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新区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产业用地迎来机遇

钱塘新区做为杭州最年轻的区级行政单位,从成立之初就承载着杭州产业兴市的重要使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逐渐明晰,三省一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既要在合作中敞开襟怀、引领潮流,又要在竞争中补足短板、力争上游,以更高站位的竞合新思维迎接更高质量的一体化新时代。

2019年4月18日,杭州钱塘新区正式授牌。这一由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强联合”而来的新区甫一成立,即剑指国家级新区。在19年年初召开的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条件成熟后争创国家级新区,成为展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钱塘新区从诞生之初,就是杭州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辟的一块主阵地。在省政府对钱塘新区的批复文件中,“长三角”一词频频出现——钱塘新区建设要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一词,道出了钱塘新区在整个长三角中的定位。“产城融合”的要点在于“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但钱塘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了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原先下沙经济开发区曾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原先的生产厂房生产效率低、土地利用率低、亩均产值和税收也无法与主城区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提质增效、腾笼换鸟”置换出城市发展中最宝贵的土地资源就变得刻不容缓,为此钱塘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全面摸排高耗低效企业。根据全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以高碳行业为重点,以“亩均论英雄”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以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政策为依据,按照动态排摸、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的方法,对区内所有制造业企业开展排查,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企业为重点,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加快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实施存量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三年(2022-2024年)行动,以“五个一批”路径,实现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工业用地企业三年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区经信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对闲置用地要依法依规加快进行处置,对用而未尽工业用地具备独立分宗条件的,经论证后,可由属地平台(街道)优先收回,或经区政府批准转让给其他制造业投资主体。优化供地模式,鼓励采用“先租后让”、“30年期”等弹性供地方式,对于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实行分期供地。进一步完善“标准地”指标管控体系,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

深化建设产业发展新平台。深化开展小微企业园梯队培育,落实好小微企业园认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工业标准厂房,鼓励符合条件的标准厂房创建小微企业园。加速实现“三年百园”,到2023年,小微企业园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承载地,准独角兽、科技型拟上市企业的重要培育地。在深化建设产业发展新平台的基础上,加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相关项目信息的共享和探讨,鼓励产业集团积极拓展区内存量地块和厂房,以咨询、运营托管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大小微园的建设参与度,同时围绕产业特点布局特色园区,提升开发运营专业化水平,并通过金融模式创新,增强园区持续开发能力,进一步完善小微园的梯队建设。

加强补链强链关键项目招引。紧盯标志性产业链断链弱链环节,编制招引需求清单,绘制招商图谱,对标对表推进精准招商,鼓励支持“链主”型企业精准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引,落地推进一批补链强链合作项目,完善项目推进高效闭环机制,盯紧盯牢“谋划促签约、签约促开工、建设促竣工和竣工促延链”四个重要环节,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重大要素支撑。围绕开展低效用地、工业企业及物流企业整治提升、有机更新、全域空间治理等方式,积极破解项目落地空间瓶颈问题,利用国有平台闲置物业资源,着力谋划和开展“零土地”招商。每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

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深化建设产业协同指挥平台场景,通过流程优化、再造,强化对制造业项目招引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管理、竣工验收、投产达产等环节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建立项目问题在线督办和联动协调帮扶机制,确保每年竣工或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项以上。

促进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重点推进“一键找园”、“亲清钱塘”等应用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突出行业共性支撑和产业链协同,到2023年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深入推进“152”工程项目,加强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强化统筹协调服务,确保每年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落地率50%以上,当年落地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以上。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全区每年至少组织一个产业基金项目落地。

强化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40%,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改变土地用途。强化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严格规范工业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促进土地要素回归生产资料本质。鼓励存量工业用地“提容增效”,符合规划功能和相关规范、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民营企业或相关产权人在自有工业用地上新建、扩建自用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并减免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随着政府部门对产业用地的重视,钱塘新区未来作为杭州产业主阵地、长三角产业制造中坚力量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期待钱塘新区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不断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新区   产业   凤凰   存量   杭州   精准   产业链   制造业   机遇   土地   项目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