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陕西猫巷峡谷之谜

写在前面的话:猫巷峽谷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城东南侧,距离该县城区约2公里,景区交通便捷。据了解当地电视台和主要媒体尚未开始公开专题报道猫巷峽谷新景区。该景区历史上传说山谷路窄只有猫才能走,而事实上因路越走越窄,人们常常侧身走,甚至走猫步前行,因而公开命名猫巷则是在2020年当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22年秋季我们辽宁8位摄影人自驾车组成“大西北摄影采风团”,慕名走进猫巷大峡谷,抓住了正在规划招商引资开发的猫巷时机,超前揭开这里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拍摄到了充满原始的生态环境,千奇百怪的峡谷形态,异彩纷呈的悬崖深谷长卷,格局迥异不同的区域特征其风采。沟谷内9公里未觉劳累的精彩之旅,让我们感叹不已,世界瞩目的红色延安革命圣地竟有如此经典的世界级峡谷奇观,令我们在惊喜中又一次利用一天的时间重返猫巷峡谷,第二次聚焦不同光线9公里的兴奋之路。摄影人不仅是新生事物的先知者、先行者、先觉者,还应是影像的播种机,先睹为快的影像将延伸它独有视觉魅力与社会意义。

猫巷峡谷相比所见过的峡谷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结构风格与质地品味。尤其它的规模跨度、疏密相间的峡谷观赏线路,更具优势。猫巷景区总面积为13.18平方公里,峡谷内可观赏景色路径长达9公里,并设有末端出口。峽谷内由风谷知音、乾坤谷、恋人峽谷(绝情谷)、宫殿走廊、似水流年壁、塑身巷六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区域的收尾处或是下一区域开头处,都有一块可容纳几十人地盘休息的天然露天空地,仰目这片浩大的天空给足了游人的吸氧放松间蔼的空间,周围低矮的山岗坡岭长满了灌木花草,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站在大自然巧立的驿站,再观两端峡谷进出口,方觉这里的峡谷是具有沉浸式一线天灯的多彩宫殿。由于峡谷地势较低,行走小路常常是由宽变窄,时有旱路、时有浅水路。常规的晴天或小雨天均要穿上景区准备的长筒水靴前行,颇有一番探险的感觉,如下大雨只能禁行。据了解那里雨水充沛,红沙岩的沟谷总与苍翠欲滴的绿草和地毯感觉的鲜嫩苔藓相陪伴、相衬托,加上太阳光波的长短、色温的变化,让峡谷的两侧色彩如同舞台的光谱,蕴含出戏剧般的激化游者情感的光与色。

猫巷峽谷经过亿万年强烈地震形成沟谷,其山崖峭壁又经强风雕刻和洪水雨水的冲刷洗礼,形成了沟谷间奇形怪状的山体面壁形态,酷似立体雕像、浮雕、套色版画木刻、水粉画、油画、铅笔画,构成如梦如幻的象相型画卷,或战火中的勇士,或绝情中的恋人、或梦游中的老人、或高山流水、或丝路泥潭飞奔骆驼的足迹,以及象形的儒雅大象、守山的猫、长胡子的山羊、戏水的海豚、四不象的野生动物,还有大耳朵的兔子等等,举不胜举……这里情趣万千、气韵绵长的人与自然的大美画卷,正期待地理学家、地质学家、生态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摄影家、画家等百家名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命题来解锁处女地的密码,赋予人们传奇的江山色彩和抚慰情怀的故事,抒写出人们渴望的诗篇,人们美好向往的心灵世界。

拍摄峽谷的五个结合

喜欢拍风景的人都少不了在更多省份寻找到可聚焦的典型地质地貌、典型地域环境和典型峡谷形态。拍峽谷不仅仅是具有记录性、文献性、观赏性的地理风景摄影,还会逐步提升为更多人观赏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地理摄影创作的艺术作品。喜欢拍峡谷之人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地理、地质、丹霞地貌、峡谷溶洞知识的深度,增强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较真的功力,那么如何拍好峡谷,笔者概括五个结合,仅供拍峡谷参考。

其一、神秘与幽静的结合

峡谷是上追溯亿万年或下探究千百年岁月流淌的风刻水蚀、磨砺演化,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造就了峡谷另类山水奇观。人类认知触摸峡谷多说几百年,少则几十年。那里的寂静、冷酷、孤独、险恶、暴风骤雨、神秘莫测,以及阳光的魅力、生命的顽强应是峡谷独有的本性留痕与个性特征。就摄影艺术创作而言,镜头中就应回避过多描写峡谷人头攒动的情景,避免拍成闹市。即使画面有人也是作者诗意性的构思所为。应尽一切可能去掉镜头里与峡谷无关连的肢体躁动和杂乱的人为色彩与光影,让摄取的影像安静下来,真切还原峡谷的本质特征与自然造化的气息。

其二、刚韧与柔软的结合

峽谷常常是砂岩、砾岩、泥岩、红砂岩等类别的石山岩壁经终年强烈的风化、流水、风蚀、重力崩塌、冻融等外力作用,而形成了有走向、有曲线、有硬度造型,这些造型是大自然强势与力量的象征,有的象相型形态给作者带来创作的丰富想象与故事情愫,它的元素在峽谷造型艺术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峡谷在锋利的阳刚之气中,又彰显着柔情似水的情调与浪漫。从跌宕起伏的崖壁到蜿蜒曲折的小路,处处都有多姿多彩的曲线之美,似潮涌、似彩带、似飞天、似天人拥抱之舞,让游者的心弦体验到音乐的旋律之美。终年冰冷的顽石上却有一片挂满露珠的绿色苔藓和顺风摇动的青草,刚韧与柔软的结合,会构思出充满诗意的影像。

其三、色彩与风情的结合

峡谷之所以令人惊艳,其色彩表达是美学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新疆的喀纳斯峡谷到陕西系列峡谷都有山水相连、沟壑绿茵相伴、更有太阳晨光暮色相随。通过拍摄者把握需要的光线时辰、色温变化,让峡谷各种质地色彩的岩石地貌,构成斑斓绚丽的景致,让不同的色彩影调寓意出不同的诗情画意。用色彩浓化和托起人文风情,来表达人们关注的生态峡谷学理之精髓、峡谷对生命的礼赞、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影像范本。

其四、象形与想象的结合

峡谷还有最迷人、最能唤起人们利用观看体验的山体与石头自然造型的象形去比拟、去想象派生出新的相似生命与物件。作为摄影人在创作中最可贵、最富有的就是触景生情所产生超群的想象力。而这一想象力又来自于作者缜密敏锐而又充满智慧的发现力。因此,以峡谷的观察思考、发掘凝练、确定象形物质、激活想象为基础的命题转换创作,会给读者带来有诗意、有生命、有情节故事、有原创立意的好照片。

其五、记录与创新的结合

作为摄影创作,峡谷的采风不应是“到此一游的照片”;不应是大家都会拍得纯碎记录性照片;不应是模仿他作的重复性复制特征的照片;更不应是现场与后期移花接木,增减叠加,失去纪实本真底色,面目全非的虚拟虚假照片(个别有社会需求的艺术创作除外)。

因峡谷摄影具有典型的记录性特征,通常作者均以纪实摄影的手法,应真实记录峡谷的本土本真本色本质的经典要素与可识别的地域符号。在坚守这基本原则基础上,应鼓励以创新的思维,突破传统惯性思维与老套式影像表达方式;鼓励峽谷摄影创作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提倡把摄影的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思想性与艺术性、具象记录与抽象艺术有机结合。同时也提倡另类化艺术创作,如创意摄影、画意摄影等。

图文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新华社中国新闻图片特邀摄影师、辽宁《影像评论》创始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峡谷   象形   陕西   辽宁   景区   地貌   形态   影像   色彩   照片   作者   刘志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