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重映:rose宁愿跳海也不愿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宝子们有去电影院去看《泰坦尼克号》25周年纪念版重映吗?




羊周末看了看,谁能懂?感觉隔了多年后再次看这个电影,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看电影时首先关注到的是爱情和死亡命题,会为杰克和rose的生离死别落泪;




也会被轮船即将下沉时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的人道主义感动。




但现在再看,会关注到很多之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


比如电影后半段Rose床头的照片闪现时,仔细对比这些照片和之前台词中的伏笔,才明白原来这些照片记录的是Rose失去Jack后,所经历的漫长人生。




把这些照片截出来看看后,羊发现这部电影不是一个富家女爱上穷小子为了纪念他冠男方姓氏的爱情故事。


而是一个女孩宁愿跳海也不愿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成长故事。





宁愿跳海也不愿和亲

Rose并非恋爱脑白富美




很多人看Jack和Rose的爱情线,喜欢概括为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故事,似乎不爱钱就是Rose最大的美德。


但如果仔细看电影,Rose的形象根本没有这么单薄。


她出身富裕但家境没落,被母亲安排嫁给富商改变家庭命运,但她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甚至一度想要通过自杀来摆脱这种被人摆布的命运。




她渴望的生活不是嫁给有钱人,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完整版的《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个片段是Rose在甲板上遇到一个摄影师。


看到自己进入了摄影师的镜头,Rose大方凹造型展示了自己,这里能看出,或许她对表演感兴趣。





她和Jack之间还有句台词:“我为什么不能像你一样,只要我想就奔向地平线”。‍


这句话则更彻底的展示了Rose的内心。


她最大的美德不是爱上穷小子,也不是打破阶级壁垒,而是想要得冲破身为女性所背负的束缚,得到自由。


她渴望像Jack一样喝啤酒,把腿分开骑马,有着和出身、金钱无关的生命力。



而这种生命力,则在轮船即将沉没,Jack即将遇难的时候更进一步展示。


Rose作为头等舱客人,有好几次的机会可以直接坐上救生艇。


但她坚持去寻找Jack,在深水中举着一把斧头想要救Jack。




如果她只是纯粹无脑的富家女,这些事情她肯定做不来的。


在Jack死后,Rose选择冠了Jack的姓氏。


按照美国的冠夫姓传统,可以看出她是把Jack当作自己的亡夫的。


但Rose冠夫姓,并不只是意味着纪念和顺从,更重要的是,她在那一刻决定带着Jack的姓氏,连带Jack那一份儿,活出双倍的人生。




在影片末尾,老年Rose出场的时候,Rose床头的那些照片,也证明了她没有食言。




她成为了女演员。




学会了像男人一样骑马。




登上了飞机。




去了很多国家和地区。




有一张是她在钓鱼。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应该是在Jack的老家,Jack生前提到过这里。




她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Jack在临死前交代Rose好好活下去,成为长寿的祖母。

后来Rose拥有可爱的孩子,真的成为祖母。


观看Rose的后半生,她真的活出了自我,成为独立新女性。

如果从爱情故事来看,电影是be了,但要是从Rose一开始就在试图追求自由这条线来看,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实实在在的he。




老年Rose说“Jack不仅救我生命更是拯救了我的人生”,也是这个意思。


Jack的死,坚定了她活出自我的决心。





Rose的现实原型

也度过了精彩的下半生




不仅电影中的Rose度过了精彩的下半生,Rose这个角色的现实原型,在失去爱人后,也过得相当不错。


Rose的原型人物名叫海伦·丘吉尔·坎迪。




和电影中的Rose开篇一样,海伦出身富裕,读了私校,有很多追求者。


也成功在这些追求者中挑中了金龟婿,婚后还生了两个孩子。


但之后丈夫开始酗酒,家暴,不得已,海伦只得离婚。


离婚后的海伦成为了作家,靠写作把两个孩子养大。


她也真实的登上过泰坦尼克号这艘船的头等舱,并且在船上遇到自己的爱人。



可就像电影中的Jack一样,爱人为了救她去世了。


活下来的海伦,像Rose一样,四海为家,她还坚持旅行和写作,过了非常自由自在的下半生。


这种失去爱情后依然过得很精彩的女性角色,在文艺作品中并不稀少。


同样是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走出非洲》中,也有一个和Rose相似的女性角色——凯伦。



凯伦有着和Rose相似的出身和命运,富家女,家里准备让她和更高阶层的男性联姻。


她听从家里人的安排,离开欧洲远赴非洲,嫁给了一个拥有贵族封号的男人,从此成为贵族夫人。




但她的老公婚后生活混乱,还传染给她梅毒,凯伦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离婚。


后来她遇到了探险家丹尼斯,一个和《泰坦尼克号》中Jack十分相似,活在当下的男人。




自以为幸福触手可及,可惜在最好的时候,丹尼斯因飞机失事去世,她的感情再次受挫。


但幸运的是,在遇到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空隙时间里,凯伦在非洲的土地上开辟了自己的种植园。


她学习管理种植园、维护和土著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体会到古老民族的情感,获得了对生命的新理解。




和Rose一样,虽然爱人离去,但靠自己完成的蜕变已经完全撑得起余生。


她回到欧洲写下自己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获得奥斯卡,她也自此成为著名的作家。




不管是现实还是文艺作品,像Rose和海伦这样的女性,她们的成长,都是以感情受挫而开始的。


这种受挫,也不是感情失败,而是意识到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维度可以拓展。


这种爱情滤镜的消失,是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女性建立自己的哲学

从走出开始




为啥说爱情滤镜的消失,是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宝子们注意到没,在原始社会,男人就会因为打猎四处游动迁徙。




但是女性迁徙的一个很大动力,只有婚恋。


因为一个男人,她们离开故土,因为另一个男人,她们又前往新的远方。


并且女性的这些迁徙,都是被动的,她们观察生活的视角被妻子母亲和家庭这些身份束缚着。


而不是像男性狩猎一样,观察环境,建立目标,获得猎物。




她们像活在笼子里,枷锁中,就像Rose,哪怕跳海,也不愿意再忍受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


也因此,女性脱离了婚恋被动迁徙这个因素,才算是真正打开自我,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与婚恋被动迁徙相对的是,是她们主动去认识开阔的世界。


在《泰坦尼克号》中,Rose和Jack站在甲板上深情拥抱,迎着海风前行那一幕,是俩人感情中的重要催化剂。




在前面我们提到的《走出非洲》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凯伦第一次坐上爱人丹尼斯的飞机,从飞机的高度往下看,和Rose站在船头看向海面的视野一样辽阔。




这些场景都象征着女主们内心所追求的自由,其实和男人并无两样。




她们也想要只是因为想认识这个世界,就可以离开一个大洲,学会骑马,第一次登上飞机,男性在渴望的新世界,她们一样在渴望着。


这也是为啥《泰坦尼克号》这么多年还爱可以常看常新,Rose的角色魅力不减的原因之一。




不难发现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承认了「爱情这个人生议题,并不是在女性的人生中必须要占据最高权重」。


女性完全可以和男性一样,在非洲大陆上旅行,在飞机上俯瞰大地,在干旱的土地上耕种,她们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爱情之外,她们还有很多人生议题可以去丰富,甚至是失去爱人固然痛苦,但那一天起也可以打开生命的新维度,建立起自己的人生哲学。


就像前面提到的Rose们,虽然爱人不在她身边,但是爱人给了她力量,让她彻底避免成为他人的傀儡。


告别爱人后坚定地踏上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热爱生活,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女性本来的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海伦   滤镜   非洲   姓氏   原型   婚恋   出身   爱人   飞机   照片   女性   男人   人生   爱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