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开局有多厉害?他若不死朱棣不敢篡位,历史险些因为他改写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历史上的夺嫡之战往往都是腥风血雨的,而太子这个位置向来就比皇位更难坐,上有享受权利巅峰的父亲,下有虎视眈眈的藩王兄弟。

稍有一个不慎太子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但是明朝恰恰有一位太子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他是谁呢?

他就是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不仅对朱标极其重视,对他还有远高于其他皇室兄弟的喜爱。

朱标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标还能和其他兄弟之间保持友好关系,不得不让人叹服朱标是个情商颇高且十分有手段的人,然而这样的人却早早病逝。

从此便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想入非非的猜疑,如果朱标没有病逝而是顺利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朱棣还会像历史发展那样篡位吗?明朝历史会不会就此发生改变呢?

朱棣

出生就是赢家

朱标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从小就备受朱元璋和他旗下将领的关注。朱元璋除了把他当做自己与马皇后的爱情结晶以外,也一心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朱标六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请了那个时候的文学大家宋濂为老师,教导朱标功课。

当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的时候,朱元璋就封他为世子,早早就定下了他远超其他兄弟的独特地位,哪怕他还没当上皇帝,却已经向世人明确公布了朱标就是他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朱元璋

朱标到底有多受朱元璋的宠爱呢,作者说几个事你们就明白了。当年朱元璋平定天下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时,朱标则立马被封为了皇太子。

在明初中书省和都督府两大机构落实下来时,朝中多位大臣曾上书想让朱标当中书令,但是朱元璋爱护朱标,怕朱标因为年幼过早暴露在朝臣面前,成为朝堂政治争夺的牺牲品,于是便一一驳回并说道:

“我儿子年幼,学习的知识还不足够经历的事情也不多,更应该尊重老师学习经传博古通今,认识到机会等以后军国要务繁重,再让朱标入手,何必纠结于现在的中书令这个位置呢。”

詹同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给朱标配备了一个全国最强的东宫“战队。”

让詹同根据之前的东宫官员制度,选拔有功勋傍身和道德优秀的人进入东宫,又任命左右丞相一个为太子少师一个为太子少傅。

明初开国大将常遇春则为太子少保,如此强大的“战队”是朱元璋对朱标的一种政治保障,方便以后太子监国时,各位大臣能很好的辅佐太子。

除了在官员配备上为他着想外,朱标也是少数能在朱元璋暴怒的情况下听取他意见的人。

常遇春

胡惟庸案在历史上又被称胡党之狱,它结束了中国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此案朱元璋前前后后斩杀了3万多人。

而朱标的恩师宋濂也被牵涉其中,他从小就受宋濂教导,思想品德上也深受宋濂的影响,哪怕宋濂在外省亲都不会忘了他的学业,两人师生感情颇深。

当朱元璋想处死宋濂一家时,朱标曾跪地哭泣为恩师求情,甚至不惜跳河以死相逼,朱元璋知道此事后是又惊又怒,最后为了不与亲生儿子闹翻只能免了宋濂死罪改判为流放。

宋濂

朱标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政治主张是宽通平易之政这与朱元璋的政治主张可以完全说是南辕北辙。

因此朱元璋老是觉得朱标太“柔弱”,压不下朝中老臣而受到“欺负”,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朱元璋大刀阔斧清除能威胁朱标皇位的潜在势力。

但是这一切在朱标看来无疑就是父亲的“暴政”证据,所以朱标也总是劝说朱元璋,而朱标的宽厚仁政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尊敬和推崇,这或许也是朱元璋在为儿子树立好名声,博得威望而铺的路。

影视剧中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的形象

不仅如此朱元璋对朱标的婚姻大事也十分下功夫,朱标的第一任太子妃为常遇春之女,常遇春是谁是明初著名的开国大将,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深受朱元璋信任和重用。

这样一来朱标既有文官的拥护,又与深受重用的武将有姻亲关系,这可谓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在如此强悍的加持下,朱标的太子之位又何愁不稳呢?

按理来说如此受宠爱的太子应该早早就成为了其他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朱标却恰恰是一个相反。

他情商颇高十分会处理与其他兄弟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他对各位兄弟也总是宽容,调解皇弟与朱元璋的关系在中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他身后的各位皇弟对他非常的信服。就比如秦王朱樉在封地上大兴土木劳财伤命犯下许多错事,朱元璋怒不可遏让他滚回京城,要不是朱标及时从陕西赶回为他求情,朱樉都不一定能活着平安回到封地。

朱樉

渐现野心

公元1392年,朱标重病不治而逝世,朱元璋痛哭流涕,心情哀痛不已。

年迈的他不仅是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还让他失去了花费毕生心血培养的继承人。

更深受打击的是,他的年龄已经没有办法让他再花费如此多的心血,培养下一个继承人了。

可能这时候一般的人,都会从以成年且面对政务成熟的儿子中,再选择一个继承人。但朱元璋对朱标的爱屋及乌,让他宁愿选择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那就是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炆。

也就是今后大名鼎鼎的明惠宗,明朝第一个被夺权篡位的皇帝,而夺权的则正是他的叔叔朱棣。

朱允炆

为了今后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对朱允炆的保护比起朱标来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不及,最明显的莫过于朱标去世的第二年,他就向蓝玉发了难,史称蓝玉党案。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曾是常遇春手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手上握着不小的军权。

朱标生前也与他关系友好,那朱允炆身为朱标的儿子蓝玉应该也该站在他这一方啊,为啥朱元璋却还要除他而后快呢?

这就要从朱允炆的母亲说起了。

朱允炆不是朱标第一个太子妃所生的嫡子,而是朱标死后转为正室的妃子所生。

那为什么朱元璋不立元妃生的孩子为皇太孙呢,这是因为元妃所生的孩子里,大儿子八岁便已夭折,次子当时则年岁确实过小,难当大任。

所以蓝玉拒绝站在朱允炆这一方,再加上当时军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加深,蓝玉就成了朱元璋必须开的一道口子。

毕竟能压制住蓝玉的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但同时蓝玉案也为后面朱棣起兵埋下了伏笔。

蓝玉

蓝玉与朱棣其实早在朱标生前就关系就不好,蓝玉曾多次对朱标旁敲侧击说朱棣可能怀有狼子野心,用心不纯。

但朱标却不以为然,他反而认为朱棣为人谦逊有礼又很是尊敬他。当然从表面看朱棣面对朱标确实一直都是恭敬有加,甚至可能要不是朱标离世,朱棣这个表面面具或许还真能带一辈子。

现在慢慢仔细推敲蓝玉案,就会发现朱元璋发起蓝玉案,这里面可能也有朱棣动了手脚。

朱棣借用朱元璋的手来铲除异己,铲除对他产生威胁的人。

他深知朱元璋的想法心思,当时朱标离世后,朱棣便在朱元璋面前上过蓝玉的眼药提出了“诸公侯纵态不法”。

意思是说各位公侯不把朝廷的法律法规放在眼里,他说的这些话猜准迎合了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加深了朱元璋对蓝玉这批功臣的猜疑,因此也加快了朱元璋对蓝玉下手的速度。

蓝玉案最后据记载死者达到一万五千多人,其中里面有不少功臣宿将。

后来朱棣起兵造反发起了靖难之役,明明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还能一路顺利势如破竹。

除了朱棣自己拥有优秀的军事能力以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朝廷没有合适与朱棣一战的将领。

甚至在战局中有不少将领直接投降于朱棣,对这一结果,只能说朱棣确实心有沟壑,也确实十分了解父亲,才能做出如此长远的布局。

既然已经了解了这段历史,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朱标没死,朱棣真的不会起兵篡哥哥的位吗?

朱标若是顺利登基,朱棣还会造反吗?

首先我们从朱棣篡位的原因说起。朱棣当时起兵的导火索就是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听从了文臣的建议着手削藩,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

又把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贬为庶人,朱棣为了自保只得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从此便开始了朱允炆与朱棣长达三年的军事对峙,朱棣的野心正式裸露在众人面前。

假设如果朱标还健在的话,首先朱标不一定会同意削藩这一举措,他与兄弟们的感情向来都十分和睦。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起码表面上兄弟们只要不犯下大错,朱标就能让他们在封地享受权利一直逍遥自在的生活,对于两方而言这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朱棣一样的大志。但是没有削藩的话朱棣就没有言正名顺的起兵理由,再加上朱标在朝廷在民间上大于朱棣的威望,这时候朱棣想要起兵的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没有任何优势。

第二,朱标涉政多年一直以来就有宽厚仁慈的好名声,深受百姓官员的推崇,再加上又有朱元璋给朱标组建的最强东宫“战队”和实力强横的姻亲。

朱标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政治后盾,文武百官的选择支持朱标肯定是大于朱棣的,所以在朝廷支持上朱棣再一次占了下风。

第三,朱标比起朱允炆来说更有震慑力。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这个皇太孙能稳坐宝座,不让他受朝臣的“委屈”杀了一大批功臣名将比如蓝玉。

但朱标不同,他与蓝玉等功臣名将关系十分亲近,他能制衡控制住蓝玉等人,朝廷就不会因蓝玉案丧失一群优秀的将领。

朱棣起兵造反上就不会如此顺利势若破竹,篡位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但是朱棣篡位的心思真的是削藩才有的吗,答案当然肯定不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朱元璋除却朱标以外第二喜欢的儿子就是朱棣了。朱棣是个马上皇帝,登基后多次出塞亲征大获全胜,是个非常有将领统帅之才的人。

(影视剧中朱棣亲征的形象)

早在朱元璋在世时,身为燕王的他就已经立下不少战功,甚至连朱标都曾感受到一丝丝威胁。

有一次蓝玉问朱标:“太子殿下平日观察,觉得皇上在诸位皇子中最喜欢谁?”,朱标回答的便是燕王。

蓝玉立马抓住机会挑拨到燕王带兵打仗十分受军民欢心,身为太子的朱标一定要小心防守。但是这一丝丝的威胁对于朱标来说就是洒洒水,无伤大雅而已。

且就算朱标心里从此有了小疙瘩,他也依旧挑不出朱棣任何毛病,因为朱棣对太子更加谨慎恭敬了。

哪怕晋王也曾多次对朱棣口出狂言,可朱棣也不与其争辩多次退让。

由此可以看出朱棣不想只安心做个藩王的野心,他心机深沉很会掩藏自己的情绪,绝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发泄情绪,证实了那句老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个怀有雄心大志又极会忍耐的人,真的会一直屈居人下吗?就算朱标没有身染重病英年早逝,成功开着“外挂”登上了那至尊之位,朱棣都不会放弃夺位的想法,他只会更加忍耐等待时机最后一击毙命。

毕竟朱标的“外挂”总会有失去时效的,并且人心难测,就算开始那些功臣名将是真心实意的辅佐朱标,可时间久了之后呢?

在触摸到权利更上一层楼时,他们还能保持初心吗?朱标还能一心一意信任这些大臣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谁也不知道这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也许他们彼此都会保留初心到最后相互扶持。

也许他们也会像那些历史上那些没有好下场的权臣一样,毕竟这样没有好聚好散的例子也太多了。

这个时候或许朱棣就会抓住机会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他也许会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在倒在朱标的光环下,但也许也会像真正的历史一样夺位成功。

朱标这个太子与众不同是真的,厉害也是真的,他不死朱棣敢不敢篡位说不定,但是朱标要是死了,朱棣是一定会篡位的。

毕竟除了朱标没有人会是朱棣的对手,而他又是一定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人。

至于历史结果会不会被改写我们无法得知,真正的历史其实早就为我们画下了结局且不会因此而改变。

但历史就是这样神奇,它一方面早早就给我们定下了结尾,可另一方面又会让人忍不住去遐想其他的可能性。

或许这就是阅读历史,学习历史带给我们的意义之一。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标的   明朝   东宫   历史   皇位   将领   功臣   朝廷   开局   太子   厉害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