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中朝海军“围点打援”,痛歼日军14000人-没办法,吊打

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国家,本来可以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只可惜,由于日本单方面的野心膨胀及不断挑衅,直接变成了“一衣带血”。

而今天,蜗牛君就带大家来回顾一场中朝合作,吊打日本的海战——露梁海战。


16世纪末,刚刚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给朝鲜带去了一封书信。

信的大意是:我丰臣秀吉准备征服明朝,得向你们朝鲜借条道——允许我们日本军队通过你们国境去攻打大明。

朝鲜当然不想借:说是借道,那不摆明了要侵占朝鲜吗?不借!

问题是——丰臣秀吉是真的要打明朝吗?

他确实是这样想的,不仅如此,他还扬言在打下明朝之后,继续图谋更远的印度。

且不管这家伙荒唐不荒唐、狂妄不狂妄吧,总之,第一目的被看穿了,那就没有别的话了:开战!

1592年,丰臣秀吉征调40万水陆大军,开始攻打朝鲜——这可是当时日本的举国之力。

当时日本的军队,可是属于亚洲一流,打个朝鲜还是稳操胜券的;可是他们忘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当时的朝鲜,可是大明朝的小弟。

当时朝鲜海军使用的龟船


虽然朝鲜在日本的进攻之下,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但他们很快向“大哥”发去了求援信,并且不止一次。

于是,大明帝国出手了;这一仗,一打就是七年。

露梁海战,就发生在“抗日援朝”战争的尾声阶段……


1598年9月,中朝日三方参与的这次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战争结束的一大因素,是日本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死了——群龙无首,被大明压制了七年之久的日本人无心恋战,决定撒丫子要跑。

按照当时的情况,留在朝鲜的还有大约五万日军,而他们的想法,是兵分三路,依次乘船安全回国。

但是,这只是日本人的想法,中国人可不这么想:七年啊,大明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又有多少手足忠魂为了祖国而埋骨他乡,现在你小日子想跑就跑、招呼也不打,想啥呢?!

那怎么办呢?截住他,干掉他!


谋划并实施这个想法的,是援朝明军的总指挥陈璘,以及他的副手邓子龙。

这两个人,可以用同一个词描述——悍将!

陈璘像


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他们各有缺陷,比如陈璘喜欢勒索部下、贿赂上级,而邓子龙更是喜欢包庇和袒护部下;但是,两人屡被治罪,却又屡屡被重新重用,原因则只有一个——太能打了!

邓子龙在踏上朝鲜战场时,更是已经达到了七十岁的高龄。

但是,仅有两名悍将似乎不够,他们还需要一个强援——朝鲜名将李舜臣。

这是一位善于打海战的战将,在之前的鸣梁海战中,他曾凭借着仅有的12艘战舰,一举击毁击沉日舰30多艘。

而日方为了避免在李舜臣手底下多吃苦头,还曾经利用反间计使朝方将其下狱。

只不过,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和前边那两位一样,能打的人,总归还得上战场。

所以,李舜臣被重新启用,并将在这一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中朝双方商议之后,将阻击目标放在了日军第二军团身上。

第二军团的指挥官,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小西行长;按照他的计划,第二军团将由顺天出发,由曳桥登船返航回国。

小西行长像


这是目前留在朝鲜的日军主力部队,陈璘怎能让他们“体面”地回家?

1598年12月8日,明朝和朝鲜的联合水军抵达猫岛——那是从顺天出发后的必经之路。

果然,日军的第二军团1万多主力,第二天就在小西行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这里,而潜伏在此的李舜臣,立即命令朝鲜水师出击,给与日军迎头痛击。

随后的几天里,虽然小西行长一再组织突围,但每次都被朝鲜水师拼力击退、死死地被困在了名叫光阳湾的地方。

但是到了11日,几艘快艇却突然冲破了朝鲜水师的防线——那是小西行长派出去寻找援兵的信使。

几条小船,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地跑出去?


对于这件事儿,一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陈璘收受了日本人的“好处”,所以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第二种,则认为陈璘是有意放走信使——因为他在钓更大的鱼!

两种说法嘛,应该都有可能,你认为哪一种最可信呢?

至于救兵,小西行长找到了驻扎在泗川的第五军团司令官岛津义弘,以及另外的两处日军。

这些日本人倒也讲义气,接到求援后分别从驻地发来了救兵,并在救援的路上汇聚到一处,共1.7万余人,500艘战舰。

伏击的地理位置


而另一边,陈璘和李舜臣也集结27000余人的重兵、战舰700艘,在一个地方严阵以待、准备围点打援——那就是露梁海峡。


露梁海峡,是日军援兵的必经之路。

1598年12月16日凌晨1点刚过,岛津义弘的500只战船,全部进入了露梁海峡;令人惊讶的是,日军居然先开炮了。

原来,岛津义弘深知露梁海峡是个打伏击的绝佳地点,所以,他决定打草惊蛇——先下手为强了!

在日舰漫无目的的齐射之下,陈璘等知道自己已经暴露,索性就不再隐藏——全军出击!

顿时,双方近千条战舰,在狭窄的露梁海峡内战成一团;枪炮声、怒吼声震彻海峡,爆炸引起的火焰,将海面照得红光一片…

当时的明朝舰艇,很多都装备了从葡萄牙学来的弗朗机大炮,并且建造技术也优于日军;更何况日军本来就是处于败退中、士气低落,所以双方这一交手,高下立判!

弗朗机大炮


几个小时之后,眼见不敌的岛津义弘不得不下令退守观音浦港湾,并在重新集结以后,再次开始做殊死反扑——没办法!中朝联军誓要全歼这股日军的!

但是,狭小的港湾限制了明军的火炮,却给善于近身肉搏的日军提供了契机。

而对中朝联军更为不利的事情,却一桩接着一桩…


副指挥邓子龙率先遇难!

战斗中,老将军一直身先士卒;而肉搏战一开始,他更是直接将指挥权交给副手,毫不犹豫地率领着200名亲兵加入战团。

可是,当他跳上一艘朝鲜战船,帮助友军杀敌时,意外却出现了:由于场面混乱,不知是谁,误将这艘战船给点燃了。

看到对方战船起火并倾斜,日军争先恐后地跳上船来;邓子龙无路可退,只能指挥亲兵固守待援。

岛津义弘


但可惜的是,却没有人知道他在那条船上…

面对这股异常勇猛的明军,日军只得集结鸟铳队,向他们进行排射;邓子龙将军胸口连中数枪,倒在了血泊中。

残忍的日军蜂拥而上,割下了将军的头颅。

下一个意外,出现在李舜臣身上。


和邓子龙一样,李舜臣也一直冲锋在前。

李舜臣是率先指挥座船冲进敌阵的,却也很快陷入了敌船的重围;眼见李舜臣被围,陈璘马上也指挥座船前来营救。

但是,日本人认出了陈璘的座船,岂肯轻易放他过去?

于是,陈璘也陷入了敌船的围困之中,并在日军疯狂的登船进攻之下,屡屡陷入险境。

好在陈璘久经沙场,困境之下,他立即命令士兵停止前进、隐藏于船舷内向妄图靠近的日军射击,从而很快稳住了阵脚。

而就在这时,李舜臣望见陈璘遇险,也指挥部下杀出一条血路、前来营救了…

两位将军,在数年来的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相互牵挂、舍己救人!

但是,就在两船汇拢之后,站在船头指挥的李舜臣,突然被一颗流弹自腋下穿过。

自知身将报国的李舜臣在弥留之际,对身边的侄子李莞嘱咐道:

“敌情紧急,勿言我死!”

陈璘是在战后打扫战场时,才听说李舜臣的死讯的。

当时的他,痛哭失声!


这一战,日军500多艘战船,仅有50余只侥幸逃出;而前来“拯救”小西行长的日本援军17000多人,仅有3000漏网,其余悉数被歼灭!

只不过遗憾的是,明军将领邓子龙以及朝鲜将领李舜臣牺牲。

并且,计划中要歼灭的小西行长的第二军团,趁着双方混战的时候悄悄启航溜走了。

小西行长的逃跑路线


不过,最气愤的是岛津义弘:在逃离战场后,他还曾经在茫茫大海上四处打听小西行长的下落,最后才知道人家早已经撒丫子跑了、把他撂在战场上送死,你说可气不可气?

@史者蜗牛

太解气了!

这一场仗,明军无论从军事装备还是官兵作战能力、士气等方面,几乎全部是碾压日方;在加上与友军的默契配合,才打出了这样一场漂亮的海战。

说真的,大天朝受外敌欺侮的历史太多了,所以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例,心里都觉得超解气!

你觉得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日军   围点打援   大明   明朝   战船   朝鲜   战舰   日本人   日本   行长   军团   海军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