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位皇帝将皇位传给孙子,除了朱元璋还有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历史上,围绕着皇位的斗争是残酷而血腥的,众多皇子往往为了那唯一的位置争斗不休,但是有些时候,皇帝却会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而不是其他儿子。那么,历史上,哪些皇帝跳过儿子,直接让孙子继承皇位的?

一、萧赜传位萧昭业

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支南齐房。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二十五日,萧赜之前册立的太子萧长懋去世,谥号文惠太子。四月十四日,齐武帝萧赜立萧长懋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

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齐武帝萧赜去世后,孙子萧昭业即位,年号隆昌。萧昭业在位时肆意挥霍,赏赐动辄百数十万,库储钱数亿垂尽。后来,萧昭业怀疑萧鸾有异志,企图将萧鸾外放至西州。萧鸾乃引兵入宫弑杀萧昭业,并假借太后之令,追废萧昭业为郁林王。由此,萧赜传位给孙子萧昭业的选择,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二、耶律洪基传位耶律延禧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契丹名耶律查剌,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辽朝第八位皇帝。寿昌六年(1100年)十二月,耶律洪基病倒。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十三日,耶律洪基在行宫去世,终年七十岁,遗诏由孙子燕国王耶律延禧(昭怀太子耶律浚之子)继承帝位。

耶律延禧即位后,辽朝叛乱频繁,也即走向了混乱和衰落。保大二年(1122年),耶律延禧败走夹山(今呼和浩特西北)。保大四年(1124年),耶律延禧率军出夹山,再次败溃。保大五年(1125年),耶律延禧率残部西逃,在应州(今山西应县东)为金兵所俘,次年降封海滨王,后病死。

三、完颜雍传位完颜璟

完颜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女真名乌禄,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0月27日-1189年1月20日),金太祖完颜旻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为贞懿皇后李洪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二日,完颜雍病逝于中都宫中的福安殿,享年六十七岁。许多人都失声痛哭,悲声遍野。由于太子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

完颜璟在位期间,派夹谷清臣、完颜襄等连年出兵征服北方各族,继续掘完连绵九百里的界壕。完颜璟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为金朝诸帝中汉化水平最高的一人。完颜璟在位后期,婢宠擅朝,朝政混乱,矛盾激化,金朝由盛转弱。泰和八年(1208年),完颜璟去世,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追谥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葬于道陵。

四、孛儿只斤·忽必烈传位孛儿只斤·铁穆耳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尊号“薛禅汗,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初,忽必烈病重,托付皇孙铁穆耳于知枢密院事伯颜。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在大都紫檀殿病逝。

铁穆耳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元朝内部矛盾暂时有所缓和。但是,铁穆耳滥增赏赐,入不敷出。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

大德十一年(1307年),铁穆耳驾崩,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五、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允炆的父亲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众所周知,朱标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也是历史上最让人惋惜的太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策略,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综上,历史上由孙子直接继承皇位的情况,都是非常失败的,也即基本上都引发了混乱,甚至还加快了灭亡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孙子   皇位   皇帝   庙号   之子   元朝   长子   正月   太子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