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古代时期铜镜是如何演变的?

妇女的容貌端庄、整洁在古代被称为妇容,它与妇言、妇德、妇工,被合称为“四德”,是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古代妇女要时刻注意形象,从头到脚都要保持干净齐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那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古代没有玻璃镜子,当然也没有知世间美人的魔镜,而是铜镜。

铜镜属于青铜制器,耐腐蚀,经久不衰,在古代主要是用来照容和装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古人用铜镜梳洗整理自己的外貌。另外铜镜也可放家中装点房舍。随着时代更迭,如今的铜镜也能在古文店里看到,但是用途已经不仅是照容、装饰了,由于它做工精细,图案百变丰富,栩栩如生,在如今市场颇受瞩目,因此它和字画、漆器、瓷器、玉器等很多古代遗物一样被很多人收藏,成为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的文物。那么铜镜在古代不同时期的特点怎样?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一、古代铜镜的发明传说

据《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技艺精湛,更是一位厚德载物的能人志士,他培养了很多称王称霸的子孙后代,也发明了很多当时闻所未闻的器具,被人们广泛传播和运用,其中就包括铜镜。当时他共造了十五面铜镜,从“法月满之数”一尺五寸直径,逐渐递减,到一寸直径,都是神镜宝镜。

另外据《述异志》记载,饶州民间传说,黄帝当时是在湖边铸造的铜镜,现在还能看到磨镜子的光滑石头,石头十分干净,从来没长过杂草。但这个与《轩辕黄帝传》里描述的略有不同,《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会见西王母时,一时心血来潮,在王屋山上造了十五面铜镜。西王母自然不会在饶州,所以这里有点出入。两者都是传说故事,至今孰是孰非暂无定论。

还有据《黄帝内经》中的说法是,黄帝在王屋山上会见了王母娘娘,当时他让伊寿铸造了十二面铜镜,是想用铜镜来照出华丽无比的盛宴,并规定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每月用不同的镜子照。这里说明了一点,黄帝可能忙于战事和宴会,无暇顾及铸造铜镜,或者也不屑于造铜镜这种小什物,所以会假手于人。

因为伊寿是臣子,可能在铸造时是受黄帝指导才铸就,所以铜镜的发明权属于黄帝,这种可能性也存在。目前,我们所见最早的铜镜是距今大约4千年的齐家文化铜镜,这铜镜含锡量很低,光泽不够照容,仅可以算是件艺术装饰品。至于黄帝是否真的铸造了铜镜,当时铜镜怎样,十五面或十二面铜镜又用来何用,具体用来何干,依然只能是个传说和未解之谜。

二、古代铜镜在各个方面的使用状况

1.照容、装饰的功能

无论铜镜有多少功能,照容都是它的基本功能,据传有位齐国大臣邹忌十分精明能干,而且玉树临风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天在照镜子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禁一阵得意,想和当时的徐公一比高下,他当时就问自己的妻子当时附和道徐公怎么比得上您美呢。他又问客人,客人也是这样回答,直到他遇到徐公本人,回家一对照才发现大相径庭,显然他被蒙蔽了,邹忌以此道理晓谕齐威王要广开言路,不可偏听偏信一面之词,齐威王纳谏,齐国以此国力日盛。

据考证,铜镜最早的功用并非照容,而是装饰,在西部的羌胡一地,据今4千年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两面铜镜,一面出土于青海,一面出土于甘肃,其中青海省的那个铜镜,经过考证它的含锡量很低,因此不是很光亮,而且关键是它有个穿线的孔,而且两个小孔之间有穿过绳子的痕迹,可见这是件装饰品铜镜,古人照容的铜镜或穿绳悬挂,或手持,或放于几案,因此同时存在装饰功能。在古代,佩镜是一种风俗,在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画上,就画有手持穿绳铜镜的美丽女子,这就是很可能会随身携带的铜镜。

2.镇宅辟邪的铜镜

在古代传说铜镜可以镇宅辟邪,原因在于,一方面它能反光,所以人们认为它可以把邪魅反射出去,另一方面,镜子之光源自日月之光,属于阳性,甚至可以认为铜镜就是日月之化身,所以能祛除邪魅,还有就是铜镜照容功能的演变,人们认为铜镜能让邪魅原形毕露,无处遁形。唐朝《古镜记》记载,隋末王度有面铜镜,他多次用来制服成精的鬼魅。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背面常能见到有关祭祀的图案,后来就更加丰富,多是辟邪纳福的瑞兽,和寓意美好的事物,比如道教的八卦、太极纹,佛教的万字纹等等。铜镜铭文也是吉祥语句,例如“率舞鸾凤,奔走鬼神”、“洞心照胆,屏除妖孽”等等。可见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铜镜和很多吉祥物一样,具有辟邪的作用。

3.破镜重圆的感情维系

据考证,古代人们用铜镜进行礼尚往来,还衍生了破镜重圆的习俗。据传,南朝陈国灭亡之际,驸马徐德言为了能与乐昌公主保持联系,打破了铜镜,两人各自拿一块,作为再次相聚的物证,约定正月十五叫卖,互探讯息

后来乐昌公主被隋朝越王杨素收入王府,驸马按约定叫卖,乐昌公主就派人送破镜相认,驸马叹息物是人非,但是身不由己的公主也只能叹息,这事被杨素知道后,他大发善心,让夫妻团圆了,因此也就有了“破镜重圆”。汉朝镜子背面常见“长相思,毋相忘”等富有情调的镜铭,表达了夫妻的感情深厚,不仅夫妻,古代朋友往来也会互赠铜镜,可见,此时的铜镜也是一种感情的维系方式。

4.明镜高悬的封建统治

在生活中以铜镜的各种功能出现了铜镜文化,除了“镜铭”和“镜诗”等外,还多了与政治统治的联系。比如唐朝镜铭的娇羞自看、睹貌娇来等等,诗人李白还有“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感叹,魏征的“以铜为镜、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等等,可见,铜镜已经从单纯的照容,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涵义。在古代的衙门里常见“明镜高悬”,来说明断案者的明察秋毫、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据《西京杂记》记载,秦始皇曾有个铜镜,能照见人的心肝的动态,秦始皇就用以照见女眷的忠贞与否。

因此就有了“秦镜高悬”一说,后来随着朝代更迭,就发展成为了“明镜高悬”,铜镜也开始与封建统治息息相关。铜镜由最表面、最单纯的功用,逐渐被赋予了各种内在的含义和更广阔的用途,这显示了古代人们对铜镜和自身认知的深化,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同朝代的铜镜特点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铜镜的外观设计也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期,是铜镜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当时的铜镜是桥型,胎体轻薄,制作精美,纹饰主要是平雕的龙凤、鸟兽和叶纹,再配以祥云纹和各种几何纹,具有图腾特点。另外还有山字镜,配有较难理解的纹饰

两汉时期,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此时出现了浮雕纹,外观也变为半圆型,雕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神话故事,贵族生活,以及寓意美好的文字,比如“位至三公”、“长乐未央”、“君宜高官”等等,可见当时社会普遍推崇仕途,重视光宗耀祖。汉镜还含义很多道教的文化,比如白虎、朱雀、青龙、玄武形象出现在铜镜的纹饰上,称为四神镜,另外还有规矩镜等等。两汉至隋这段时期,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开始出现了佛像镜。

唐至明清以前这段时期,基本沿用了前朝的设计,但是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此时出现了民间传说和各种故事。例如“唐王游月宫”、“双鱼双龙”、“吴牛喘月”等等。此时在铜镜成分上也有很大变化,铜的含量增多,铅、锡的含量开始减少,虽然较牢固,但是少了光彩。明清时期的铜镜更加与日剧下,不仅内容比前朝要少,图案也没有以前精美,但是吉祥语和贺词比较突出,铜镜的滑坡可能源于瓷器的兴起和繁荣。由此可见,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遵循了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我们能做的只有珍藏和记忆。

四、结语

从铜镜的深雕细琢可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虽然时代变迁,但依然掩盖不了铜镜的魅力,它依然是很多追逐古典美的少女梦寐以求的美丽什物。现在我们也依然可见铜镜做成的凹凸镜,镜上也会雕刻上符咒图案、八卦图案和太极图案,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和铜镜融为一体,虽然铜镜由盛转衰,但是文化却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晏子茹《中国古代铜镜龙纹纹饰研究》2017年

2.曾甘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2009年

3.高旋《古代铜镜初探》才智2011年24期

4.朱荃《铜镜也疯狂——中国古代铜镜市场分析与展望》艺术市场2011年05期

5.施亮《记忆的铜镜》北京日报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铜镜   乐昌   明镜高悬   轩辕   时期   古代   云鬓   纹饰   贴花   黄帝   图案   镜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