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丨让考古遗产活起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

日前,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揭晓,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图为二里头遗址。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至北京,最上源就是地处北京市昌平区的白浮泉。图为游客在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参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共评定出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5年来,遗址公园共举办社会活动4733项、展览活动367项,累计游客接待量达1.46亿人次。

随着考古成果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日益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一个个考古遗址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遗址公园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全国性示范意义。从良渚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架山,到“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辽上京、见证中国百年考古历史的仰韶村……以考古遗址为核心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仅实现了对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也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

与留存千百年的考古遗迹面对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考古遗址公园是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人们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观摩考古现场、欣赏出土文物、消费文创产品、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进而深入了解遗址承载的历史文化,更直观生动地接受历史教育。为顺应文化生活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精准对接群众新需求,真正实现人民共享这一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持续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更多考古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当前,要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累的学术基础、社会关注度转化为更高的游览意愿,在保护和活化利用上下足功夫。要通过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激发更多人的兴趣,激扬起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要借助科技力量,充分运用创新技术,让越来越多的古迹遗址得到全面保护和展示,让游览的体验性、互动性、沉浸性进一步增强。同时,要不断提升园区管理运营水平,持续开展考古科研,扩大品牌效应,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国家文物局   中央纪委   偃师   昌平区   洛阳市   遗址   中国   遗产   文物   中华文明   灿烂   科研   公园   国家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