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是两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在相互交织中不断为人类带来新的科学成果和技术进展。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们的特性和作用对于个体生命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加快速准确地处理和解读海量的蛋白质数据,发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简单介绍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及其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贡献。
«——【·蛋白质组学和AI的基本概念·】——»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信息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技术,其中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计算机可以在执行特定任务时自主地进行学习和适应,从而不断提升其智能水平,实现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工作。
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分析和处理大规模的蛋白质数据,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组学有什么作用·】——»
无论再怎么高大上的东西,最终还是得看看这玩意儿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不对?那么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记得18年的《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口碑票房那是一路走高。其中的救命神药“格列宁”,就是以一个融合蛋白为目标,通过小分子药物与这个蛋白质结合,从而控制白血病的发展。
换句话说,蛋白质组学是用来破解重大疾病,救命用的。
«——【·蛋白质组学中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蛋白质组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认识一大堆的蛋白质中的每一个蛋白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要知道蛋白质的种类可是非常多的。
当然,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难题之一。蛋白质有着各种千差万别的分子结构,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甚至是同一个蛋白质,都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变化。例如,一场小感冒就会改变诸多的细胞与蛋白质。
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才能确定,单单靠人力,是没有办法完全弄清楚如此多的蛋白质各方面的。
而有了AI算法,人类已经有可能对蛋白质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基于分析和数据整合的预测。通过高效的智能算法和计算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加速研究进程。
与传统的手工方法相比,AI技术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同时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不仅如此,通过AI对海量的蛋白质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蛋白质结构,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AI算法在蛋白质组学中的突破·】——»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AI算法上逐渐趋于细分化,有着专门的算法来针对蛋白质组学,如AlphaFold算法就是针对蛋白质结构预测的。也正是有了这诸多“专门算法”的发展,令AI在蛋白质的微观世界里,连连攻克难关。
据国外《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英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宣布已成功预测了超过2亿个蛋白质的结构。
该公司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依靠其开发的AlphaFold算法,成功破解了生物学领域中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难题之一,即如何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其形状。
这一突破将有助于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加速药物开发,并将彻底改变基础科学。
当然“深度思维”公司在2020年底宣布,其AlphaFold算法能够准确预测折叠蛋白质的结构。
2021年中,该算法能够预测出人类身体98.5%的蛋白质结构。几乎所有这些蛋白质都已经被添加到全球公认的蛋白质研究数据库UniProt中。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利用AlphaFold算法推进多个领域的研究。
例如,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关键蛋白质,该蛋白质有望阻断疟原虫的生命周期,这可能成为有效的疟疾疫苗的开发方向。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疟疾是全球范围内最为致命的疾病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患病和死亡。
此外,有科学家正在利用该算法设计新的酶来分解塑料垃圾,并进一步研究导致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蛋白质。
然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基思·威廉姆森指出,尽管AlphaFold算法革新了生物学研究领域,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它不能够准确预测氨基酸序列的排列,并无法表示蛋白质之间复杂的关系。且该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也有待改进。
在解决了蛋白质结构方面的问题后,AI算法继续高歌猛进,深入细胞核当中的检测分析。
我们都知道,除了病毒以外,其它的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作为动物细胞,其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里面的各种物质以及最为之重要的细胞核。
直到2022年6月,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宣布成功破解了复合蛋白质结构的谜团。该研究团队开发的新算法能够解析一个由大约1000种蛋白质组成的巨大复合体,该复合体是控制生物遗传信息的核心,有助于将DNA指令引导到细胞的其他部分。
虽然面对庞大的蛋白质复合物结构,人工智能的预测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但这项新算法的成功破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有了新的技术支持,生物科学家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细胞核,这每个细胞当中的“王”。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大量的DNA,这些DNA编码着指导细胞发育和功能的信息。
细胞核的结构很像城堡,有一个严密的壁垒系统,只允许特定分子进出。这个壁垒系统是由内核膜和外核膜组成的,它们包裹着细胞核,形成一个可靠的保护屏障。
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它们就像城墙上的城门一样,允许特定的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核。核孔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复合物,由大约1000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细胞核内的DNA需要被转录为mRNA,然后由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细胞核的壁垒系统和核孔复合物的选择性穿梭使得DNA和RNA等重要分子能够安全地通过核膜,这是细胞能够生存和繁殖的关键之一。
在AI数据算法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大多数细胞核孔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得到了明确的确认,并且了解到它们在细胞内的重要角色、所起的作用以及执行任务的方式。
这些深入了解的信息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且收集了比以往传统方式多了4倍的数据集合体。
并且科学家运用 AlphaFold 和 RoseTTAfold 两种人工智能模型,对核孔蛋白质进行了全面的预测,预测结果非常成功。
这两种 AI 模型能够以高度可靠性模拟大多数核孔蛋白,并且与传统微观分析方法得到的数据相匹配。通过这些模型,研究团队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洞见,理解核孔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当然了,咱们的科学家先驱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AI算法带来的诸多数据流了,甚至已经开始构想“创造”原始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专家们研发了一款能够自动生成人造酶的AI系统。在实验室测试中,该系统生成的氨基酸序列与天然蛋白质有显著差异,但其中一些生成的酶与自然界中发现的酶同样有效。
这一研究表明,虽然自然语言处理旨在读写语言文本,但它也可以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用于生成人造蛋白质。
该系统使用下一代标记预测技术,将氨基酸序列组装成人造蛋白质,为创造新型生物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应用·】——»
科学家和制药公司正在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以开发更多的药物。据估计,目前已经发现了约500种药物靶点,其中约40%的药物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
AI算法可以帮助制药公司产生与制药相关的蛋白质数据,并与AI模型相结合,建立比传统药物筛选更有效的新方法,从而推动新药研发。同时,AI还可以建立一个基于蛋白质、大数据和AI技术的新药物生产与质控流程,以找到最佳的药物生产方法。
现在,蛋白质组学方法被应用于各种癌症的临床研究和诊治,如肾癌、肝癌、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等。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组学将驱动精准医学的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新的医疗模式将更加个性化,更加精准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蛋白质学科与AI的互相结合在未来将更多的应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生物学、医学、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例如,个性化医疗,随着蛋白质学科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个性化医疗。蛋白学科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评估疾病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而AI技术则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或者运用于药物的优化研究方面,AI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加速药物优化的过程。AI技术可以用于预测药物分子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药物筛选。
«——【·作者观点·】——»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AI在分子模拟和分析中的应用有望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系统中的复杂过程。
另一方面,AI还有助于药物研发和治疗的个性化,例如通过预测药物效果,提高研发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实现针对个体的精准治疗。
蛋白质学科的研究在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除了应用于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有慢性病和代谢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药物、食品和保健品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将更好地应用于医药行业,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将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和保健产品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玉杰,刘军辉,康颖晖,等.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生命科学研究, 2004, 8(3): 225-228.
2.徐向阳,魏健. 蛋白质组学中的机器学习算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0, 26(2): 92-96.
3.马军,孙晓霞,刘东.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11): 1069-1071.
4.徐婧,杨萍.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 16(6): 1326-1331.
5.李正宁,刘洋,赵俊.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7): 332-336.
更新时间:2024-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