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不妨读读这本书


曾经有粉丝问我:"萌姐我的生活一地鸡毛,我感觉自己要被生活打败了。"其实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人感叹命运的不公,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却还是没有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我想跟此刻正在阅读公众号的你说,生活可能会让你措手不及的,不仅是你能预见发生的事,有时候是那些你没有预见的事,会冷不丁给你一记重拳,让你退缩不前,让你觉得:好像我克服不了它。


你已经撑到了极限,你已经在满负荷运转了,痛苦地说:我承受不了了。但是突然又出现你没有预料到的事,你想要放弃,彻底被命运击垮了。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其实只要你身体健康,就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之所以觉得自己苦,是你不知道那些真正不幸的人,在多么努力的活着。



今天聊的话题稍微有点沉重,聊的是关于生命这个哲学主题。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2020年,那个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2020年1月20日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伤医事件,或许你也有所耳闻,受害者是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医生陶勇,而行凶者竟然是被他救治的患者。


在这个临近春节的日子,普普通通去上班的一天,却成了陶勇医生人生中猝不及防的转折点。



在这一天以前,他是医学界的“天之骄子”。


28岁从北大毕业;35岁成为主任医师;37岁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SCI论文92篇,是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据说国内专职研究葡萄膜炎领域的眼科医生不超过20人,陶勇医生是许多眼科患者最后的希望


而那位想拉个人陪葬的患者,手拿着菜刀砍向了陶勇医生,那双曾完成15000多台眼科手术的手,再也无法做手术了,行凶者毁掉了陶勇医生的舞台,更是毁掉了无数个患者的希望。



事情发生以后,这个特殊的事件将陶勇医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出现在了大众面前,媒体采访为他带去了很多关注,有了数以百万的粉丝,但这种身份反转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他非常清醒地写道“热点一过,我还是我”


虽然经历了可怕的伤医事件,但陶勇医生很快就重新站了起来,继续为医学理想奔忙。现在担任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常务主任,每周三的下午固定为患者看病,发表了105篇高分SCI论文。持续推进盲童公益计划,为患者们努力守护着一片光明。



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很多人会埋怨上天不公,而他却认为这是一段难得的修心过程。


雨果曾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我想,陶勇医生就是这样善良的人。


虽然陶勇医生现在上不了手术台拿不起手术刀,但他的文字就变成了他新的手术刀,当得知陶勇医生的书籍《目光》出版以后,我第一时间就买来拜读。



当一个人经历了生命中突如其来的“恶”之后,会如何对待这个世界?活是活下来了,可后遗症却让他永远告别了手术台,那余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翻开书你会看到,前面有周国平为这本书亲笔做的序,他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目光》书如其名,像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光束,照亮了每一位读者。


全书只用20%的篇幅去讲述砍伤事件,剩下的80%都是一个走过鬼门关的人掏心窝子的话,读这本书会流泪,会心痛,更重要的是能收获向上的力量


书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幸福”,陶勇医生在行医的多年时间里,见到过太多不幸的患者了,他们身患疾病,往往又很贫困,可是好像越是不幸,他们反倒却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和对幸福的感知力。



当你处在困境中觉得命运不公的时候;当你觉得所有事情都好像在跟你作对的时候;当你感觉一分钟都撑不下去的时候,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放弃,一定要坚信坚持的力量,也许熬过这个时间点,转机就会出现。


看完书中陶勇医生和患者们的故事,我坚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奇迹,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成了行动而已。


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和医生打交道,不知道你们的父母年龄多大,我的父母是70岁左右这个年龄,而我的外婆现在已经8、90岁了,到了这个阶段,每天面对的问题几乎都是生老病死相关的。


中国人有一个观点,总认为生死问题是忌讳的,抑或是很消极的,我却完全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的父亲前两年查出了脑部有脑瘤,当时他在工作的场合突然之间倒下,被送往了医院。


之后进了2次ICU,然后突然之间我们家里面的状况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加上我很重要的其他亲人,也是遇到了这类的情况,突发事件让我不得不去在这个年龄段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这个主题其实看起来非常沉重,但我觉得这很重要,因为人生始终需要拥有一种能力,叫以终为始的思考能力。


站在终点回头往前去看,于是你就会知道这件事我到底做的是对还是错,或者是说我人生的选择到底有没有依据。


我一直认为,只有积极的人才能正确去面对生、面对死。


当学会站在终点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重新来想想,此生我们还有什么是我们值得留恋?以终为始才能找到我们为之奋斗的每一天到底应该怎么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当与家人的别离变成了免不了的主线,既然是不可避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特别愿意学习的人,每当有新问题发生的时候,我就喜欢以人为师,喜欢通过阅读去找到答案。


那谁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认为便会是医生


因为医生的工作就是时时刻刻面对着疾病、衰老和生死,他们每一天都在直面人生的不同阶段,形形色色的病患以及他们面对生老病死的种种情形。


我相信,读陶勇医生写作的这本书籍能收获自己的答案。



关于生死他说:死亡并不可怕,作为尘埃的我们,有幸来此世间一遭,重要的是你的过程和感受。


关于人生价值他说:人生的长度我们无法改变,宽度却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回顾一生,要过的足够值得。


关于活着他说:获得值得即可。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着一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怀美好愿景,一步步向前……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陶勇医生身上那种乐观向上而又坚定的力量,不仅照亮自己,还点亮了别人。


今晚我们特别荣幸的邀请到了《目光》这本书的作者陶勇医生,主题是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理想,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至暗时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一场直播,一键点击预约,晚上7:00,在张萌视频号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不公   手术台   手术刀   生老病死   不可避免   眼科   患者   生死   不幸   善良   目光   命运   医生   发生   事件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