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不是不理解涨价,但“退单后再涨”不可接受

五一假期还没开始,酒店价格先涨。媒体查询热门旅游地发现,酒店价格普遍上涨两三倍,有些甚至上调了5到10倍,网友直呼被“酒店刺客”劝退。还有网友晒出在预订平台上被酒店强制退单的情况,商家以已经满房为由退单,随后又将房间涨价。

酒店属于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商家有自主调价的权利,淡季旅游住宿的需求少,价格便宜,旺季需求旺盛,价格水涨船高,也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

但正如很多消费者的直观感受:今年五一酒店涨价的幅度,着实有些离谱。这个假期酒店涨价为什么这么剧烈,以至于一些经营者敢公然撕毁契约?

旺季可以涨价,但也别太离谱

原来两三百元一晚的酒店,今年五一可能要上千元了。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酒店平均支付价格超2019年五一假期的25%。对此,可以从供需两端寻找原因:

从供给端看,酒店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疫情期间大量酒店关停歇业,供应减少。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年初,国内酒店数量较疫情前减少了约8.6万家,客房总数减少了约47万间,降幅分别约达到25%和24.7%。目前,虽然供给在回恢复中,但还没有完全彻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需求端看,今年五一小长假,是疫情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黄金周。压抑几年的出游热情将集中爆发,在“报复性出游”的旺盛需求下,酒店价格难免水涨船高。

对酒店行业来说,今年五一假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指望一点不涨价是不现实的。另外,旅游旺季酒店价格上涨,本身也是驱动消费者错峰出行的一种市场信号。

换言之,经过疫情三年的沉寂,今年酒店餐饮业迎来一定幅度的涨价,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涨价是否就可以“上不封顶”,甚至“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呢?不是的。

根据价格法规定,酒店行业经营者不得蓄意串通,联合抬价;不得故意散布涨价信息,诱骗对方交易;不得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如果涨价过于离谱,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的意见》还明确,旅游热点区域和大型活动场所周边地区,可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对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保证酒店客房价格的基本稳定。

退单后再涨价,是明显的违法

一些酒店经营者受利益驱动,临时毁约,将之前已被预定的低价房源,以装修等各种名义收回,重新涨价后再放出去。这一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的行为,则是明显违法的。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最基本的经营者义务。通过退单的形式临时涨价,是涉嫌价格欺诈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主张三倍价格的惩罚性赔偿。

酒店方面可能认为,之前没有预料到实际价格涨幅,但这是酒店自身的判断失误,而不是消费者的过错。

酒店提前放出假期房源,无非是担心五一期间订不满,既然提前接受预订,在消费者下单付款后,协议就已经达成,酒店方就应当履行协议内容,而非单方面毁约。

消费者提前预定酒店,也是想早点定下行程。被退单之后,消费者的行程安排要么作废,要么只能掏更多钱重新预定酒店,这也是实打实的损失。酒店方面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哪怕是正常装修,同样需要给消费者补偿损失。

酒店临时毁约提价,说白了还是考虑到假期游客多,是卖方市场,想着能赚一笔是一笔。这种吃相难看的逐利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理应果断出手,一方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方便消费者维权;另一方面,加强对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顿力度。

疫情三年来,大家都憋了太久没出门,如果“酒店刺客”大行其道,不仅会降低出行体验,还会刺伤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酒店也应该克制涨价的冲动,不要想着“一次性把疫情三年失去的利润”都赚回来。

要合理涨价,不要报复性乱涨价;要诚信经营,不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唯有如此,这个五一假期的旅游费热情,才可以撬动更大的市场增量,形成旅游行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疫情   旺季   离谱   经营者   假期   消费者   需求   酒店   价格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