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已死,“中台”已凉,“低代码”称王,你怎么看?

企业数字化领域,最不缺的就是新概念,ERP、中台、低代码,一代代概念工具层出不穷。有的经过拍打站稳脚跟,有的则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了,我们先来说说ERP、中台、低代码到底是什么。

ERP是什么?

ERP最早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迄今为止,ERP仍然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一,也是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

ERP的历史

要讲清楚ERP,我们首先要先从ERP发展的第一个主要阶段,六十年代时段式MRP讲起。

60年代的时段式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是由美国库存协会在60年代初提出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短时间内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即可预测市场需求和顾客订单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物料清单、库存情况和生产计划制定出物资的相关需求时间表,从而确定物料采购需求,大大降低库存。


70年代的闭环MRP(Closed-loop MRP)

60年代,求大于供,到了70年代,基本供求平衡,企业的生产计划显然需要预测得更加准确,才能反向推导要多少原料和零配件,什么时候要。

MRP的理论范畴进一步发展,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闭环MRP(Closed-loop MRP)。闭环MRP把物料与生产联系在一起,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纳入MRP,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80年代的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物料管理有关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库存等各环节的活动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这也就是MRPⅡ阶段。


90年代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到了90年代,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供大于求,做好原先的内部资源管理远远不够。90年代初,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ERP的核心目的是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也就是打通联动采购、生产、销售三个部门,把企业的各种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以便采取更好的决策。


是时候总结一下啦:

ERP是什么

再来概括一下:ERP,全称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翻译为中文,“企业资源计划”。

其中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企业的硬件资源有:自盖的厂房、办公楼、生产线、生产设备、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

企业的软件资源有: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

对企业来说,ERP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平衡和优化管理,以市场导向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协调企业各部门开展业务,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ERP的功能组成

一般的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

ERP将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包含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内容,除以上三方面外,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

因此ERP可包含以下几大管理模块:

生产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物流管理:分销管理(CRM属于其中)、库存控制、采购管理、仓储管理

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管理、薪酬管理、工时管理、差旅核算


ERP的核心价值

ERP的核心宗旨就是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能,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ERP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统筹管理

企业仅靠自身资源不可能打赢市场竞争,还必须通过ERP系统将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提高经营效率,获得竞争优势。


做好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

ERP的各模块和数据记录核算功能,可实时掌握资源现状,追溯来龙去脉,便于在业务处理流程中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实时决策,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有助于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

ERP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是由美国麻省理工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简单来说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过程的协调度,杜绝企业中一切浪费现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即用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精益生产的关键在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ERP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指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的敏捷性。ERP打通企业内部,帮助企业与企业间紧密联结,能灵活地将资源集中在一起,及时响应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


中台是什么?

在介绍中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


中台的缘起

2015年,马云提出了“中台”这个概念。马云当时去芬兰参访一家叫Supercell的游戏公司,这家公司的员工不到200人,一年利润却有惊人的15亿美金。他发现Supercell把开发游戏中那些大量重复的工作整理出来,变成统一的工具提供给所有人。这些工具里面就包含通用的游戏素材,游戏算法等等,一套工具,能支持所有团队,这就是“中台”的雏形。

不久之后,阿里就确定了“中台战略”,要搭建“数据中台”,把底层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等全部打通。这些数据可以联动共享,把这些数据统一放到一个平台,可以支持指导其他业务。

到了2023年,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巨大的组织调整。在新的1+6+n组织体系中,中台似乎成为了这次改革的最大牺牲品。有人在脉脉上匿名发言称,这次调整后中台团队可以n+1了。


“中台”已凉?

作为中台的始作俑者,阿里自己却已经抛弃了中台,这是否足以盖棺定论,中台已经凉了呢?

也不尽然。阿里的中台建设初衷是因为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但阿里巴巴庞大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形态,让中台模式变得不可能。但如果是规模较小,业务聚焦性较强的企业,中台模式也未尝不可。


低代码是什么?

2014年Forrester(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咨询公司)正式提出低代码这个概念。低代码开发平台指可通过可视化编程就能快速交付应用程序,并能快速设置和部署用于参与系统的平台。

在实际使用中,低代码主要面向各类型企业。使用低代码进行应用开发,能够降低大量工作量,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提升开发效率。企业就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将自己的业务“数字化”“线上化”,实现降本增效。


低代码的历史

国内低代码行业发展至今总共七年多的时间,2015-2018年大致平缓发展,2018年起呈爆发式发展。从2018年到2020年,国内市场对低代码的关注与日俱增,在这个时期,国内低代码领域总体投融资事件共16起,低代码平台商共获融资近15亿人民币。截至2021年,中国低代码厂商约有120家,市场规模达到28.5亿元。

与此同时,海外巨头企业AWS、Google、Microsoft、Oracle、西门子等已纷纷布局低代码。国内阿里、腾讯等巨头不仅参与投资低代码企业,而且还推出自己的低代码产品。

从外因看,2020年疫情突然发生,众多企业茫然无措,他们急需一款成本低、交付周期短,操作便捷的线上应用系统。

从内因看,低代码的出现顺应国家数字化转型大潮。企业想实现数字化转型,无非靠两种技术路径,一是自行研发数字化系统,二是借助第三方平台。

自行研发,对企业开发人员有极大的要求,大部分企业IT人员短缺,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转型,寻求适合的第三方平台是大部分企业的首选。


近几年低代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架构与设计能力不断提升,更多大规模、高复杂度的场景也能通过低代码技术实现,低代码的价值得到更多企业认可。

据相关机构预测,现在,国内低代码行业将进入成熟发展期。在这个阶段,行业发展趋于平稳,低代码企业和资本市场趋于冷静,但发展势头不减。未来五年,中国低代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9.5%。到2025年,企业70%的新应用将会通过低代码或者无代码技术开发。


低代码的价值

  1. 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企业开发痛点

传统应用开发周期长,效率低,白白错过业务机会,是所有企业系统开发的痛点。

得帆云低代码平台极大程度降低了业务系统搭建的人工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没有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完成简单搭建;复杂的业务只需要业务人员和几位技术人员就能完成搭建。


  1. 满足多样化需求,重塑开发生产关系

通过低代码开发,自己搭建就能形成新应用,不仅完美契合企业当下的业务诉求,也能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数字化需求。

同时,伴随企业的发展,可快速完成系统更新维护和需求变化导致的二次开发,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1. 统一业务认知,形成业务闭环

基于可视化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借助表单工具、流程设计和数据统计等模块,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快速的完成业务理解的统一,在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能快速完成从业务构想到系统落地的完整闭环。


  1. 挖掘数据资产,挖掘业务潜能

除以上功能外,得帆云低代码平台的信息存储模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来完成企业内多套业务系统数据的集成,打破企业内的信息孤岛。

在统一的数据存储基础上,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从企业的各类业务数据中完成关联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的业务潜力。


三者关系

无论ERP、中台、低代码,其核心目的都是整合资源,提升效能。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定性为ERP已死,“中台”已凉,“低代码”称王。


ERP、中台和低代码都重于高效利用资源:

ERP的核心宗旨是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各方面的资源。

中台的核心宗旨是整合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关键信息,以便复用最优秀的技术和能力,支持前台快速开拓业务、快速创新。

而低代码可以节省开发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应用。


ERP可与低代码紧密“合作”:

大型企业内部使用ERP时间久,用得也深,ERP仍将是他们不可替代的管理工具。但对于一些新需求、个性化管理需求和长尾需求,可以通过低代码开发快速实现,并嵌入到ERP中。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完全可以考虑使用低代码进行开发来代替传统ERP。低代码开发便捷,操作灵活,完全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更多内容,请关注@得帆云,欢迎一键三连、分享、点赞、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代码   闭环   物料   需求   快速   业务   计划   数据   资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