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国推动的科技自强让欧洲人对在中国的研发出现动摇

调查显示,欧洲企业对投资越来越犹豫不决;在中国推动科技领域更多的自力更生之际,人们出现了这种反应。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推动在技术领域实现自力更生,正促使更多在中国经营的欧洲公司重新考虑各自的研发计划。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Joerg Wuttke说,欧洲公司对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投资研发越来越犹豫,因为与他们合作的当地公司,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都越来越多地购买和使用完全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或者完全没有与美国相关的部件。

他说:"这让公司对在中国的研发投资犹豫不决。"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商品在一两年后是否会出现在例如采购清单上,那么投资研发的机会就会接近零。"

欧洲企业对中国研发持谨慎态度。在西方的"遏制"努力中,企业正在重新思考战略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欧盟商会于2022年底进行的调查。注:调查对象为107家欧洲公司。问的问题是:"以下措施/趋势是否影响了贵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或战略,以何种方式?"

欧盟商会的报告的一个背景,是中国政府加强科技自主权运动,旨在建立不受外部冲击影响的国内供应链。中国政府批评华盛顿所谓的"遏制和压制"战略,以贸易限制、黑名单和投资限制为主导,对中国的技术发展构成挑战。

中国看似日益孤立,大众汽车公司和SAPSE等欧洲公司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外国企业之一。而且,许多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本地冠军企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本地公司正在开发他们自己的内部替代品,以替代外国软件和电路。

其他公司,如国家支持的浪潮集团正在推动研究和扩张,进入服务器和云计算等领域,押注于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国客户更愿意使用国内替代品。

关注情绪

在欧盟商会的一项调查中,52%的受访者表示,欧盟对与中国合作的情绪对他们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或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约26%的人说,美国的类似情绪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项调查,去年年底对107家欧洲公司实施,仍然以压倒性的优势将中国的"清零"战略列为最大的负面影响。在关于影响研发的趋势的问题上,约88%的受访者选择了新冠的限制,认为其具有高度或某种程度的消极影响。

在今年1月和2月对欧洲公司进行的后续采访中,几家公司重点关注了对供应链限制的担忧。

一位来自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受访者说,他们被一家国有企业客户告知,如果他们想继续获得"中国制造"供应商的资格,就必须在中国实现技术和研发本地化。

另一位来自制造业的受访者说,私营公司越来越担心未来的政治压力,要选择整个价值链都在国内的供应商。

地缘政治风险

对于拥有中国商业利益的欧洲公司来说,中美之间的技术之争并不是唯一的地缘政治问题。

在关于研发决策的影响趋势的问题上,约45%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他们的活动或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

欧盟商会调查报告的作者在报告中写道:"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可能升级或台湾海峡的进一步摩擦是企业正在考虑的情景"。他们补充说,这些紧张局势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不支持增加对中国的研发投资"。

该调查还得出结论,跨国公司似乎正在收敛在中国"大幅增加"研发的计划。调查显示,去年有三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受访者表示,这种支出将在未来一年"大幅增加"。当这次被问及这些公司是否会在未来五年内增加支出时,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在这段时间内"大幅"增加研发支出。

报告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从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中退缩,而是要降低他们的雄心”。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跨国公司。

接受调查的公司仍然提到了希望深入中国并实现本地化的几个积极因素,包括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它提供的强劲需求。研发工作在中国实现商业化的速度也将创造机会,使在中国开发的产品也能在其他市场部署。

报告说:"技术和研发在中国本土化的回报相当大,"报告说。"但是,潜在的危险也是如此。"

2023年4月21日彭博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欧洲   中国   乌克兰   受访者   自强   商会   欧盟   战略   报告   科技   企业   公司   彭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