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不可信 成功买不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浙江宁波警方以诈骗案立案调查,“成功学大师”杨涛鸣(真名为杨某成)等30多人已被刑事拘留。据悉,杨涛鸣通过举办各种培训课程,以“说服力”为幌子,诱导学员购买高价课程,涉嫌精神传销。

以卖课之名行敛财之实

何谓“成功”?虽然这没有标准答案,但“成功学大师”给出的答案,恐怕离成功最远。无论他们讲得多么天花乱坠,说得多么眉飞色舞,到头来嘴上都是“真理”,肚里全是“生意”,以卖课之名行敛财之实。

“成功学大师”利用演说和心理暗示制造气氛和压力,让学员在兴奋和盲目的状态下刷卡买课;还通过组织小组学习讨论,让学员相互影响和监督,形成一种精神依赖和团体认同。其著名的口号就是“要成功先发疯。”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俗话说:“野草无根不会长。”“成功学大师”成为高级猎手,说到底,是一些人的精神软肋被“成功”地击中了——“一夜暴富”的美梦、急于“翻身”的焦虑、激发“潜能”的幻想……“赌徒心态”正中骗子下怀。

此类套路的本质,都是利用普通人对“大师”的盲信,将二者之间认知水平的落差转化为牟利空间。这个令人厌恶的“灰色产业”之所以长期存在甚至不断壮大,也正是因为很多人对“成功”这件事缺乏正确认知,不具备鉴别能力,从而给骗子提供了生存空间。

标本兼治打击骗局

这类骗局屡屡得逞,更加印证了标本兼治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加大违法成本和打击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背后的思想根源,畅通更多纾解压力的渠道。

每个人都渴盼成功,但没有什么成功人士是通过修习成功学而功成名就的;反之,真正的成功人士也没谁开班培训。依靠煽动人心的宣传来售卖成功术,画皮之下往往是肮脏的手段和不堪的目的。那些因追随成功学大师而破产破落的人,就是前车之鉴。

(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开着小客车:把钱交给“大师”,无法让自己“得道”。

@看人生百转千回: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北巷初晴:不思考,就容易上当受骗。

@香菜包:少点功利心吧。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成功学”是老把戏了,只不过经常更新剧本、换上新演员,一茬一茬地演下去而已。一个个“大师”倒掉,一场场骗局被戳破,反复印证着那个“话糙理不糙”的观点——“鱼找鱼,虾找虾”。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为何不能砸到自己头上呢?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教人成功,只有脚踏实地、用心实干,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软肋   中国青年报   大师   目的   下怀   标本兼治   随随便便   骗局   中国   认知   骗子   学员   成功人士   群众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