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发射成功了?换个眼光和角度看马斯克和他的星舰

美国的老马今天(4月20日)又要放“大炮仗”了!埃隆•马斯克会是人类历史即将开启星际文明的大英雄吗?

不得不承认埃隆•马斯克的确是个人物。热议不断,流量无限。这两天因为他搞的美国重型火箭plus版--星舰首发、延期又发射,一次次引发网友对他的热烈讨论。

支持的人无限跪舔

支持的人无限跪舔,说马斯克凭一己之力研制了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重型火箭,也就是星舰Starship。

它捆绑集成了33台猛禽发动机,用304不锈钢焊接的火箭,总高度约120米,有40层楼那么高,比自由女神像还高。

直径9米,推力达7700多吨,在不考虑回收的情况下,“星舰”有效载荷高达250吨-300吨。超过曾经保持“人类最大运载火箭”称号的是冷战期间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美国“土星五号”两倍多。

星舰还采用不锈钢舰体和液化煤油燃料,并且还是可重复使用的,为的就是便于商业化,为后面进行“火星移民计划”降低成本。


如果发射成功,后面“火星移民计划”得以实施,那马斯克就是开启地球人类文明星际化的始祖了,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英雄。

伴随各种跪舔夸赞旷世奇才扑面而来的,就是面对国内的另外一副臭嘴脸了。他们diss国内的各种落后,不争气,要让国人深刻反思。为何同样是民企资本,同样姓马,国内的“二马”就没人类的格局视野,我们火箭就没人家星舰牛逼等等。一边捧得一脸陶醉谄媚,一边损的一脸厌恶唾弃。那种两面派的嘴脸360度凸显。

反对马斯克的人一脸唾弃

另一类反对马斯克的人,就是一脸不屑。认为吹捧者太言过其实了。马斯克其实并没有那么牛,他的星舰技术,也不是他自己研发的,他的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政府、军方和宇航局NASA。

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不过是做了一些拼装缝合。他花的钱也不都是他自己的钱,肯定有政府资助。


说白了,马斯克就是美国政府、军方及宇航局的马甲,是推到台前被包装的人。幕后大佬才是星舰的实际操控者。他们把马斯克包装成头戴各种光环的成功者、大英雄,让他以民间和私有资本的名义干一些政府不好出面、或干不好的事情。

比如说近地通信的“星链”,开始明明说的民用,结果俄乌战争一打,分分钟就转成“军用”,立马无偿开放给乌克兰使用。

所以说,马斯克就是美国政府、军方及宇航局的深度合作者。别在这吹捧说什么人家美国民营私企怎么怎么厉害,我们举全国之力的“国家队”都比不过人家马斯克。

马斯克就是一个被包装的美国代表,一个懂得抓住机会的商人,会营销,懂人性,大饼画的好,摊到星际上,然后忽悠到一大票拥泵者,实际上他们都是韭菜而已。

这两种人的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呢?支持哪一种呢?

第三种视角

我认为,两者都不可取,但又都有可取之处。咱别偏激,我们可以用教员先生或者鲁迅先生指导我们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是要实事求是,辩证地看问题。

首先,马斯克StarX星舰4月20号的这次首发,哦不,确切应该说第二次发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是人类重型火箭制造的一次重大尝试。你说他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用33个猛禽发动机拼装也好,还是他采用不锈钢舰体和煤油做燃料降低成本也罢,都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现在人类探索宇宙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除了探索深空的各种黑科技外,就是火箭的有效载荷太小,以及制造成本太高。


马斯克现在做的就是怎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行优化组合,以让火箭的载重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这也如同当前华为被美国制裁封锁芯片,他只能在现有芯片的基础上叠加,也就是利用堆叠技术,进而提升整体性能,马斯克的方法和华为的做法一个道理。

如果他成功了,他以及他代表的美国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向太空更进一步。

站在这个角度,以一个商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推进太空探索,充分利旧,这也是一个方法。而不是仅仅依靠创新研制新型发动机。这里不是说研发新型更大推比的发动机不重要,而是说两者并行,在新的还没研发出来前,探索使用现有的,也是不错的做法。这一点,马斯克还是值得点赞的。

如果这次星舰发射成功了,那也的确可以说马斯克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做出了他独有的贡献,也是人类的“大英雄”。他更进一步促进和加速了太空利用和探索进程,因为大火箭可以载重更多,飞得更远。这一点我毫不否认。

其次,马斯克这个人的创新探索、喜欢冒险、不惧失败的精神,也的确需要我们学习。这里我们暂且抛开他幕后那些主子和势力对先进技术是用于和平建设还是战争破坏不谈,因为品质、技术和工具是中性的,人才分立场与好坏。

其实也正是因为马斯克具有这种独特品质,才会被美国军方及NASA选中扶持培养,因为他成功概率大啊,投资给有收益嘛。

马斯克的他妈等家庭成员都不是一般人(他爸属于放荡不羁),都挺成功的。所以,马斯克也是继承那些基因,具有了这些品质。从上学开始就研究东西,然后创立StarX等各种公司,就跟玩似的,还基本都挺成功,最后又把推特给收购了。

他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思想和品质。所以马斯克有点理想主义者的特质,是有种不单纯为搞钱,是为了某种信念、精神或情怀而积极的,不惧失败的追求的。

马斯克在造猎鹰和星舰时,采用的是互联网软件开发的项目模式,就是敏捷开发,快速迭代,俗称小步快跑。


他这样搞,也是因为他不差钱所以才敢在制造猎鹰、星舰时,不惧怕一次次放烟花、放炮仗般的失败。因为他知道,在他眼里钱花完了可以再挣(或者幕后大佬再给,反正人家有核动力印钞机),但是这每次发射实验,无论成败,都是一次数据(或经验或教训)的积累,这研发路上的每一步都算数。

他是平常心、举重若轻,玩儿一样看待这种对美国以外其他国家来说重大事件、项目的关键里程碑的火箭发射。所以他敢在成功概率只有50%,甚至更低时都敢进行发射实验。

马斯克大智若愚,就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一样,对着世界上围观的看客说,来来来,都围过来看了,我给大家放一个价值30亿刀乐儿的大炮仗乐呵乐呵哈。这就是不差钱的底气和豁达。这一般人谁学得来?

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谁家有核动力印钞机啊?别说那些一般都民企、私人资本,就是正常国家也没人敢这么造啊!

所以说,马斯克这样的模式,也就是美国这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换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敢这样来。

这样说,其实不是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客观分析情况。马斯克是基于人家的家底选择的研发和制造模式,我们干嘛完全照搬啊。我们完全可以继续采用我们自己那种精打细算、科学严谨、稳扎稳打的模式,我们航空航天这样做的不也是挺好的嘛?!

我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国内的民企们尽量学习人家马斯克的做事品质,要有信念、有情怀,有长远的眼光,有宇宙级别视野和心胸。就如同有些人批评国内民营资本的格局和眼光就知道搞金融放贷、和小摊小贩抢口粮,给老外做走狗,做一些短视的内卷投资,不会或不敢投资那些有助于开发增量的科技、研发专利等领域。

我相信,马斯克就是条鲶鱼,他这样高调的一折腾,我们国内迟早也会诞生出现类似马斯克这种精神品质的人的。远的不说,其实也一直有,比如我们的“中华有为”,只不过不是在航空航天领域而已。

再次,我们更不能盲目的迷信马斯克,把他吹成“马神”,然后抬一个踩一个,把我们自己贬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

我相信,但凡有点中国心的人都不会那样干,那样做的都是图谋不轨、别有用心的1450等等搞破坏的人。大家看不惯,就是那种搞事情、带节奏人。

我们种花家现在能位居老二,被老美正儿八经的当成战略对手,往死里整,这“待遇”一般国家能“享受”吗?如果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老美会正眼瞅你一眼不?

马斯克的“星舰”现在来看,的确数据挺吓人,感觉我们和人家相差挺远的。但是要看到,差距再打,也比20年前小的多。况且他这还没发射成功呢。即使成功了,他这稳定性、安全性一时半会儿也商用不了呢。

我们同样级别,甚至比星舰数据更大更恐怖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也探索设计研制中了。长征九号重型火箭自2010年开始立项方案论证,紧追世界领先技术,一直不断优化方案并研制中。

2016年,用于长征九号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标志着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公布的新重型运载火箭方案为“光杆”构型(和星舰一样),即不带有助推器,芯级直径接近11米(星舰是9米),使用16台发动机并联(星舰33台发动机),起飞推力为5873吨(星舰7000多吨),起飞质量4122吨。同时还展示了一种二、三级也使用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运载能力提高至LEO(近地轨道) 150吨,LTO(月球转移轨道) 53吨。可见,该方案已经和马斯克的星舰数据差不多了。但该方案只是代表了未来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一个研究方向,在未来几年内长征九号的方案仍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做适当调整。

截至2022年,重型运载火箭(即长征九号)系列化构型总体方案已经明确,并具备一子级重复使用和两级串联构型的拓展能力,有较好的任务适应性,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兼具经济性和可靠性。整体研制进度计划在2030年成功,也有可能提前提前到2028年。

由此可见,我们的超级重型火箭也在路上了,性能也不比星舰差多少。

有人肯定会酸,说你这还是PPT呢,离成功还有好几年呢,这有啥好骄傲的?

我们没骄傲啊。我承认我们的科技与美国还有差距,我们现在仍然在奋力追赶。摸着鹰酱过河,不一直是我们的策略吗?马斯克的星舰正好为我们提供一个好思路和对标参照,何乐而不为呢?

长征九号还是国家级的动作。现在国内民营航天企业也有多家发展的不错了,这也是我们的后备军。


比如,箭元科技今年1月,他们在安徽蚌埠试验基地进行了三次全尺寸不锈钢火箭XZH-1 D1一子级静态点火试验,均取得成功。试验采用的动力系统,是九州云箭的LY-70龙云甲烷液氧发动机,推力70吨级。而一子级采用的4.2米贮箱,就用箭元科技自己用不锈钢打造的,属于国内首创,看上去还挺有“星舰”的范。

另外,据珠海航展悉消息,箭元科技未来的不锈钢火箭,将有64米高,发射重量515吨,可以将6.5吨的载荷运送到1100公里高度的轨道。采用溅海回收的方式,每枚火箭至少可复用20次,使用海南商业火箭发射场,一年可以发射25次,那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迷你“星舰”了。

除了箭元科技,国内还有星河动力、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以及中科宇航都是做航空航天领域的。而目前国内民营火箭的水平,已经超过了猎鹰5,正在追赶猎鹰9,预计未来5年内既可实现突破。尽管目前暂时还比不上马斯克的星舰,但也是未来可期。

我们落后、慢,主要还是发动机不行,是因为我们底子差,技术薄弱没积累。我们现在就是在补课,在继续打基础。这没啥丢人的,即便这样,我们也已经是世界前列了。时间在我们这边,只要我们再坚持努努力,过几年,起码就可以和鹰酱平起平坐了。所以,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

最后,最后我们一定要警惕马斯克的星舰有可能和他的星链一样,将来会被军事化用途,用来打造美国的太空军。不信你就回想一直当初的星链怎么出来的,用的什么名头?现在星链要升级被军事化的“星盾”了,连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找了,鹰酱就是这样懒得装了,摊牌了。

如果星舰用于打造太空战舰等,这个即时发生了,也千万不要奇怪,美国的尿性就是这样。你不看马斯克背后站着的大佬都是谁?美国军方啊!说不定马斯克的星舰起始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美国的太空军。什么“火星移民计划”不过就是掩人耳目骗人而已。

“星舰”载荷如果能够达到300吨,那么就可以把它视为是“太空战舰”的雏形了,甚至说它是“太空战舰”也没啥问题。因为这样规模巨大的平台,已经可以部署很多设备在上面了。很多技术都是相通的,上面安装一些防御或进攻性武器不就行了?这也符合美国一直嚷嚷着搞“太空军”的计划。

并且看看马斯克说星舰成功后的规划,一旦相关试验取得成功,将启动规模化生产,以每年建造100艘的速度,打造1000艘“星舰”组成太空舰队,将10万人和相关物资运送到火星,实现从21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在火星殖民的梦想。


打造1000艘的太空战舰。美其名曰运载货物和人,去殖民火星,还是继续霸凌世界?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他的发展和用途。

NASA局长尼尔森曾指责中国“占领月球”,但事实上,尼尔森们说的就是美国正在干的事情。所以对于“星链”、“星舰”这样的项目,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它们的军事用途。美国不会无缘无故支持这些开销巨大的项目发展,尤其五角大楼逐渐介入到SpaceX项目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小心思,真的没那么单纯。

ok,说了这么多,希望借助马斯克发射星舰的机会,让大家擦亮双眼看清马斯克成功正向的积极一面,也要认识到他的局限性和他背后的美国军方的企图。

所以,无论马斯克的星舰发射成功与否,都对我们没有太大好处。失败了,至多还能为我们争取一点追赶时间;成功了,反而会让美国更高纬度遏制我们的发展。美国不可能是拯救人类耶稣,恰恰相反,他最有可能是毁灭地球的撒旦。

#马斯克#​#马斯克星舰迎首飞##SpaceX星舰发射计划推迟#​​

#大有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美国政府   大佬   火星   运载火箭   载荷   猎鹰   煤油   美国   军方   发动机   太空   火箭   眼光   计划   国内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