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三槐堂王氏的发展历史

首届“泗州三槐堂王氏家族垦亲会”主旨演讲

(一)

首先,谢谢今天到会的家人们,谢谢在百忙中还抽出时间出席今天活动的王峰局长,谢谢明光市远翔教育机构董事长、王氏家族第十二代杰出代表王青老师。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不可等待的历史责任及泗州三槐堂王氏的发展历史

尊敬的长辈们,各位家人们!

很高兴在今年的上巳节,和所有的家人们欢聚在一起。

今年,是我们王氏家族南迁泗州第三百八十个年头,我们把今天的活动,取名叫,首届泗州三槐堂王氏家族垦亲会,就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让整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对我们姓氏的历史有个基本了解。

我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几个人。一、是良圩的已故第十代王元荣老先生,王元荣字国辅。是王氏家族第十代中的代表人物,知识渊博,书法精湛、德高望重。他曾编写草谱一卷,可惜,已经遗失,现在所能看到的家谱资料,多出自他的手笔。他是家族资料的重要保存者,与家族文化的承载者。二、是渔沟王庆科,是他让我初步了解了我们这个家族的曾经繁荣。

再次,是盛圩王士军,他是家族的第十四世成员。他曾为家族修谱,奔走相告,费尽心血。他也是激发我修谱的重要动力之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早日看到咱们王氏家谱的出版。还有太平的王迪武。他以九十岁的高龄陪着我收录资料并接受我的询问。最后,我还想着重介绍一个重要人物,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他就是盱眙的王迪相,仅凭他对家谱的记忆,为我们保留下了龙集与盱眙支系的大量资料与信息。

让我们遗憾的是,他们无法参加今天的聚会。因为,他们都已经不幸离世。

2015年,王氏家族第十五世王大闯先生找到了我,说出了他对家族修谱的迫切愿望,当时我才知道,他为此已经努力多年。也深深理解他无法着手的原因。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才坚定决心,开始收集资料,查阅历史,走访采风。

随着这几年社会的发展,我从心底里感觉到任务的紧迫性。我终于知道一部家谱的面世是何其艰难。

这些年,我奔走的里程是可以用万做计量单位的。因为,我要对每一位入谱的家族历史人物负责。要保证他的准确性,正确性,要以事实为依据,就要查阅大量古迹文献。

在整个修谱过程中,大量的家族成员参与其中,第十一世,笃绪爷、朱湖笃才爷,老武装部长笃右爷,第十二世,半城王庆太,王庆国,良圩,王庆远,王庆全、王庆徐、陈冲的,王青,王庆永。龙集的王康亚,面西的王康贵、张塘的王庆章。

其他的人员还有,龙集王迪江、良圩王迪右、黄洼王吉兰,龙集王报等。特别是王迪佑,几年前,在整理资料中,我遇到了无法跨越的障碍,编辑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我就选择回到老家良圩,那一天,赶巧迪佑也在,在谈到始祖世仁公的事情后,迪佑说,听祖上说,始祖是文武双举。也就是这个信息,让我大喜过望,在接下的工作中,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因为,只要是举人、贡生,所有的地方志都有记载。在查阅了《博野县志》,《保定府志》《东昌府志》《冠县志》《济宁直隶州》等地方志之后,一条完整的发展链就相当清析了。也就是这些历史资料,终于让我知道、为什么说始祖是漕运官,为什么说 我们家族是驾船南下。为什么家中有那么多的昭信校尉,为什么当初又那么富有。为什么家中的子弟都是文武双全。

谁能够相信,一至四代中,仅武举就有四人,王济,王统,王纶、王协和。这是何等一个家庭啊。再说文的,除了卫钧太、昌达太 、昌骥太,家族还有大量的贡生,禀生、秀才、太学生。为什么泗洪有一句名言叫,青阳许石江,半城有三王,中王又为什么会成为本地望族。当你了解了我们的家谱,你就会由衷地感到骄傲。

当然,我们这次修谱还没有尽善尽美,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还需要全体家人继续努力。

历史不可等待,看到上面很多家人的离开,抢救家族资料的工作,更加让我焦虑万分。我们必须利用好当下的大好时机,完善我们王氏家族的文化建设进程。


(二)

今天,是公元2023年4月22日,农历癸卯年.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当中的“上巳节”,也是神话中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用王青哥的话说,我们王家的这次欢聚也要沾点“仙气”。毕竟,380年整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第一次聚会。

什么是“上巳节”呢?上巳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祖——黄帝的生日。每年,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组织,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人文始祖黄帝的纪念。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理解王青哥的良苦用心。

打开《王氏家谱》,我们就会发现,在上古部分,我们的第一世始祖就是黄帝。黄帝,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少典之子,复姓公孙,祖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因建都有熊,也称有熊氏。又因生于姬水,被炎帝赐以姬姓。

由黄帝到后羿,历世五代。传到第二十七世,出来一个人,名字叫姬昌,他就是易经八卦的创始人。也是周王朝的奠基人,世人称之为周文王。他的儿子姬发,就是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周文王再传二十三世。是黄帝第四十九世孙,周王室的第二十三代王位继承人,名字叫姬泄心,也就是史书所记载的周灵王。他的长子叫姬晋,俗称太子晋,也叫王子晋。

太子晋,天资聪颖,十二岁及入朝辅政。因建言,谷、洛水患而名声大噪。这才引来各国诸侯争相觐见。可惜,天妒英才,十七岁则羽化仙去。太子晋去世后,遗有一子,名字叫,宗敬,官至司徒。后来,因周王室王子朝与王子猛之乱,而避难太原。世人因其出身于周朝王室,故称其家为“王家”。所以,宗敬就把“王”当做了自己姓氏。这就是本支王姓的起源。也告诉我们,王姓是起源于姬姓。

从太子晋起、传至第十六世,出来一人,名字叫王翦,王翦字维张,秦国大将军,太原频阳东乡人。在秦灭六国的统一之战中,与长子王贲共灭了五国。为秦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翦之孙王离,育有两子,王元,王威。王元避乱山东琅玡,也就是临沂,成为琅玡派始祖,王威随父征战,后归居太原,成为太原派始祖。这就是王氏二十一郡望中的最著名的两支王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琅玡、太原都是太子晋之后。同根同源。

王威传八世至王霸,王霸字仲儒,汉平帝时官至尚书,后来,王莽篡汉,王霸隐居乡野,称病不仕。王霸五世孙王寔,育有三子,王允,王隗(回音)、王懋,王允,就是三国里巧献美人计,殊灭董卓的王司徒。王懋,王寔长子,后汉初、官至侍中,生有三子,王晨,王凌、王宏。

王晨、王凌,因董卓手下李汜,郭淮复仇与叔父王允共全家一十二口,惨遭贼人杀害。王宏逃离,据守河东,任河东太守。后任雁门关太守,绵竹侯。

王霸第十五世孙王虬,王虬子王彥,王彥子王杰,王杰子王隆,官至国子监博士。王隆生七子,三子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文中子乃隋朝大儒,唐初名相房玄龄、徐荗功都是他的学生。后世将其与孔子,孟子并列为儒家先圣。享受祭祀。

文中子八世传至王乾,知江南浙西道,杭州钱塘令。乾公生于唐宣宗已巳二年三月二日卯时,唐僖宗中和四年十一月,因讨黄巢有功,授忠显校尉,转承直郎江都令。

乾公生王言,为三槐堂王氏始祖。王言子王彻。王彻字文通。三槐堂王氏第一状元。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龙德二年,登进士,状元及第。官至左拾遗。

王彻生三子,王祐,王祜(符音),王祉。王祐,世称三槐公,生于梁均王贞明五年,为大宋建国,据功至伟。众人皆望以为相。后因符彥卿一事,谪任华州。后闲居开封,于庭中植槐三株,誓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次子王旦果然荣登相位,历时一十八年。成为宋朝一代名相。其孙王巩与大学士苏东坡交往极善。苏氏著《三槐堂铭》一文,世人皆知三槐公厚德。三槐王氏之名不径而走,名扬天下。这就是三槐堂王氏的来历。

旦公生三子,王雍、王冲、王素。王雍性格宽厚仁达,长者风范,官到两浙转运史,知寿州。王冲、王素也都在朝为官。王雍生子王恪,王恪生子王潜,王潜生子王因(庠名王应),北宋末年,王因之子王通携家北迁真定,王通字庆祥。王通之所以北迁真定,这与王素有关,王素曾在50岁的时候,任职真定知府,时间三年。谈到王素,就不得不多言几句,王素生子九人,多迁外地,像安徽、江西,两湖,四川、云南等地,多有王素后人迁徙该地,而这些地方,都曾是王素供职之地。所以,史学家司马光说:素,多有賄言。王通北迁真定,跟王家资产在真定有着不可辩驳的关系。

王通之孙王约字豫斋,元朝名臣,元仁宗的老师,可以说,整个元朝对南方汉人的统治,其政策多来自王约,当时、王约也被称之为“元初鸿笔”。其著作有《潜丘稿》二十卷。《朝鲜志》四卷以及从多诗词,曲调。可以说,王约是三槐王氏进入元朝后,又一位比肩王旦的大人物。

1368年,胡大海兵困北京,元帝连夜北逃。群臣作鸟兽散。此时,约公以去世35年,其子六十七岁的思诚公举家与王盤之婿李稚宾一家,避居博野,并占籍其间。思诚公还有三个孙子继续南下,一定居滕阳,一避居肥城,另一个下落不明。明朝中期,在博野这支渐渐恢复元气,思诚公第七世孙王一凤字奇峰,七岁能诗号为神童。明穆宗隆庆二年中举,曾任东昌府通判,兖州府同知,总河运司同知。王一凤生三子,长曰王典,次曰王兴,幼曰王与,三子皆为官,一确山典史,一厉城训导,次子王兴,举进士,官至户部参议,辽阳兵备道,皇帝为表彰其功绩,在博野御建“两朝济美坊”一座。一时名重乡里。孙子辈更是科第不绝。王世琇,王世衡、王世瑛,皆中举人。

王世瑛,王兴次子,崇祯十二年中举,同年任职冠县,为冠县令,当时,冠县匪徒娼獗,世瑛公亲自率兵清剿,两年、匪事尽绝,全境太平,崇祯皇帝念其功,赐世袭昭信校尉。崇祯十四年,迁任济南府监纪通判,参议。十七年元月,升兖西道,兼总河署道佥事。

十七年四月,李自成部下任重志、傅龙率部兵困济宁,总河黄希献携二十万两纹银,率部南下,投奔南明。黄侍郎一走,济宁城最大的官就只有王世瑛了,正在世瑛公不知进退之时,其同学蒋和尚前来说降,世瑛公考虑到城防空虚,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不得已,张榜献城与李自成。并被绶以兖州牧。后因,李自成拷银一事,更因吴三贵兵返京师,世瑛公对大顺政权彻底失望。世瑛公借机率部携家人驾船南下,更名隐居于泗州城外陡湖。

这个王世瑛,就是我们泗州三槐堂王氏始祖王世仁。

世仁公隐居后,把从济宁携带的十七万两的官银中,取出部分,分发给部下,让他们置产成家,安居乐业。所以,今天你去问洪泽湖周边的一些姓氏,当你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姓氏都会告诉你,他们来自山东喜鹊窝。这个喜鹊窝就是山东济宁,俗称阙里,因孔圣人生于此,所以,称做喜鹊窝。这些姓氏,就是当年跟随始祖南下的将士后代。

定居陡湖后,始祖世仁公潜心教授子孙,他的长子原名叫王陈培,后改名王佶。次子叫王佑。王佶生有七子,王煜、王煌,王焜、王灿、王炽、王烜(选音)、王煋。王佑生俩子,济、洪。(他们兄弟的名字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光大明朝、济世洪业)。有人说,二世祖大太王佶九子,二太俩子,共十一子,是不对的。其实,三世祖一共是兄弟九人。他们是根据年龄来排次的,在三世祖中,大太是王煜,二太是王煌,三太是王济,四太是王洪,五太是王焜,六太是王灿,七太是王炽,八太是王烜,九太是王煋。

康熙十九年,水漫泗州城,之后,举家北迁挂剑乡古徐城。就是今天的半城。当年分家,因大太儿子多,恐有不均,二世祖王佑请求哥哥把五子王炽(也就是七太)过继到自已名下,后带着七太移居铁佛龙窝。才有了铁佛一支。

家族分支最多的时候是在第四代。三世祖大太王煜长子王廷佐迁居陡门,即现在的龙集。三世祖二太王煌次子王阶迁居太平,据说,王阶之妻,女太张氏出嫁时,所带嫁妆就是350亩土地。也因此,才有了太平一支,陈冲一支最为传奇,陈冲始迁祖是王纶,王纶少年英杰,康熙七年,十几岁的王纶便与父亲王济一起高中武举,三太王济初授武略将军,官授五品,王纶则被选入紫禁城,成为皇家一级侍卫,官至正三品。可惜,后溺水而逝。当时女太涂氏,年纪尚轻,为了避嫌,遂带着年幼的卫忠太,回到娘家,后来,在女太涂氏的教育下最终成才,官授奋武校尉。后来,还分出盛圩支系,明光支系,来安半塔支系。


清嘉庆五年,卫钧太中恩科第六十一名举人,随及被恩师,大司成汪瑟奄推荐进入东宫,启蒙太子。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卫钧太在宫中的住所与钦天监相近,一天晚上,在与钦天监官员闲聊时,偶听观星者说,泗州好大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卫钧太想到祖茔还在陡湖的低洼处,遂起迁茔之心。后于半城西效建王氏祠堂一座。占地约三百余亩,主体在今天的雪峰墓园。以下部分多被家族成员熟知并耳熟能详。家族历史传承这样的:

从黄帝开始到周灵王上古部分共四十九世

从太子晋到王乾远古部分共五十一世

从王言到王兴古代部分共二十世

从王世瑛(世仁公)到庆字辈现代部分共十二世

从王言到庆字辈三槐堂部分共三十二世

从黄帝到庆字辈总计一百三十二世

从太子晋到庆字辈共计八十三世

以上,就是本门王氏家族的发展史。因时间关系,仅简略阐述到此,相关细节,都记载在《泗州三槐堂王氏宗谱》中。

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给家人们带来对家族历史的少许认知。

感谢家人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首届家族垦亲会,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家族成员能够凝聚共识,团结一心、发扬光大。再次感谢十二世杰出代表,远翔教育机构董事长王清先生,为我们今天的欢聚做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王通   冠县   崇祯   济宁   博野   太平   太原   次子   家谱   始祖   黄帝   长子   太子   家人   家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