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芝俊:华国锋背后的女人,为人低调极少露面,如今92岁仍健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自是梁鸿有孟光,荆钗裙布俭梳妆。

渠渠夏屋非吾愿,滚滚轻轮为国忙。

裴席荣膺全印职,木兰不用尚书郞。

万年吕雉终遗臭,争似韩姑姓字香。

这是北大著名教授王力先生为韩芝俊女士所写的赞美之词。

梁鸿是汉光武帝时期的名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叫憾的“窜梁鸿于海曲”,说的便是这位。孟光则是梁鸿的妻子,两人恩爱有加,“举案齐眉”正是二人的典故。至于后两联的“木兰”、“吕雉”,一褒一贬,对比冲突,都充分体现了“韩姑”的高尚精神。

以典做寓,满篇溢美,王力先生盛赞的“韩姑”,乃是华国锋同志的结发妻子、终身伴侣——韩芝俊女士。

作为曾经的共和国第一夫人,韩芝俊从来没有主动站在聚光灯下,特别是在“女性顶起半边天”的时代,她也没有做任何僭越自己职权的事情。

似乎这一生都在和自己的丈夫一起追求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平淡和宁静。

一、成长斗争中

1931年,韩芝俊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座大山深处,这里与世隔绝,交通闭塞,整个村子也就只有两百来口人。

在和平年代这里自然很难受到关注,但在抗日烽火熊熊燃起的年代,这里却是我党开展敌后抗日大业的沃土。抗战初期,韩芝俊所在的村子便处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八路军和游击队常常活动在这一带。

受到八路军的影响和动员,这个只有两百多人的村子抗日热情被鼓动了起来,一时间民兵、妇联、儿童团一一成立,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地参与其中。

韩芝俊的父亲韩七海做过五台县游击队的大队长,在父亲的带领下,韩芝俊从小就加入了儿童团,每天参加站岗放哨。由于父母都是共产党员,韩芝俊还受到了极为严苛的教育和要求,这促使她从小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同龄人中表现得相当突出。

才十一二岁的时候,韩芝俊当上了儿童团的指导员,更高的要求和责任令她不断向党靠齐。

虽然革命激情和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但苦于小山村的封闭,村中根本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供孩子们学习。韩芝俊的父亲就饱受没有文化的苦,为了不让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在抗战胜利以后,韩七海毅然将女儿送出了五台县,就读于盂县的晋中一中。

革命形势风起云涌,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山西的革命事业开始猛然发展。凭借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领导基础,韩芝俊在学生运动中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而表现突出的她很快就得到了晋中党组织的青睐,于1946年将她吸纳为了党员。

这一年韩芝俊才刚满15岁,但她却已经展现出了一个谙练的共产党员的风范。

二、结缘华国锋

经过三年的学习,韩芝俊成长非常迅速,不仅文化上得到了填补,还对文艺展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特别钟情于饰演男角。

适时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解放区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全国解放的到来。随着百姓对文娱活动的迫切需要,晋中一中经常组织学生到盂县各地演出。久而久之,擅于反串男角的韩芝俊格外受到关注,开始在盂县小有名气。

1948年10月,担任阳曲县委书记的华国锋顺利完成辖区的土改工作,在组织的派遣下,他调任晋中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长,随后跟随地委机关到了盂县。

命运的红线就这样在无形中将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人悄然连接了起来,17岁的韩芝俊,即将遇见27岁的华国锋。

当然,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任何姻缘都离不开人为的牵搭,为华国锋和韩芝俊牵红线的人叫做田泽仁,他是韩芝俊的三舅,时任中共盂县县委书记。

从田泽仁口中,华国锋知晓了这位喜欢演反串的姑娘,于是他特意去观看了韩芝俊的演出,结果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

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华国锋一直都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儿女情长,在这方面显得极为木讷。不过幸好有组织的关心,韩芝俊在了解了华国锋后,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实在人,便同意与华国锋认识。

于是在田泽仁的介绍下,华国锋与韩芝俊见了面,而两位优秀的年轻人见面后立刻就被对方所吸引。一个月后,在组织的神圣见证和简单操办下,两人正式结为伉俪,开启了互相依靠的革命人生。

三、第一夫人

新婚后不久,全国形势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国锋被要求跟随部队南下。在石家庄集训了几个月后,华国锋被任命为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主持湘阴的建政、支前、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

基于在山西从政的经验,华国锋坚定不移地走党中央的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从而迅速就打开了局面。

由于工作出色,华国锋又调任湘潭担任县委书记,工作成效依旧非常显著。

我们知道,湘潭是毛主席的老家,他老人家对家乡的发展一直都非常关注。也正是在这期间,政绩斐然、工作能力出众的华国锋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

全国农业合作化开始后,华国锋又一次展现出了自己超高的执政水平,他深入基层了解湘潭的实际情况,率先领导湘潭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的指标。随后又认真总结了推动合作化的经验,于1955年在党的七大上做了总结报告和介绍。

能在党的最高规模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华国锋的能力和水平可见一斑。

1956年后,华国锋正式进入湖南省委,先后担任湖南省统战部部长、副省长和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为湖南省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还大力支持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尽管期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顶住压力为袁隆平等科学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杂交水稻的成功面世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除了抓农业生产,工业、交通、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华国锋的大力关心。湘黔、枝柳铁路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起来的,这两条铁路不仅改变了当时湖南省交通闭塞的局面,还为湖南省薄弱的工业发展连接上了生命线。

此外,推动赤脚医生的普及,为消灭血吸虫病奠定了基础;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和统战工作,为湖南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是华国锋同志在任期间给湖南省带来的全新局面。

到了特殊时期,华国锋也遭到了不小的冲击,好在中央的保护下,他很快就恢复了领导职务。恢复职务后,他立即在极端困难复杂的环境下力排多方面的干扰,一心一意维持全省的生产稳定,保护重点领域的骨干和知识分子,使湖南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事业避免了过大的冲击。

1971年,华国锋调任中央,出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协助周总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取得显著成效后,华国锋又于1973年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正式步入了党的领导层。

这次选举无论是对于华国锋还是党和国家来说都相当重要,因为此后华国锋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一事开始显露端倪,大量目光都开始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1976年,既是全国人民沉痛的一年,也是华国锋走上权力顶峰的一年。

周总理去世后,华国锋出任了国务院代总理一职。4月,毛主席正式提议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这无疑彻底明确了华国锋的接班人地位。

伟人去世以后,华国锋又兼任了中央军委主席,从而实现了集党、政、军的一把手。至此,从政绩斐然的父母官,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奇迹。

随着华国锋站到了最高主席台上,韩芝俊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一夫人,这些年丈夫一路一路摸爬滚打,她则是一直默默发挥着一个贤内助的角色。

1950年,韩芝俊在湘阴为华国锋生下大儿子苏华(华国锋原名苏铸),此后接连又得一儿两女。华国锋在湖南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工作一忙起来就没完没了,很少归家,是韩芝俊自己拖儿带女,一个个将孩子抚养长大。

韩芝俊也有自己的工作,但除了生育坐月子外,她基本上没有请过一天假。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白天上班,晚上处理家务,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她还是将一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丝毫没有让华国锋操过心。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在华国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韩芝俊充分扮演了一个优秀妻子的角色,她或许没有操心过丈夫的事业,但却在无形中默默助推着丈夫的事业。可以说,华国锋的成功,既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助,更是妻子无条件支持下的水到渠成。

四、低调人生

韩芝俊从来就不是一个张扬的人,无论是在三湘时养儿育女,还是跟随丈夫调动到北京工作,她留给人们最多的总是“韩姑”的印象,也就是中国最常见的朴素妇女。

丈夫一身布衣一双布鞋走遍湖南的山山水水,韩芝俊同样衣着朴素地上班下班。丈夫当县委书记,她就是县里的韩姑;丈夫当地委书记,她就是市里的韩姑;哪怕丈夫当了省委书记,她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做自己的韩姑,从来没有与有荣焉的优越。

跟随丈夫进京以后,韩芝俊在一家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任职,期间她工作勤勤恳恳,平凡低调,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身份。

就算丈夫担任了更高的职位,自己成了第一夫人,韩芝俊也依旧没有主动改善过自己的生活半分。她每天都会骑自己的破自行车上下班,在工作中也从不与人争什么,一心只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分内工作。

1981年,华国锋逐渐卸任了要职,夫妻俩搬到了西城的一座四合院居住。作为担任过一把手的老同志,华国锋的补贴其实并不低,但他们一家始终保持着最朴素的穿着和饮食,没有任何一点张扬的地方。

退休以后,韩芝俊和丈夫一起先后去过一次山西交城(华国锋的故乡)和湘潭,走走自己曾经战斗过得地方。但每到一处,当地政府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让两人感到非常惶恐。

此后,他们便再也没有回过故土旧地,而原因只是为了不给当地添麻烦。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韩芝俊含泪告别了这位相濡以沫一生的好同志、好战友。而失去了丈夫的她,之后几乎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每次只要她出现,镜头总是会聚焦于她,因为她值得受到人民的尊重。

如今的韩芝俊已经92岁高龄,孩子们也早已一一成材,可谓兰桂齐芳,子孙满堂。

对于低调了一生的韩芝俊来说,现在的她已然到了无欲无求的地步,所有的名誉和赞美都不再有意义。但对于我们来说,韩芝俊女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她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正如王力先生所评价的那般:“争似韩姑姓字香”,高尚者值得赞颂,高尚者值得赞美。

而这样的赞美,我们需要,社会需要,中华民族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盂县   湘阴   解放战争   晋中   木兰   儿童团   湘潭   地委   湖南省   闭塞   山西   湖南   低调   为人   丈夫   经验   女人   工作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