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正在加速冷却,一旦地核凉透了,人类将会经历什么?

地球拥有一颗6000摄氏度火热的心,地核一旦冷却,板块漂移、火山喷发,地震,连磁场都将不复存在,人类自然也就嘎了,地核到底拥有多少能量,什么时候哑火,我们谁也不知道,目前知道的就是比预期的快了1.5倍。

地球迟早彻底凉凉

地球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太阳诞生之后,吸收了原始太阳系的所有物质,剩下的各种边角料在引力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汇集,最后形成的岩石星球,最外层的地壳,在各种造山运动的作用下,目前厚度各不相同,最薄的地方在马里亚纳海沟,也有1.6千米,珠穆朗玛峰有70千米厚。再往里就是上地幔和下地幔,以650千米为界限,上地幔有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的中心位置就是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地核的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都高,整个地核只占地球的6.2%,但是质量却是地球的31.5%,浓缩的都是精华,其实科学家早就推测出地球逐渐变凉,因为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卫星月球逐渐弃地球而去,这本身就降低地球内部的物质活动,不过之前我们一直觉得等地球彻底凉凉,都是沧海桑田的事,可是,苏黎世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的冷却速度比预期的快1.5倍。

科学家是通过地幔和地核交界处的布氏岩发现的,按理说,外地核是液态的铁镍niè组成,地幔又属于岩石金属,两者本身热传导很困难,但这布氏岩冷却后变成钙钛矿,就具有很强的导热能力,成为地核热量向地壳传递的桥梁,这使得地核内部产生热量还没有传导出去的多,入不敷出,天气转凉,“地球”也就该破产了。

如果地球地核冷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火星?虽然科学家推测让火星“地核发动机”彻底歇菜是由于火星短时间内遭受了至少20颗小行星的撞击,尤其是最大的那颗直径1900公里的“混球”,巨大的撞击使得火星地幔被加热成高温层,终止了火星的内部热循环。但是,地球就算慢慢冷却,和火星结果也不会大相径庭,真到凉的那天,还怎么流浪地球?

活跃的地球还年轻

已经46亿高寿的地球,还算年轻,地面上满是青春痘般的火山,以及时不时发生的地震,都说明地球还是一个活跃的星球。假设地球凉了,会发生什么?首先这些自然灾害就彻底消失了,但这点好处不足以弥补冷却后的可怕,就好比人都死了,清北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啥用,地核凉了,板块自然也不运动了,没有造山运动,风化和海水的侵蚀作用就会削平山脉,填满沟壑,这都是长远看来,最大的危害是磁场消失,从2900公里到5000公里是外地核,这里充满了液态的铁镍,在地核中不断的翻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产生电流,这些电流形成了我们的磁场,指南针不转了都是顺带的小漏洞,关键是磁场是地球巨大的“保护盾”,能够偏转来自太阳等宇宙天体的带电粒子,失去了磁场的保护,短时间内地球的大气层就会被太阳风剥离,所以磁场成为星球诞生生命的先决条件,没有磁场的保护,连水蒸气都会被太阳风吹走。地核凉了,我们凉的更透了。

火星是死的了地球,以前的火星也是个高富帅,不仅有稠密的大气,还有海洋等液态水,这一切随着火星内核冷却,最终成为一颗荒星,如果地球的地核冷却,我们的下场只能更惨。

地球本就是个火球

因为据科学家估算,地球每10亿年地核温度就会下降100摄氏度,既然以亿年为单位,说明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只是我们不知道现在地核冷却到什么阶段,说起来,地球之所以一刀切开,有各种分层,是因为地球诞生的时候温度非常高,按照傅里叶定律,温度分层越大,导热越快,内部释放热量的速度慢于向外失去热量的速度,不平衡就导致表面失去热能开始冷却,从烤箱拿出来的紧实的馒头,表皮凉了,如果不掰开馒头,想让里面馒头心凉,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地球在上亿年的冷却中,一层层的冷却好像伤口愈合的疤痕。

好奇的队友可能又要发问了,这么高的地核为啥没把地球融化掉,那是因为大气压,虽然铁镍的熔点是1500摄氏度,但这里的压强高达360万个大气压,这使得地核既有固态的“百炼钢”,也有液态的“绕指柔”,既有高于太阳表面的内核,也有没那么热的地幔和地壳,地球目前没有达到热平衡,热量不断溢出,如果没有近3000米的岩石地幔作为保护层,地球早就变成了铁板烧,也正是这个保护层,我们的地核才有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虽然我们不知道地球什么时候能冷却,但是队长想,人类文明说不定都延续不到那一天,所以别操心了,这班还得上,花呗还要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地核   地幔   火星   地壳   摄氏度   磁场   热量   温度   地球   人类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