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有力 多家机构上调全年预期增速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从4月中旬开始,伴随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商务部等部门各项经济数据的出炉,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进一步明朗。

在各项数据中,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此举也让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预期增速进行了调整。

惠誉博华在最新的评估预测中,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至5.8%,此前这一预测值为5.0%。惠誉认为,2022年四季度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排除基数影响因素,中国经济在2023年的增长将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同一时间,摩根大通也把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6%上调至6.4%,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复苏的预期给出乐观预判。

受国际市场看多影响,一季度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衔尾相随、靠前发力的效应逐渐凸显,这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复苏有力的佐证。

最终消费大增

今年以来消费回升态势明显,尤其是服务业的回暖,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服务业PMI指数从2022年12月的39.4%一路升高至3月份的 56.9%。

从行业看,3月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60%,表明近期居民消费和商旅出行意愿增强,受此带动,相关行业市场的活跃度也回升迅速。

而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为58.5%,高于上月3.8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释放继续加快,这表明企业对市场预期持续看好。

惠誉博华分析师常海中认为,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服务业与综合PMI三大指数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反映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经平滑处理后的制造业PMI与服务业PMI当前仍在周期底部区域运行,这表明未来商业景气有望持续提升,并向更多行业与领域渐次扩散,预计经济复苏进程也会持续加快。”常海中对此分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为此预判提供了更多佐证。

数据显示,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GDP同比增长1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GDP增长11.2%,建筑业GDP增长6.7%,远高于整体GDP增速。

此外,伴随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显效,市场需求转暖,产业链、供应链的加快恢复,使得工业生产积极向好。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

惠誉傅华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6.6%,较去年全年大幅提高,并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

“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外贸复苏超预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对正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意义重大。摩根大通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给出的乐观预判似乎也基于此。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称,一季度中国经济活动强劲反弹,得益于与旅游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业显著反弹、前期宏观政策支持,以及强于预期的出口表现。在他看来,虽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略低于预期,但增长步伐仍然稳固。

除摩根大通外,野村国际(香港)、瑞银、花旗也在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后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对投资者来说,中国经济全面回暖,或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从外贸进出口数据看,今年以来,伴随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推进,生产和需求逐步改善,外贸进出口呈现逐月向好的态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4万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8218.3亿元,同比增长0.5%;进口2047.1亿元,同比下降7.1%。

其中3月进出口总值542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32%,不仅如此,3月的数据还结束了此前连续五个月的下降态势,这远超市场此前的预期。

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6.46万亿元,同比增长7.9%。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8%。

对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出口1.34万亿元、1.11万亿元、5464.1亿元和5284.6亿元。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我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常海中表示,虽然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中国外贸表现超出预期,但我们仍需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保持谨慎。“从我们的观察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利率高企、需求下降带来的外需走弱,未来仍是制约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地缘政治导致的产业链、订单转移也是一项重要的扰动因素。”常海中分析。

根据WTO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去年。

对此,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形成了直接冲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且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经济   海关总署   东盟   国家统计局   基数   中国   态势   服务业   此前   进出口   外贸   我国   机构   数据   经济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