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集体出游

1961年夏天,哈尔滨啤酒厂工会组织职工们外出游玩了一天,当时母亲玩得很高兴,她简单记述了这次出游的过程,她写道: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1961年7月份,厂工会组织职工们外出游玩了一天,这也算是一次集体出游,职工们都特别高兴。我们这些姑娘们都换上了漂亮的衣服,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厂里的汽车。

集体出游,女职工们兴高采烈(图片源自网络)

不一会儿,汽车开过来了。厂里食堂还给大家准备了午饭,早已提前装在车上了。

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坐着汽车,先去南岗(读“杠”声)逛了一会儿,然后又去了道里,最后去了兆麟公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兆麟公园大门(图片源自网络)

兆麟公园里花草树木很多,还有鱼池,空气里弥漫着花香。我们这些姑娘们都高兴地跑到花丛里去拍照。我和小张还拍了一张合影。小张叫张淑媛,也是河北人,她来啤酒厂比我晚半年,我们俩的关系非常好。

1961年6月25日,母亲(右,17岁)与河北老乡张淑媛摄于哈尔滨兆麟公园

公园里的景色特别美,我们玩得也非常开心。到了中午时分,厂领导带人把午饭给我们从车里拿来。午饭是馒头和汽水,大家坐在地上,咬一口馒头喝一口汽水,当时觉得特别满足。

在公园里野餐(图片源自网络)

吃完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大家又四处去玩,几乎把偌大的公园都绕遍了。最后,厂领导看大家玩得差不多了,就招呼大家上车回厂里。

这次集体出游,人很多,也很热闹,大家说说笑笑地,可真开心啊!

——看得出来,这次集体出游,母亲玩得非常高兴。

美丽的兆麟公园(图片源自网络)

母亲在兆麟公园游玩时拍的照片我很熟悉。从我记事起,姥姥家的北墙上就挂着一个老式的相框子,里面镶嵌的大多是母亲在哈尔滨时的照片。紧靠北墙的是一个深红颜色的香樟木柜子,紧靠着柜子的是一条长板凳。我小时候经常爬上板凳,再爬到柜子上,然后跪在柜子的上面看母亲的那些照片。因为那时的照片不像现在的这么大,必须离近了才能看得更清楚些。这些照片中有几张就是在花丛里或是花树旁边拍摄的,有两人合影,也有多人合影。母亲所说的和那个叫张淑媛的阿姨的合影也应该在这些照片里面。每张照片上,母亲都笑得很开心,笑得很美。

1961年6月25日,母亲(后排左二,17岁)与哈尔滨啤酒厂的姐妹们摄于兆麟公园

母亲自1962年8月6日离开了哈尔滨后,就一直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结婚生子,操持家务,也就没有那份心情,当然也没有那份闲钱和时间去逛公园了。再说,那个时候母亲连县城一年都不见得去一次,而县城里是没有公园的。

1997年暑假,我和妻子去唐山师范学院进修,为了看护我女儿,母亲(53岁)与我们同去唐山

1997年夏天,我和妻子去唐山进修学习,而女儿出生只有几个月,母亲到唐山为我们看孩子。利用这个机会,我带母亲去唐山凤凰山公园转了转,还为母亲拍了几张照片,母亲很高兴。

1997年夏,母亲(53岁)摄于唐山凤凰山公园

后来我和哥哥的日子都过好了,也都买了汽车,也常拉着父母到周边一些地方转一转,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山海关、天津等地。我们也几次提出,开车带母亲去哈尔滨看一看,故地重游。但母亲坚决不去,她说太远了,而且自己腿脚也不好,已经走不动了。母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我感觉她还是怕我们花钱,怕耽误我们的工作,觉得自己太累赘,很麻烦。唉,中国的父母啊,任何时候都是为子女着想,省吃俭用,心疼花钱,无私付出。

2015年7月,我和哥哥陪母亲(71岁)去秦皇岛集发观光园游玩,母亲与哥哥合影。

其实,母亲是一个爱说爱笑,喜欢热闹,也挺时尚的一个人。

我记得小时候,冬天地里也没有什么农活了,生产队长就安排妇女们在生产队的大院里剥花生,准备来年的花生种子。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经常跟着自己的妈妈去玩。说是去玩,其实是为了能偷点公家的花生吃,那个时候穷啊,能吃到一把花生就已经很满足了。妈妈们也偷偷地给自己的孩子往兜里装。妈妈们都坐在草墩子上或小板凳上,面前放着一个大簸箕,边说笑边地剥花生。我记得母亲当时是最爱说笑的一个人,她常常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母亲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这是她60多岁时照片

小时候,母亲也常带我们去附近的村庄看电影、看评剧、看扭秧歌的,看变戏法耍杂技的,有时也去听大鼓书。她六十多岁时,还迷恋上了扭秧歌,每天晚上穿上戏服,甚至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去扭秧歌了。但后来她腿脚也不行了,再也扭不了秧歌了。

60多岁时,母亲喜欢上了扭秧歌,这是当时她与孙子、孙女在院子里扭秧歌

母亲也是一个爱追潮流的人。那个时候缝纫机刚在农村出现,我母亲就托我姨夫找关系买了一台,是上海出的蝴蝶牌缝纫机,是当时最好的牌子,当然价格也最贵。在前面我也说过,母亲手巧,会裁剪衣服。有了缝纫机,她给我和哥哥做的衣服的款式就更新颖了。

我家的蝴蝶牌缝纫机至今还有(图片源自网络)

前几年,我给母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回家时就教教她怎么使用。过了一段时间,她就会用了,能通过微信与我们视频聊天,会发朋友圈,还能点赞、写评论,天天看快手、抖音,听喜马拉雅,有时还能利用小程序制作一个小视频。现在母亲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了。

2023年春节,因新冠疫情,我和哥哥都没敢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母亲在正月初一的早晨通过微信发来的新春祝福

母亲虽然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她却很少去别人家串门。她年轻时候下地劳动,忙活家务,可能也没有什么闲工夫去串门子拉家常。到了晚年,干不动地里的农活了,父母就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种了。这样母亲就比较清闲了,但是她还是不喜欢到别人家里去串门。她更多的时间是和父亲在院子里种菜养花,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三顿饭也从不糊弄。冬天的时候,她忙完地下的活计,就喜欢坐在大炕上看电视,现在也常摆弄手机。

到了晚年,父母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养花

在我看来,父母的晚年生活挺单调寂寞的,我曾建议母亲也学学玩纸牌、打麻将什么的,也和老头老太太们坐在一起玩一玩,小赌怡情嘛。但母亲说,她从小就看到我姥姥和姥爷玩牌赌博,不仅常常耽误家里的活,而且赢了高兴,输了就生气打架,她都看够了,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暗暗告诫自己,绝不沾赌博的边儿。而且母亲对我和哥哥管教也很严,根本不允许我们沾染赌博的恶习。

2017年春节,母亲(73岁)与我和哥哥(右)合影

当然,母亲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倒挺喜欢赶集的,集市就在四里地外的镇子上,到了集日,她常和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去集市上逛逛。有时候还会把院子里出产的东西拉到集市上卖掉。在集市上,母亲很会讨价还价,她会买东西,也会卖东西,挺有意思的,让人看了都想笑。

2017年7月,母亲(73岁)摄于秦皇岛集发观光园

母亲好干净,每天都要把屋里屋外收拾一遍,炕上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的,每天早晨都要把柜子厨子擦拭一遍,把院子弄得既干净又生机勃勃。忙完这些活儿以后,母亲也时常拎着爸爸给她做的小马扎,在院门口坐一会儿,与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不时地打个招呼。

母亲每天都要把火炕上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的

有时我开车回家,远远望见母亲在家门口坐着,觉得有妈真好,妈就是家,妈在家就在。

我与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唐山   啤酒厂   哈尔滨   缝纫机   柜子   哥哥   集体   母亲   父母   公园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