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高加林与徐小萍差距的背后,藏着这三个真相

最近《人生之路》热播,在路遥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调整,让原来的故事更加丰满,人物塑造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特别是高加林的个人经历,有了很多改变。


其中有一个小人物徐小萍,她和高加林有相似的经历,都是高考后被人冒名顶替了上大学的名额,高加林后来成了记者、知名作家;而徐小萍却和丈夫离了婚,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建筑工地打工度日。



除了主角光环?徐小萍到底比高加林差在哪里?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丈夫的不理解和虐待,照顾两个孩子和家庭的辛苦?


这些外因导致了徐小萍的悲剧,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这三个方面。


教育改变的只是徐小萍获取知识的多少,但是她本质上的自卑、怯懦却在心里生根发芽,与小学文化的巧珍比起来,她没有主见也缺乏抗争的勇气。


鲁迅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徐小萍显然是全剧中最可怜的人,但是她的悲剧能否改写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一 教育公平,教师师德是第一关


韩愈在《师说》里这样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加林在高考落榜后,也曾经迷茫、彷徨过,这时候他的老师景若虹及时出现。


不仅鼓励他复读明年再战,还在后面的几次人生路口,不遗余力地开导、帮助高加林,可以说高加林的成功离不开景若虹的指导。



在高加林一次次被命运逼到墙角,景若虹却告诉他,离不开高家村的原因是他能力不行,只要能力到了,就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景老师的鼓励和教育成了高加林人生之路上的指路明灯,他不仅教给高加林知识,更教会他做人。


而徐小萍就不幸遇到了一位自私的班主任,她竟然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了徐小萍的大学名额。


这是徐小萍悲剧的开始,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哀,她损害的不仅是教育的公平,更是教师的荣誉。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怎么能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更是学生的引领者。


如果说大学名额被冒名顶替是高考制度的漏洞,而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偷盗者,更是学生的噩梦。


遇到老师的差别就是拉开高加林和徐小萍差距的第一道鸿沟,避免徐小萍的悲剧不仅需要教育信息更透明、公正,也需要教师更敬业、专心。


二 创新是破局之道


龚自珍在一百多年前就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特别是现在,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


高加林高考预考是全县第一,他以为自己一定能顺利考上大学,结果落榜,愤恨、不甘,更生气自己出生在小小的高家庄。



他家境贫困又遇上母亲摔伤,没办法复读,只能当了一名民办教师,结果因为一次事故连民办教师也当不了了。


他本来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却被现实无情捶打,才明白自己那一点文学天赋不值一提。


后来叔父转业到地方劳动局当了局长,他顺利进了县委当了通讯员,才知道外面世界的广阔,他写文章,学拍照片,锤炼出过硬的专业技能。


即使后来被人举报丢了工作,重新变成农民,他也能凭借自己在外面学会的这些东西,沉下心,拿出好作品。


生活的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苦难没有战胜的勇气,高加林也迷茫过,但是迷茫过后他知道只有创新破局才能破茧重生。


终于他的作品在上海获奖,到上海领奖时,遇到一生的贵人和挚友陈方明,从陈方明那里,他获得了《大众晚报》招聘记者的信息,应聘记者并获得成功,成了高加林最终破局的关键。



高加林的破局离不开他的自我修炼和创新,而徐小萍与他的差距恰恰就在这里。


徐小萍高考失利,回家务农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更谈不上提升,家里弟弟要结婚没有彩礼,就只能把她嫁出去换回彩礼。


她步步退让,直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退无可退,不要说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创新,连记得多少也成了未知数。


失去对进步的追求,被动地被命运裹挟向前,是徐小萍悲剧的加速器。


创新和破局不是天赐,是苦难命运里开出的鲜花,只有肯与命运抗争的人,才有能力拥有它。


三 格局是立身之本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格局大了人生自然就是别样境界。


徐小萍整日生活在丈夫的拳头下,不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自然没有话语权。


被限制在家庭、丈夫、孩子的小圈子里,生活难以绽放光彩。


造成这样结局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她的懦弱和妥协局限了她的格局。



当她想讨回被偷走的录取资格,寻求一个公道时,也只能依靠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只能解一时之困,却不能支撑她走出一生之痛。


解救自己的从来只有自己,徐小萍的万事依赖,被动等待的格局注定人生只能以悲剧收场。


不是命运不公,是她亲手放弃了逆风翻盘的机会。


高加林却从一个只有农村户口的校对开始,认真工作,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更通过自己的笔,把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分享给读者,不仅提升了读者的认知,也提升了自己的格局。


在巧珍孩子生病需要住院治疗时,他想办法帮忙却不让巧珍知道。


当黄亚萍事业遇到瓶颈,想出国发展时,他并没有因为感情,让黄亚萍放弃事业,而是放开牵绊她的手,让她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成功。


高加林不仅凭借自身的能力站上了事业的高峰,更努力成为身边人的依靠。


他淋过雨更希望为别人举起一柄伞,给迷途中的人指明一条正确的路。


高加林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在人生之路上,他不断进取,不断修正错误,最终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格局的不同,才是高加林和徐小萍走上不同人生轨迹的分水岭。



高加林与徐小萍不同的结局表面看是遇人不淑,实际却是自身的能力和格局的差距,徐小萍的停滞不前与高加林的锐意进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人生之路曲折漫长,能扼住命运咽喉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勇敢向前,才会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别在意一时的得失与困苦,普希金说过:“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差距   民办教师   冒名顶替   人生   彩礼   名额   苦难   格局   悲剧   真相   迷茫   丈夫   命运   记者   能力   教师   徐小萍   高加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