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冤枉了,不要紧,学会逻辑学反击

自家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诬陷,我们家长怎样才能够有理有据的反驳呢?看一下同学是怎么说的吧。


“我觉得小明就是偷我的钢笔的人。他最近都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我丢钢笔的那个中午,只有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我回来后钢笔就不见了。最重要的是,张三也认为是小明偷的。张三看人一向很准。”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样为自己的孩子辩护呢?是相信自己的孩子确实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还是寻找这样语言背后的逻辑漏洞?发掘事情的真相呢?


有时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会碰这样的事情,而自己又往往陷入无力自辩的情境,明明知道问题不对,却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找不出有效的应变策略。我们陷入困境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对于逻辑学没有了解,我们思维逻辑不够清晰。


所以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应对这种现实生活中被冤枉的情境,我们都应该学习逻辑学,都应该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被他人所左右。


李万中,网名Andy Lee,公众号“认真想”主笔,传递着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讲授,他对于逻辑学研究很深,写了这样一本《逻辑学的语言:看穿本质,明辨是非的逻辑思维指南》。


从这本书的副标题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到我们的书籍。掌握了逻辑学,就能够让我们不被假象所迷惑,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核心,最终实现明辨是非的目的。


那么在这本书中,作者是以怎样的方式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呢?逻辑学因为涉及到了思维的过程,学习并不容易,所以作者就结合着大量的现实案例来讲解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逻辑学应用现场。我们读着某这一段内容的时候,因为它确实能够帮助到我们,也就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读下去。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案例,就是这本书中案例之一。


那么我们看一下作者给出了怎样的推论。先把上面那一段话的结论和论据进行区分,因为结论是在大量的论据基础上得出来的。因此这些论据就是结论的前提,如果前提不成立,那么结论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小明偷了钢笔的前提是什么呢?“不敢直视我的眼睛”,这是主观臆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有没有可能只是当事人太敏感呢?所以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小明一直在办公室,有偷的条件,那有没有可能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出去过呢?这也无法下出定论;张三的判断,看人很准,又有多准呢?正确率有多少?也无法确定。所以当我们把这些前提都拿出来认真梳理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结论的前提漏洞百出,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本书中其他的案例也都非常有趣,这就是逻辑学在现实应用的真实再现。


当然,我们在现实中使用逻辑学应用也依然需要了解它理论是怎样构建的,之其然然后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本书的后半部也在给我们梳理逻辑体系的理论基础,让我们对于逻辑学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那我们就通过这样一本《逻辑学的语言》,完成我们逻辑学从实用到理论的学习过程。#逻辑学#​#学习逻辑学#​#逻辑学到底有什么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逻辑学   明辨是非   论据   钢笔   不要紧   结论   逻辑   前提   思维   现实   案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