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道到文天祥—中国古代道德评价尺度的转变

各位看到这个题目,有关公战秦琼之感,觉得两人不生活在同一时代,事迹也各不相同,无法比较。不过这两人仅是引子,今日我所谈论则是两人背后社会评价的转变,或许更直白点作社会道德问题的转变的缘由。在开始我的问题前,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两人的生平。

1.两人生平

冯道,五代十国时人,字可道,瀛州景城人,《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六》记载“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这段讲冯道祖先为耕读世家,他性情醇厚,会写文章,孝敬父母,又爱好学习,即使外面天气恶劣,也不忘学习。冯道早年担任桀燕国刘守光的掾吏,后因触怒刘守光,逃往太原,归附后唐庄宗李存勖,其最出名的事迹要数他仕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六帝,担任高位而不倒,一时之间被人称之为政坛不倒翁。

长乐老冯道

文天祥,南宋末年吉州吉水人,《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记载“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文天祥少年得志,二十岁便考中进士,文章写得尤其好,受到宋理宗的称赞。在后代人看来,文天祥最主要的功绩不是因为他的聪明,而是他坚持抗元而不坠其志气,一直到行刑之时,他还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容赴难。

文天祥

2.古人评价

关于对二人的评价,写于宋代和元代的《旧五代史》和《宋史》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旧五代史》说冯道“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说冯道为人有古人之风,气量很大,但是因为冯道历仕四朝六帝,道德上有瑕疵,如同一而再再而三改嫁的女子一样,没有人的操行。对文天祥的评价,《宋史》记载“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认为文天祥如同古代的贤人一样,不因谈判失败而动摇本心,视死如归,正是古仁所称的“仁”。

两人的评价呈现了正反两极,虽然《旧五代史》认可了冯道的一些事迹,但因为他不尽臣节,苟活于世的道德污点,受到后代的驳斥,而文天祥因为殉国之举,而受到君子中”的“仁”“忠”的评价。

3.宋代是中国古代道德转向关键阶段

我们分析这两种评价,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个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历史背景正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评价尺度的转变,我们可以在《史记》中看到许多改嫁的女子,过得很好,而不受社会舆论的谴责,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正是改嫁给汉景帝而后生下汉武帝。但是到了宋代以后,我们却听到很多贞洁烈女之事,为夫守寡,立下贞节牌坊,这样的事迹实在太多。大臣守节,在宋之前很少,汉末的吕布改换门庭频繁,张辽后归降曹操,这些都不影响新投靠势力对他们的使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正是出现中国社会道德评价两极分化的重要时间段。作为编写于北宋与元朝的两部正统史书,《旧五代史》和《宋史》明显带有当时人的观念,这也是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注脚。宋代之前的儒学还讲究一点大臣的权利,孔子就曾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当国君不是明君时,就可以离开。

宋和其后的朝代道德观念已经与前朝历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忠”,妻子对丈夫忠,大臣对皇帝忠,这是一种新出现的儒学,但又与之前的儒学很不一样,表现在社会观念上最重要的是一个“忠”字,是绝对的服从,当王朝覆灭之时一定要殉国,尽臣节。

宋代出现儒学的转向,即我们后世人称作理学的儒学新变体,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当时,五代十国之际,是道德体系崩塌的时代,朝代、国君如走马灯似更换不停,而篡位以下犯上等行为更是不计其数,不要忘记宋太祖正是通过发动兵变夺取后周大权,于臣节是有亏的。宋朝建立后,为了以防这种行为再度发生,需要一种新的道德体系的出现,建构一种有利于统治的氛围,这时候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真德秀、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相继登场。而且空谈义理,已成为了大臣的风尚,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规矩,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受到攻击,正是因为有私心的道德瑕疵,而受到司马光等人的抵制。

朱文正公

其二,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所处的大环境,都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北宋自建立起,北有辽国,后有金国,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南宋则是先有金国,后有蒙古,可以说生存环境异常残酷,北宋正是被金国所灭,南宋正是被蒙古所灭。为了维持国家的生存,也需要臣子谨守臣节,这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如果每个臣子都像冯道一样的作为,对于宋朝廷来说,是非常危险,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倾覆之祸,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必须宣扬此种道德,尤其是“忠”,不可不重视。

千里江山图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对于宋朝来说,是一种维持统治和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此种手段不可不施行,而且相对军事手段,这也是最便宜的手段,投入小而影响深远。同时,正是宋朝的这一道德转向,进而影响了其后朝代的道德选择,自宋朝开始,都会有一部分臣子、平民因为王朝灭亡而殉节,这在之前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此之后则成为了常态,这是宋朝在社会道德评价史上至关重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宋史   道德   评价   儒学   宋朝   南宋   北宋   宋代   大臣   中国古代   尺度   社会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