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集体违规,院长下令撒谎,其危害甚于庸医误人

刘女士万万没有想到,她刚刚生下的婴儿在住院期间,护士竟然将配方奶输进孩子的静脉;刘女士更没有想到,其后医院及主管部门的一系列做法,都出乎她的想象。

01

刘女士是一名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个高龄产妇,2020年5月10日,她在南京历尽艰辛诞下了一个男婴。因为是早产,孩子被送到该市儿童医院,在保温箱里监护喂养。

然而6月1日,管床医生告诉她孩子状况不好,肺炎加重,要她签病危通知书,并将孩子转重症监护室。

6月5日,医院有关领导说出了孩子病危的真正原因:护士颜某操作失误,将配方奶泵入了婴儿的静脉血管,所以后来需要紧急抢救,而在6月1日以来的5天里,家长对这起医疗事故真相一无所知,管床医生还谎称是婴儿肺炎加重。

02

事发后儿童医院方面积极组织抢救,还安排了上海复旦儿童医院等地专家远程会诊。血液中被输入奶液的孩子,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并进行了后续康复治疗。

针对这起事故,南京市卫健委组织多个部门进行了联合调查,大半年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护士颜某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对儿童医院及其它相关医护人员的违规失职行为也作出相应处罚。

对于这一处罚决定,院方及护士颜某都予以接受,但“奶宝宝”的妈妈刘女士却反应强烈,表示难以接受。

刘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这一处罚决定并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她诉称,护士颜某给婴儿输了奶液后,导致孩子严重感染,缺氧,栓塞,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并进而影响到现在的发育,其行为涉嫌间接故意伤害,或医疗事故犯罪。

大风新闻消息,近日南京中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南京市卫健委当初对儿童医院及护士颜某等作出的《处罚决定书》。

03

这件事,看得我是心惊肉跳,一方面是给静脉输入奶液这件事本身,如果奶量再大一些,发现再晚一些,孩子很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另一方面,事发之后医院的态度及处理方法。南京市卫健委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虽然被法院撤销,但这份决定书也已经认定:儿童医院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遵守诊疗护理规范,未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未按规定封存现场实物。

这一系列的违规行为,目的究竟是什么?

受害人刘女士在其个人网络账号表示:事发后,院方作出了以“肺炎名义转科,不告知婴儿家长奶粉液注入静脉事件”决定,掩盖隐瞒此事件,并伪造、篡改、隐匿、毁灭病历资料。后来因医院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才在事发后的第5天告知我此事件,但仍隐瞒受害婴儿当时严重伤情,并在病历上添加虚假内容。

04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可能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奶宝宝”妈妈刘女士的特殊身份。

刘女士不仅仅是个妈妈,她还是一名外科医生。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外科医生身份,很可能有另外一个结果。

如果是一个普通市民,对医疗知识一无所知,在医疗界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半点信息,会不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

05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的担忧还有很多很多。

我依稀记得,2009年11月南京儿童医院还发生过一起“徐宝宝”事件,南京5个月大的婴儿徐宝宝因高烧入院治疗,次日早晨不治身亡。

家属投诉,婴儿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甚至下跪哀求,但值班医生却自顾打游戏、睡觉。

当时院方第一次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医生不存在打游戏行为,也不存在患儿家属下跪医生置之不理的情况,当事医生治疗手段得当,患儿属病情特别严重导致死亡。

而在网民巨大的声浪下,在技术手段介入后,真相得以还原,值班医生确实在玩游戏,患者家属多次下跪求救未果……

结语

“徐宝宝”事件的反转,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力量,广大网民追问真相,支持正义的力量。

“奶宝宝”事件中,卫健委的《处罚决定书》被两级法院“反转”,我们也看到了法律的力量,当事人懂专业的力量。

什么时候,不需要费上那么多的力量,这样的事件也能得到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处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儿童医院   南京市   决定书   院方   庸医   病历   肺炎   医护   院长   护士   婴儿   集体   医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