好关系。

第三,关于乌克兰危机与卢大使所发表的争议言论没有关联,西方媒体不要攀扯。

在中国政府发布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主张中,是有关于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的阐述的。

卢大使就乌克兰问题发表的言论并非政治声明,而是发表的个人观点,本不应当受到过度解释,但是却引起了深度发酵。

近些年,我们国家确实出现过一些有个性的外交官员,发表一些所谓的“出格言论”。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还有就是本文中的卢沙野大使。

他们的个别言论在西方社会,或者我们国内都引发过讨论,但这个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发言就是错误的,应该放在整个发言背景下去看待。

特别是现在中国处在中美激烈博弈和竞争,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步步紧逼、层层施压的状态下,我们也不能做“软柿子”任人拿捏。

这次的采访节目是一场直播且长达一个小时,该主持人问了很多问题,并且还带有主观偏见设置一些陷阱问题。

比如他们认为中国就是俄罗斯的盟友,在一边倒的支持俄罗斯等等先入为主的偏见,“审问”我们的中国大使。

在这样的语境下,卢大使哪怕是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也合乎情理。

而且这句话只是这段采访中的一小段话,如果孤立的来看是不太严谨的,但是放在整段发言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符合中国的立场。

卢沙野大使的观点完全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这个事件也反映出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冲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接下来要做的还是维护好和欧洲大国的关系,和俄罗斯的合作也不能受影响。

对于一些对中国持不友好态度的国家,中国也不会惧怕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克里米亚   波罗的海   爱沙尼亚   立陶宛   大使   俄国   乌克兰   芬兰   苏联   群起而攻之   俄罗斯   法国   前苏联   中国   集体   独立   国家   马克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