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美翻了!神秘勤劳的渔女,“海上和平女神”

泉州 | 美翻了!神秘勤劳的渔女泉州 |美翻了!神秘勤劳的渔女

系列2:“海上和平女神”

01

蟳蜅女——人人头上都带花

今生戴花,来世漂亮”


在泉州所有跟“海”有关的故事里,
我对蟳蜅村的 “头上花园”

最感兴趣

当红演员赵丽颖在泉州拍摄的闽南文化大片,随着泉州的旅游爆火,蟳埔簪花的文化也浮出了历史的水面,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赶来get丽颖同款簪花围,这里瞬间成了旅游者的打卡胜地。

蟳蜅女服饰独特,她们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中间插上一朵新鲜的菊花,周边还有几朵小花。簪花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据说除了有审美之外,还有避邪的象征意义。



从孩童起,蟳蜅女就把秀发留长,成年后盘于脑后,梳成圆髻,再穿上一支“骨髻”,搭配应季的小朵鲜花扎成整齐的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圈在脑后,俗称“簪花圈”,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争奇斗艳。

蟳蜅女的名称很多,现在人们都称她们为“蟳蜅阿姨”。蟳蜅女十分勤劳,她们起早摸黑参与近海捕鱼和养殖作业;在家织网、带孩子、敲蚵、开蚵,还长年在泉州市区走街串巷贩卖海产品。所以现在人们只要一听到“蟳蜅阿姨”就知道是卖海鲜的。蟳蜅阿姨变成了卖海鲜的“商标”了。

蟳蜅人居住的房子,人们称之为“蚵壳厝”。房子的墙壁由“蚝壳”砌成,既美观又牢固,又有隔热作用。它成为蟳蜅的一大特色。

至于“蚝壳”的缘由,有这么一种说法: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年代的重要港口。当年,载满丝绸和瓷器的商船,从这里起航到达南洋各地,返航时,船员们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上船压舵,进港后便把载回的蚵壳放在蟳蜅海边,久而久之,蚵壳堆积如山,成为蟳蜅人建房子的材料之一。

蚵壳厝,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宝库。

蟳蜅村不仅是著名的渔村,还是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许多古建筑、古寺庙;蟳蜅村还有各种民间节日祭祀,最为热闹的是传统妈祖天香巡境。巡境当天,妈祖官庙彩旗飘飘,蟳蜅村装扮一新,村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贺节日,奶奶腰鼓队、娘伞鼓、民俗舞蹈增添了节日气氛;蟳蜅女集体盛装出行,盘头插花成为移动的花海


这里的海泥是深色
当浔埔女把浪漫和春天戴在头上
你闻
二月的春风里全是希望

02

惠安女——海的女儿

惠安女服饰

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脐,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惠安女子》舒婷

歌颂了惠安女的品格。惠安女修建惠女水库,开垦大竹岛,修建大炸避风港,充当海防女民兵,惠安女在一系列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精神就是惠女精神,惠女精神名扬海内外,展示了惠安妇女的群体风采,已成为全社会拥有和传承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艺术家笔下的惠安女形象

人们习惯于把女性和水联系在一起,女人的智慧和灵气都近于水。惠安女更多了一层石质的坚硬和沉稳,执著坚定的男子气概。如今回头再看这闽南乡村道上的惠安抬石女子,却是另一种风情。在这里,海水和石的矛盾对立且和谐,两种不同的质的结合创造出新的美感,坚定和婉丽,刚强和柔和,形成海边最美的风景。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泉州   妈祖   勤劳   惠安   闽南   脑后   海上   女神   阿姨   海边   和平   神秘   精神   服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