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文|古云

编辑|BOSS外传


“其实,如果世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问题》一书中曾提到:中国人灵魂中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气魄,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本书的作者是罗素先生,这本著作发表于100年前,记录了罗素对中国的一些真实看法和感受。

作为一个西方人,罗素先生难能可贵的从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角度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并对百年之后的中国发展作出了惊人的判断。1920年罗素受邀来中国讲学,并在中国待了近9个月的时间。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

罗素是一名颇具影响力的西方思想集大成者,能够平等的对东方古国给予建议,是非常难得的。罗素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积极的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与自身的传统优势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可以说,罗素的这次访华,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传递了新的希望,从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与其他西方人不同,无论是在罗素的口中,还是在他的笔下,都看得出他对中国的肯定。这一点在《中国问题》中表现淋漓尽致。本着客观的原则,在对中国的评价上,罗素先生表达了自己赞美之情外,也曾指出其实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正视缺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无数中国学者听完后竟都觉得说得非常中肯,那么,这个缺点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都会认可他的说法呢?罗素将这个缺点用三个词做了总结,那就是:“贪婪、胆小、冷漠。”这曾是100年前罗素先生对中国人的评价,其实放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三个词在某一类人身上依然是存在的。

他曾以中国人的特质为题在北大进行演讲,当台下的学子听到罗素先生所说的缺点时,不禁议论纷纷。1920年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状态下,罗素先生提出的这一观点,不得不让人醍醐灌顶,引发深思。

忠言逆耳,这短短的四个字不正是人性的真实写照吗?其中,贪婪并非中国所独有的,而是全人类的共性。确实,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乱年代,贪始终是一些人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在战乱年代所表现出的贪婪更多是指对领土和权力的贪,对经济命脉的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贪并非是一件坏事情,适度的欲望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一旦欲望过了头,就变成了贪婪,而此时人不再是欲望的主人,反被贪婪所支配。在贪婪的支配下,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事情。由于过度贪婪,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了血淋淋的教训,各个朝代的末期,贪官污吏横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国家命脉随之动摇。而1920年的中国,再次一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难怪罗素曾预言:中国只有加以约束贪婪,便可安然无恙。今天的我们,再次回望历史,发现中国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没有被贪婪所支配。而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绩,就在于当时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没有被人性的贪婪打败,拨开了迷雾,将所有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中国的发展上,正是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中国才能实现复兴,摆脱了被西方蚕食的命运。

罗素认为中国人所表现出的胆小,更多的是在传统宗族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下,人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需要再三思量,因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直接影响着家族的颜面和社会的地位。自古以来,社会的稳定都是以宗族关系为纽带,封建社会中一个大家族往往需要长期生活在一起,既是一家人相互扶持的表现,更多的是对道德准则的约束。

在这样的约束下,家族中任何一个人的表现都将受到全家乃至全族人的监督。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根基。在这样的关系背景下,没有人愿意背负着被全族驱离出境的风险采取任何的行动,导致多数的人在面对动荡时局时,往往选择逃避。

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时,没有人愿意主动迎战,而是选择割地赔款,步步退让,只求自保。当时的中国人还未看清西方国家丑陋的嘴脸,步步退让换来的不是列强的适可而止,而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软柿子”、一个任人拿捏的“冤大头”,只会让他们愈加疯狂、愈加肆无忌惮。

从古至今,割地赔款向来不顶用的,具体可以参考宋朝。只有勇于反抗、主动出击才能获得主动权,才不会任人欺凌。具体可参照秦始皇嬴政时期以及汉武帝时期。鲁迅先生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位弃医从文的文学巨匠,仅仅用八个大字将他的心痛表达的淋漓尽致。

国家已经风雨飘摇、处于悬崖边的时候,中国人民依然选择沉默、选择不争,而这与投降又有何分别。中国人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有两个方面的,一面是当面临绝境时,总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惊人毅力,同仇敌忾打败敌人。

这就是为何尽管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的强敌入侵,中国都能够化险为夷,而敌人都灰溜溜的逃走。但另一面就是,还未到绝境之时,小宇宙是没有办法爆发的。只要没到无路可走、无路可退的时候,绝不会起身反抗。

这种思想在和平年代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当时的中国,可以说近乎无路可退,如果依然保持这样的心态,国家必然是没有办法进步的。所以当北大的学子听到罗素先生提到的胆小一词时,纷纷表示赞同。

在鲁迅和胡适的倡导下,当时发起过一场新文化运动,目的就是推翻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鼓励人们树立新思想,勇于突破,不再因循守旧。当时的社会混乱不堪,如果依然守着传统的老旧思想不懂变通,胆小怕事,必然无法为中国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

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不言待。但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儒家思想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对人们思想、精神中的反叛与独立性束缚较为严重。因此,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就必然要摒弃旧的思想,打破束缚,实现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当人们无法摆脱原有思想、精神的枷锁时,只能愈加胆小、愈加矛盾,一面是新制度、新世界,另一面则是传统的关系纽带。哪怕是今天,恐怕真的要让人抉择的时候依然有人会动摇,更别说当时社会背景下千万个普通人。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剪辫子这件事情,面对新的社会,有些人对辫子的执着并不是真的不想剪,而是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深刻的记入到脑子里,融入到了血液里,不敢忘记。所以,他们表现出的懦弱,更是对封建王朝的恐惧。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到了他这里就要发生改变,说心里懦弱其实也是有情可原的。

当一个普通人民、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缺乏勇气、胆小懦弱、不敢反抗时,只能从思想上入手,认清形势、清醒过来,才能保证国家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正像鲁迅先生所想的那样,手术刀救治的人是有限的,但是拿起笔杆就有望让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醒过来,开始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

中国大众人民所表现出的冷漠并非是街坊邻里、周围一亩三分地的冷漠,而是对国家命运的冷漠。侵略者如何践踏国家的尊严,普通民众都将它看作与自身无关的事情,在大义面前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让人有些失望。

正是这样的情形,导致当时的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交锋中一次次败下阵来,因而根本没有民众的支持。中国人的热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对战争时往往本着只要不打到自家门前一切好说的心理,也就是说只求自保,谁胜利都可以。

而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理,最终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而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不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么简单的事情。抱着这种思想、怀着侥幸的心理,当日军开展全面侵华战争的初期,仍未将日军放在眼里,并未想过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此时想的是尽量保存自身的实力,避免让其他军阀“坐收渔翁之利。”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前期与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可谓一塌糊涂,当真的无路可退时,终于认识到如果不拼尽全力,中国的江山很快将落入他人之手。

罗素先生曾说过:中国人待我很好,我不愿意揭他们的短处。但出于对中国人考虑,隐晦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我希望读者能够记住,中国是我接触过最好的国家之一,却遭受如此虐待,我要对全世界每一个列强发出声讨。

社会的优与劣,并非是单纯的判断内部有多少善或恶,而是要全面的看待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中国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能力得来的,而非依靠侵略弱国。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亟待新思维、新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己,更需要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在《中国问题》中,罗素先生很中肯的提到:中国并非没有雄心之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则要少的多,中国的雄心更多体现在对权力的偏好上。中国督军将手中的权力当作发财的工具,用足够的钱财去享受生活。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罗素先生对中国人的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他提出中国人的缺点,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认识到短板并去努力寻找答案去改变。而100年后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时代彻底的站了起来。

世界开始愿意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回望历史,几乎每一次面对欺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都能够涅槃重生。今天,依然应感激罗素先生在100年前在梁启超先生的邀请下愿意来到中国讲学。

来到中国后的他也对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他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在9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北京就演讲了5次,每一场都是座无虚席,毛主席以及周总理都曾听过他的演讲。

不得不说,梁启超先生的先见之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的转折点,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听一听外人的建议是最佳的方式。而罗素又是什么人,他可是当时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至今他在西方、乃至世界的哲学史上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在他的指点下,必然能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问题,才能更加清晰的认清并正视问题。罗素在深入考察后提出,中国依然缺少前进的动力,也看到了中国改革者面对当时社会的无力感和无奈感。

中国今天的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改革者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曾困难重重、也曾举步维艰。也就是说,尽管很多中国人都有贪婪、胆小、冷漠的缺点,但最终还是浴火重生,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弊端,从绝望中杀出血路,重新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让世界人民所折服。

罗素先生的《中国问题》中对中国也有着多次的预言,从今天的中国来看,确实也验证了罗素先生的预言。中国依靠努力完成了蜕变,走向了繁荣与富强的道路,未来也必将沿着正确的道路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罗素   无路   缺点   中国人   列强   中国   胆小   贪婪   冷漠   道路   思想   社会   更多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