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百万粉丝博主,1条视频1800多万人看,带动一个村的经济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05位真人故事

我是蹇小白@小白的奇幻旅行,90后贵州人。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地理频道,长大后,我如愿拿起相机,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雪山、古村、野狼、森林守护员……我用镜头记录祖国的壮美山河和每一个角落,如今我的粉丝已破百万。但相比之下,我更欣慰的是,祖国未知的美,未知的文化,未知的感动,在我镜头下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现在的我,早已把旅游和摄影当成一生的挚爱。

(旅游途中的我)

1992年,我出生在贵州省道真县三桥镇,父母都是普通人,自己是家中独子。

我5岁上学,比同龄人读书早。因为学校离家很远,走路要一个小时,父母工作忙不能接送,我就和小伙伴结伴去学校。

中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尤其喜欢地理。看着地图上花花绿绿的线和密密麻麻的地名,总幻想着亲自去看看。

(我在给村民拍照)

2005年,电视台正在播放明道主持的《冒险王》。节目中一次又一次的惊险之旅,让我看到很多原本不知道的地方,透过镜头我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从此,我迷上地理频道,通过电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心中也埋下了“旅游”梦想。

那时,表姐在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婚纱影楼,放学后我常去店里玩儿,看到摄影师拿着单反相机拍照,感觉样子很酷。

没有客人时,我会拿着那个相机拍来拍去。相机响应迅速非常快,往往“啪”的一声,就能抓住很多美好的画面。

看着这些照片,头脑中会浮现出当时拍照的场景。我突然冒出个想法,长大后去学摄影,那样就可以边拍摄边旅游。

(看望网友奶奶)

2010年我参加高考,坚定地选择摄影专业,并幸运地被重庆一所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我学习到很多摄影知识,还收获了专业老师的指导,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拍摄水平不断提高。

当时自媒体刚起步,我关注到这方面的契机,尝试做过网上分享,输出一些拍摄技巧,摄影知识,可效果并不理想。

2014年毕业前,我到一家摄影公司实习。工作是邮轮摄影师,接待全球来访三峡的游客,给他们拍摄美丽照片。

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因为给客人拍照的同时可以接触不同文化的人,感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我给客人拍摄)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位韩国阿姨的相册做坏,造成公司耗材损失,师傅劈头盖脸一通数落。客人知道了,主动提出多选几张照片,还表扬了我的摄影技术。

韩国阿姨的暖心举动,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欣慰,她让我体会到了不同国家人的真诚和理解。

实习结束,我签约了另一家摄影公司,主要工作是拍摄婚礼。这种相对单一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它和我理想中的摄影之梦相差甚远。

我喜欢拍摄人文、地理图片,喜欢拍摄纪实影像,想用镜头记录生活,用视频捕捉真实。

人们常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追求的。

2016年我选择辞职,决定和朋友骑行去西藏,想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自然环境中的人物,记录沿途的美丽风光。

(雪中爬行)

我们从重庆出发,沿川藏线前行,经历了许多恶劣天气,也遇到过自行车抛锚,可这些窘境都没有挡住我的骑行计划。

一路上,我领略了雪山、草原和峡谷,体验了天然温泉和藏家民居,最后到达布达拉宫。

3个月的骑行之旅,我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得到过陌生人的热心相助,更是完成了第一次属于自己的拍摄梦想。

这次旅行,我切身体会到用镜头“感知”世界的快乐。

美国摄影师史蒂夫曾说:“去体验不同的文化,是驱使我工作和生活的源动力。”

骑行结束后,我边整理素材边沉淀自己,认真梳理未来方向。那段时间,我一直思考如何用镜头拍摄旅游中的内容,体验用视频讲述感人故事。

2019年9月,我决定一个人,一只狗,一辆车,以自驾游的方式去旅游,做一名旅游博主。

(我花6000元买的二汽车)

因为资金有限,又不想啃老,我花6000元买了一辆二手车,简单改装后就出发了。

万万没想到,第一站就出师不利。

我从四川泸州出发,经过古蔺县时,车子在行驶途中突然翻车。因雨后路滑,车轮抓地不牢,在一处道路拐弯时失控撞向一侧墙体,人没事,车子废了。

我当时都懵了,脑子一片空白。慌慌张张爬出车,只顾从车中抢出东西,都不知道找救援,还是旁边的好心人帮我打了救援电话。

(转弯时翻车现场)

可能我运气不好,也可能我经验不足。这次车祸给我很大打击,情绪一度跌入冰点,崩溃到不行。

但不管怎样,我心中总有个执念,无论如何也要完成旅拍计划。10月份,经过一个月的短期休整,我更换了一辆新车,带上足够的生活物资再次启程。

我开车从贵州温水出发,经过六盘水、乌蒙大草原,到达曲靖,又从大理来到云南的玉龙雪山脚下。

远远望向雪山,高耸的山岭间,丝丝白云缭绕不散,山顶积雪皑皑,山脚是绿树成荫。

美丽的景色让我驻足,脑海中闪现出户外野餐的灵感。

于是,我找到一处平坦的草地停好车,搭上蓝绿色的小帐篷,取出灶具,支起小桌,拿出食材。

置身在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野外,一只欢快的小狗绕在身边奔跑,我所感受的“诗和远方”近在咫尺……

洗菜、切肉、打开小电锅,不一会儿“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汤锅完成,配上米饭,心中的快乐溢于言表。

(玉龙雪山脚下野餐)

第二天,视频发出,引来众多网友观看和评论,大家纷纷表示,“好羡慕我的野外生活”“视频治愈了我们城市里那颗浮躁的心。”

更没想到,这条视频竟然被平台独家签约,这就意味着我的拍摄得到认可,我的视频内容受到肯定。

这个大大的惊喜,给足我做旅游博主的决心。

有了签约,我更加重视内容输出,每到一个地方,自己都会做足功课,力求拍摄的视频有特点、有内容。

我在云南了解到,这里居住着许多纳西族人,它们的纳西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寓意为“天山”。而它的山脚下有个玉湖村,村中建筑古色古香,宛如置身人间仙境。

(玉湖村村中景象)

玉湖村又称“巫鲁肯”,是雪山脚下村子的意思,它是距离玉龙雪山最近的村落,村庄名气不大,但有“玉龙山下第一村”之称。

村内房屋大部分是用石头垒建而成,村中道路也是石头铺成,“石屋”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完美保持着原始村落之美。古老的房屋外面花草盛开,尽显村庄的古朴灵动。

(玉湖村村民住宅)

我在拍摄前查阅过资料,了解到这个地方有个洛克故居。1922年,美国地理杂志的探险者洛克先生在此居住过27年。

他拍摄了上千幅珍贵植物和民俗风情照片,还写了《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等巨著……

视频发出,众多网友跑来留言鼓励我,一致称赞视频内容特别棒,有名人知识,有民俗讲解,画面中还有熟悉的生活气息。

我也没想到,短短的一段视频,能为网友了解中国民族文化提供帮助。

看到网友留言,我似乎找到新的方向。

如果说前期拍摄只是为了满足旅游和摄影,那么现在我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要在原始民俗、风土人情的文化中挖掘内容。

(甘肃天水农家院)

2020年4月,我在甘肃天水发现了一座与众不同的院子。院中干净整洁,土墙大树,房间明亮,依墙而建的大花坛,盛开着各式鲜花,院内生机盎然。

因为地域特点,天水还有许多人家,居住在老人传下来的窑洞中,即便是翻建的新房也常常缺少绿植点缀。

可这位奶奶却在自家院中种满花草,让我感到眼前一亮。

走近院门,我提高声调喊了声“奶奶”,接着传来亲切回应“你是谁呀?”我笑盈盈地走过去和奶奶聊起来。

奶奶正在院中用太阳能烧热水,大大的圆盘上面焊有一个烧水的架子,一只水壶正在接受太阳的“炙烤”。

我好奇地围着太阳能铁架巡视,奶奶耐心地给我讲解着……

(奶奶给我讲解太阳能烧水)

这个视频得到大批网友夸赞,都说奶奶的院子颠覆了他们对西北民居的印象。返璞归真,世外桃源,想让我有机会再拍一些。

2021年5月,我带着网友的希望再一次踏进奶奶家。她并没有忘记我,主动热情和我攀谈,因为天气很热,她忙着给我的狗狗喂水。刚好到饭点,奶奶亲手煮了西红柿鸡蛋面招待我。

对一个离家很久的人来说,奶奶的面不只让我尝到家的味道,更让我感到被关爱的幸福,那种暖意久久留在心中。

我发现,乡村人的淳朴善良无处不在,他们对陌生人的真诚热情更是发自内心。

同年10月,我来到贵州的白岩村,那是苗族人的聚集地,周边景色很美。山上是一层又一层的梯田,山下是原始古朴的民居建筑,身处村中,浓浓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

(白岩村)

我边拍边走,刚巧碰到当地人在办宴席,身着苗族服饰的大姐主动拉我入席,桌上有大块的回锅肉,好吃的大汤锅。大姐不停给我夹菜让我多吃,同席的大哥更是邀请我晚上一起喝酒。

我被他们的热情感染着,和他们学苗语,聊家常,很快学会了苗族见面问候“鸟荣”(一切可好)。

万万没想到,这个视频的播放量竟有1800多万,网友对我拍摄的村中景色极有兴趣,好多人私信问我白岩村怎么走?

(我在白岩村吃宴席)

我耐心告诉网友,村子里有民宿,性价比非常高,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一段时间后,白岩村的村支书联系到我,说是因为我发的视频影响,村中原本不景气的民宿,竟然意外爆火。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种莫名的激动,自己随手拍出的视频竟能拉动一个村子的经济,自豪感油然而生。

2022年11月,我在旅途过程中又拍摄过一位67岁老人的骑行故事。

(我和67岁骑行老人相遇)

老人名叫李泽彬,67岁,来自云南普洱,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从四川荥经县出发前往攀枝花方向,老人不会手机导航,中途常常走错路,只能靠着询问路人前行。

老人的装备很简单甚至有些寒酸,一身褪色的旧衣服,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子后座驮着简单的行李,消瘦的下巴上长着显眼的白胡须。

我跟踪两天拍摄老人,发现他平淡却不单调,孤独却不放弃,由衷地佩服他独自骑行追求生活的勇气。

看过视频故事的网友纷纷留言,关心老人的身体,祝愿老人路途平安,更多网友提出要资助老人。

我看到这些评论很感动,就沿着老人前进的方向去追赶,并代替网友买好一辆新的自行车准备送给他。

(送给骑行老人的新自行车)

一天后,我果然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在奋力骑行。我马上开车追过去,帮他换好新的自行车,并转告网友们对他的问候。

接着,我又跟着老人拍摄了一整天,最后目送他远行,心中默默祝福老人一路平安。

三年来,我到过贵州、云南、甘肃、西藏……

我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当地的感人故事,用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贵州有位护林爷爷,坚守工作40年,全家人一直居住在那里,一家三代用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这位爷爷已是80岁高龄,从70年代开始守候着3700亩的大森林,亲眼见证小树苗长大成林,随着年龄渐长,他又把这份重任传给儿子,现在小孙子也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巡山防火。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守林爷爷,就是保护大自然造福后代的无名英雄。

(给护林老人拍照)

我在网上输出的内容,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旅游介绍,而是用手机拍摄视频的旅行记者。

为了拍摄,我经常一个月跑上几千公里,平时风餐露宿,常与危险相伴。

在西藏,为了拍摄真正的野狼,我跟随客店大哥前往他念他翁山下的一个峡谷,沿途见到了被野狼咬死的野猪尸体,光天化日下散发着臭味。

我冒险走在山间小路,为了拍到野狼、野熊也是紧张到不行,心一直提着,握着拍摄杆的手有些抖,过程很惊险,但结果却是遗憾,没有拍到野生动物。

(寻找野狼过程中)

好心网友留言鼓励,说看我的视频如同一部写真纪实片。镜头中的语言真实又不失趣味,惊险又不落俗套,让大家欲罢不能。

每次拍摄后,我会做认真剪辑,细心配上符合场景的音乐,声情并茂朗读故事旁白。

让声音融入画面,达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力争呈现给网友亲临其境之感。

我拍摄的视频,不仅是记录祖国的秀丽风光,还分享了中国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人看到未知世界的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贵州大山中的天然洞穴)

我一直执着于摄影,努力用微薄之力传递有价值、正能量的视频。我获得过平台大奖,也受到广大网友的鼎力支持。

未来,我会继续坚守旅拍之路,用镜头记录生活,用视频输出作品。

现在,互联网带给我们每个人实现梦想的机会。我知道,有些东西如果不拍下来就永远没有人会看见。

在摄影路上,我愿,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口述:蹇小白

【编辑:书眉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纳西   视频   贵州   野狼   雪山   奶奶   粉丝   镜头   老人   网友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