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江阔凭鱼跃荒滩变绿洲

2021年3月,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来,长江沿线交通行业各单位加快推进“绿色长江”建设。

据了解,为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长江航运部门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航道建设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发布《长江干线生态航道建设技术指南》等系列规范,深化推进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

在推进绿色港航设施建设方面,长江干线13座洗舱站建成并投入运行,重庆、南京LNG加注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岸电供电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40余座船舶水污染物转岸码头、17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成,服务船员45万余人次。

在推进绿色船舶应用方面,新建、改建LNG动力船,加快推动船舶环保设施改造,严格新建船舶环保设施标准;推广应用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覆盖至长江经济带所有内河码头,并基本覆盖长江干线到港中国籍营运船舶,2021年以来通过该系统共接收船舶垃圾2.5万吨,生活污水175.5万立方米。

长江流域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动物更快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万里长江美丽画卷正加速描绘。



岸电供应系统让

天更蓝


“如今我们这个江段环境越来越好了,能见到江豚捕鱼的画面。”一名湖北宜昌资深摄影爱好者自豪地和圈内“同好”分享。


3月以来,春江水暖,宜昌江畔,清风徐来,摄影大咖端着“长枪短炮”,打卡江豚撒欢的乐园,碧水蓝天的背后离不开守护者们默默耕耘奉献。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绿色锚地为抓手,配合岸电实验区建设及岸电推广使用,研究推出4种岸电供应系统,分别是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离岸固定式高桩供电系统、靠岸固定式供电系统、船电宝供电系统,形成“三化一点”的岸电服务运行模式,积极打造内河岸电实验区先行示范。


“我们在待闸时使用岸电非常方便,在手机端通过‘三峡通航e站’就能实现预约使用,还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供电方式。”新一代船电宝试点的第一艘船舶“亲河1038”轮船长介绍,使用岸电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环保清洁,能保护好长江母亲河,非常受船方欢迎。


数据显示,自2019年4月岸电实验区正式启动以来,岸电接入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已累计服务船舶超14万艘次,供电量1805.64万千瓦时,减排有害气体约1.9万吨,为水运行业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立足两坝枢纽船闸,三峡通航每年发布《三峡通航绿色发展建设指标》,设立三峡枢纽河段船舶污染物排放严控区,建成长江流域第一艘纯电动公务船,联合地方政府合力打造“电化长江”先行示范区,创新应用尾气在线监测等技术,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两岸滴翠流金,人工奇迹矗立,随手一拍就能“出片”,三峡枢纽河段已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圣地。


江上移动“绿岛”让

水更清


晨光熹微,站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新公路战备码头,感受清风拂面,欣赏长江美景。这时,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正对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进行一季度考核。


曾经,长江泸州段两岸非法码头违建,轮船违规排放,污水径直入江。如今,船来船往,航道繁忙,但江面上看不到漂浮的垃圾,江水也十分清澈,“泸碧水1”号就是长江泸州段焕新颜的“秘方”之一。


“泸碧水1”号。


“泸碧水1”号全长32米,宽8.6米,甲板上整齐摆放着多个分类垃圾桶,像一座江上的移动“绿岛”。“今年一季度我们共接收船舶垃圾346艘次,生活垃圾4028千克,生活污水415.9立方米,油污水1.17立方米。”船长刘纯斌拿着台账介绍。


自“泸碧水1”号正式运营开始,泸州就在不断探路水上垃圾分类。据工作人员介绍,“泸碧水1”号在工作时,首先将水上垃圾分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三大类,然后将船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通过专用的管道进行吸附接收,生活垃圾则由船民放置垃圾袋中进行分类接收,并细分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种类。


在船上接收到的生活污水、油污水和生活垃圾,“泸碧水1”号会送至泰安码头定点处理。码头工作人员用吸污车将船上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送至指定的专业机构处置,生活垃圾则分类送至岸上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与刘纯斌聊起长江生态环境变化,他感慨道:“‘泸碧水1’号投入运营一年多,现在来往船舶都有我的电话号码,预约一下,我们就去免费接收船舶垃圾,长江泸州段的水越来越清澈了,大家保护长江的意识也增强了。”


长江泸州段岸绿江清鸟飞船行美景。


同时,泸州还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做到港口码头及船舶全覆盖,在正常经营的码头船舶污染物转运率、处置率达100%。


“泸州对在长江干线泸州段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提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免费接收的绿色服务。同时,严把船舶新建、改建审验关,建立一支9人的专业验船师队伍,对船舶防污染和受电设施进行检验,实现新建(改建)船舶防污设备达标配备率100%。”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安全环保科科长周正杰介绍,《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来,泸州重塑“江”与“人”的关系,重现了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


绿色航道建设让

岸更绿


4月初,在长江武汉至安庆段(简称武安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中游五标段的老虎滩生态固滩,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长江航道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整治工程建设,着力保护长江母亲河。


工程设计的最大亮点为“生态工程”。工程总投资37亿,生态投资达到4.5亿,9个单滩均配套实施生态工程,并创造性提出生态涵养区、整疏结合治理等理念,广泛应用了钢丝网笼生态护坡等近20种兼具整治与生态功能的新结构、新材料,实现了建设与生态的和谐融洽,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航道建设“长江经验”。


在陆上施工中,通过种植生命力顽强的植被修复生态环境。工程实施以来,共计使用护坡植草21.9万平方米,建成生态护岸15.4公里、生态涵养区3处、生态固滩1.46平方公里,将204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生态护岸。


行走在武安段岸边,生态护岸上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江中,生态固滩上一碧千里、沙鸥翔集,生态建设的效果初显。


生境营造工程让

动物更快活


朝天门至涪陵河段(简称朝涪段)航道整治工程作为近年来最大的长江上游综合型航道整治项目,在打造生态工程的过程中推出了一批有效措施,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通过生境营造工程为水生动物创建家园。


在生境营造施工中,首先利用工程清渣的礁石在水下筑起一道浅梗,然后在浅梗后,抛投一种由7个带有生态饵料棒的单体“鱼礁”组合形成的预制构件,可以在水下营造一片具备流场效应、生物效益、遮蔽效应三大生态功能的水生动物栖息地。


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段航道整治工程。


据了解,这种“鱼礁”式组合预制构件大有来头。鱼礁是空心三棱柱体,此模具经过反复试验,在拼装、拆卸过程中的容错率、可操作性和耐久性有了巨幅提升,所生产出的鱼礁不仅标准美观,生产效率还很高。


“生境营造工程完成后,一方面可以创造良好的水流流态,提供缓变的流速条件供生物选择栖息,另一方面,礁体裸露的表面可吸附生物、沉积物为鱼类提供饵料,礁体也可作为隐蔽庇护场所,供幼鱼躲藏避害,提高幼鱼的存活率。”长江航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7月,朝涪段项目还进行了首次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的鱼类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以外,还有多种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如长吻鮠、岩原鲤、胭脂鱼等,以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共计增殖放流约22.6万余尾。


增殖放流活动和生境营造工程互相配合,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水生动物资源多样化。


作者|记者 殷子炫 通讯员 陈宇 杨标 吴琼璐 陈杰 彭双

编辑丨廖芊

审核丨金校宇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42660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泸州市   泸州   生境   护岸   荒滩   鱼跃   油污   长江   航道   碧水   干线   污水   绿洲   码头   船舶   生态   垃圾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